《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圣人为何爱下棋-k8凯发旗舰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圣人为何爱下棋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段话,孟子是在齐国时说的,讲心性的修养,讲到人。他说:“无或乎王之不智也。”难怪,齐宣王的没有智慧,正如天下有一种植物,本来是很容易生长的,可是把它在太阳下面晒一天,吸收一天的阳光,然后又把它放到冷藏库中去冰冻十天,它当然不能再生长了。我很少看到放在冷藏库里不加理会的植物,还可以生长起来的,如果还希望它长芽,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由这一段,可见齐宣王向孟子问过心性修养之道。可是今天许多人读书,都像齐宣王那样,今天刚学,明天就想成功;就像学佛的,今天刚学打坐,明天就说气也没有动,心也没有通,不学了。其实都是偶尔坐一坐,然后悠哉游哉去玩,号称自己在做工夫,都是如此一曝十寒,而想成佛,天下没有这样便宜的事。连“易生之物”都不会生长,更何况是学问、修养!学问和修养是用功夫累积起来的,不能像齐宣王那样,把可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又放到冷藏库中冰冻十天,这样老早就冻死了,再晒百年也再晒不活了。

孟子又举“弈”为例证,“弈”就是下棋。下棋这种娱乐,我们中国发明最早。前面说过,尧发明围棋以教育儿子丹朱,周公发明象棋,以教侄子周成王。其中尧发明围棋的历史背景,是另有一段辛酸的。

本来,唐的帝王是尧的哥哥挚,因为他是长子,也就是太子,自小在宫中长大,娇生惯养,不知民间疾苦,所以接位以后,把国家治理得不好,便将帝位让给了尧。尧见自己的哥哥,因太子出身,养尊处优惯了,只知调皮,不能做大事,深引为鉴;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太子了,为了避免走向同样的路,于是对于太子的管教,非常严格。当他到外面出巡的时候,还给太子规定了课程。可是当尧回来的时候,太子因为失眠、过度疲劳与紧张而夭折了。古代的史官注重史实,不论帝王将相,权力多大的人,对于他们所做的事,都是秉笔直书的,错的就写错,对的就写对,所以历史上写下了“尧杀其子”四个字。用什么杀?教育太严格而杀的,所以后世就说他犯了错误,忘记自己是在外祖父家长大的。

因此对第二个儿子丹朱,尧修正了教育方法,放松了一点,可是丹朱这孩子很调皮,又犯了错误。可见圣人很难做,尤其教育子女更不容易,管紧了就死掉,放松了又会飞掉。当时南方的国家进贡来一种布,是火不能烧毁的布,尧和皇后都舍不得用,丹朱却拿来撕成布条,通通烧光。于是皇后要尧对丹朱加以管教,丹朱却说是研究试验,看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尧告诉他,这种布是整块才不会燃烧的,别人已经证实过了,你却不相信。

假如照现代西方文化来说,这孩子很有科学精神,别人是别人的证明,他自己还要亲自实验才相信。于是尧改变方法,教他下围棋,在后世的佛家,对这样的年轻人,可能也不会教他打坐,因为他一定坐不住的。就算像孟子一样,要他养平旦之气,也是做不到的,一定要拿一个东西给他玩的。在修养上来说,就是心里想一个东西,念一个咒子,也等于下棋一样,也就是制心于一处。

周公教成王也是一样,成王年纪小,调皮,不听话,周公在没有办法之下,只好教成王下象棋,使他的心性不外驰,制心于一处,稳定下来,恢复到平旦之气。因此看来,圣人都讲究下棋,也是有其养心的道理。所以孟子以下棋来比喻,说明用以作为修养的方法。

他说下棋是一个“小数”,就是小玩意,假使下棋的人,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例如奕秋这个人,因擅于下棋而得名,是享誉全国的国手。假使有两个人同时向他学下棋,其中一个人,完全听老师的话,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可是在他的心里,却想到打猎,当一只雁子飞过上空,如何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这两个同学,在棋艺上的成就,便会相差很远,因为一个是专心致志,一个是心有所偏。以智能来说,是否学得好下棋,不是智能高低的问题,而是专心或不专心的关系,专心则成就大,不专心则成就小。

孟子这里所讲养心之道与养气的方法,如果与哲学文化作一比较,从春秋到战国,几家都是一样的,庄子也是如此说,只是表达方法不同。比孔子年纪还大一点的老子也如此说,所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这个道理。这两句话不可依文释义,以为“不勤”就是不要勤劳;意思是说用力也不好,放松也不行,重点在“绵绵若存”,细水长流,永远这样下去。书名: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告子 #南怀瑾全集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