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离娄》不孝有五-k8凯发旗舰
《孟子与离娄》不孝有五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前面讨论到《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问题时,我曾指出古人的批注错了,应该以经注经。在《孟子》的本经中,已经有了说明,「不做官而养父母」并不是大不孝。现在我们读了这段文章,更证明我的主张没有错。
孟子有一个朋友名叫匡章。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对孟子说:全国的人都在骂匡章是坏蛋,是一个不孝的人,可是,老师你却跟他做朋友,而且对他非常有礼貌,客气得很。你是提倡孝道的人,可为什么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孟子说:世界上一般的人,在习俗上说人不孝,有五个理由:第一,懒惰,不去工作,不去谋生,不养父母,是第一个不孝。不过这是世俗普通的不孝,并不是不做官养父母为不孝的意思。第二,赌钱、喝酒,钱不够用就去标会、借钱,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不顾父母的孝养。第三,贪财私妻,只管赚钱,只管养老婆,老婆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要什么,则做不到,乃至父母的生活成问题也不管。这都是社会上的通常现象,世俗中这种人很多。第四,喜欢声色之乐,上歌厅,看跳大腿舞,进舞厅,逛夜总会,交女朋友,到处玩。没有钱就去偷去抢,为非作歹犯法,连累到父母。第五,喜欢打架,动不动拿起刀来伤人杀人,结果被判刑,而使父母受到危害,无望无依。这种人在社会上也有好多,这是五不孝。
于是孟子反问:你们大家都骂匡章不孝,那么你们拿出证据来,指出事实来,这五种不孝之中,匡章有哪一种不孝?他们当然拿不出来。现在社会上常有这种事,在背后批评人,骂人什么什么不好,可是既拿不出证据,也举不出事实。
孟子说:匡章为什么被人说不孝?事实上是父母对他的要求太过分了。前面孟子也说了,父子之间不责善,为父母的,对子女要求得太过分也是不对的。常看到一些宗教界的朋友,自己信佛教的,儿子不信佛教,就骂儿子要下地狱;信基督教的,儿子不信就是魔鬼。这就是责善,过分了。匡章也因此而避开了父母,逃避了那种过分的责难,所以一看到父母就躲开,免得又引起父母生气,反而不好。
孟子说:「责善,朋友之道也」,责善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也经常说,中国社会讲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前面的四伦是国家体制、血脉骨肉之间的关系,当然在人伦之列。但最后加上朋友这一伦,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由?其实,朋友这一伦,比前面四伦都更重要。人生有许多事情,上不可以对父母讲,下不可以对妻子、兄弟讲,至于君臣之间,更不敢讲了。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或做了坏事,简直没有人可讲可商量的时候,只有在知己朋友之间可谈。所以朋友之道可责善,何以故?中国朋友之道的定义在「规过劝善」,也有「通财之义」,所以师生也包括在朋友这一伦之内。古人写信给学生,每称「友生」,包括了师生、朋友的关系。父子之间若责善,骨肉之间的感情就受到伤害了。所以古人易子而教,自己的子女请别人想办法教才比较好。
于是,孟子又替匡章解说道:匡章很可怜的,他自己难道不想有个完美的好家庭吗?他也想夫妻、母子、家属都在一起,享受完美的家庭乐趣,只因为父亲的要求太过分了,只好善意地逃出来,而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夫妻也离婚了,对自己的儿子也照顾不到了,只能在外面流浪。他的存心,是认为如果不如此做,父亲看到自己反而生气、痛苦,这罪就大了,只有逃开。这就是匡章内心的思想,也表明了他的个性与人格,而一般人哪里知道呢?你们认为他不孝,我觉得他是个孝子,所以我和他交往。
这一节书,是孟子的圣人之道,在处于师友之间的观念上与普通人不同,是责其大义所在,而搁开世俗的误解。假如我处于孟子的地位,也很难做到如孟子那样,虽然社会上的人都在骂匡章,但孟子不仅跟他是朋友,而且很有礼貌,一定还会有生活上的接济。连学生看到这种情形都在反对,而孟子处在友道的立场,仍坚持这个态度,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
#孟子与离娄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