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困在感觉境界,变成习惯的思,再说行阴,心不相应行法,说识阴,融通妄想和颠倒妄想,五阴解说,打坐的前三秒-k8凯发旗舰
当前位置:k8凯发旗舰首页>>南怀瑾全集>>《如何修证佛法》
《如何修证佛法》第26讲
本讲内容:1、困在感觉境界;2、变成习惯的思;3、再说行阴;4、心不相应行法;5、说识阴;6、融通妄想和颠倒妄想;7、五阴解说;8、打坐的前三秒;
这次讲如何证得果位,这个果位包括小乘与大乘。
见地最重要,所谓真正的见地,并不是普通所讲的见地,而是见到了“道谛”,也称“真谛”。真见到了道谛的话,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这是禅宗所提倡的顿悟,不是学术,更不是普通的见解。
我们因为没有办法见道,才产生许多修证,就是渐修的方法。比如释迦牟尼佛十二年的修行,最后睹明星而悟道,这个也是“见”。见的方法最重要,也就是般若同唯识的道理。见就是理,这个“理”包括了一切事,一切修证功夫。
上次引用到《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道理也包括了修证功夫。上次是以做功夫来配合见地讲,现在来研究,“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就是感觉方面,我们对生理、心理的感觉。
许多人做功夫,老实说,不管学道家、学密宗、学显教的,多半在受阴境界里头打转,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所困。所以,执著在做功夫方面的人,越来越骄慢。因为功夫是累积来的,有一点功夫的确感受就不同,功夫越来越特别,骄慢心自然越大。功夫不是偶然到的,而是时间的累积所形成,因此是“有所得”,并不是无所得。佛法的究竟是无为法,大家变成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结果当然都是背道而驰。
由此可以了解,一般人学佛学道有功夫有见地,那个见地也是在受阴里头打转。尤其搞有为法的功夫,什么气脉,什么境界,自己因为见地不够,般若没有成就,都执著于这个范围在搞。换句话说,所谓打坐做功夫,都是跟着身体的感觉在跑。觉得:唔!气到了背上了,夹脊通不过啦!什么脉轮通不过啦!这些学道的书越看得多,道理越懂得多,功夫越困得厉害,都在受阴境界中,从来不晓得在般若方面着力,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因此,身上有点气动了,心跟着动,因为般若不通,感觉境界越来越严重,永远不得解脱,即使死了以后,这口气不来时,中阴身还是困在另一个感受的境界中。
气脉的道理有没有?绝对有,那是自然的,没啥了不起,你越感受它,障碍越大,所以一旦不做功夫,就受不了了。比如现在一般人打坐,都搞成一个通病,一打坐,都想清净一点。这种清净的感觉慢慢就成习惯了。其实,自己的意识状态感觉清净,那个清净只是意识状态的心理感受而已,再配合生理上闷闷的感觉,所以一打坐当然觉得舒服得多了,因为打坐也是休息嘛!舒服以后,慢慢又闷起来了,闷起来就觉得“功夫在找我”,赶紧闭眼闷在那里,实际上那个闷都是昏扰扰相,还达不到内守幽闲。以为这个是功夫,以为这个是道,其实这些都是在受阴区宇,感觉的状态里。在这里头搞久了的人,脑子呆板,虽比无记、无念好一点点,但是永远在昏沉中,昏头昏脑,一点般若都没有。
假定在这个状况下,透过般若智慧的解脱,晓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把这个感觉状态一丢,才可以谈解脱,谈超越。可是一般人在现有的境界里,无法超越。感受的状态困人,有如此之深。
上次讲到思想问题,我们这个想,就是意识思想。如果要严格研究,问题很大。佛学上想与思分开,粗的叫想,脑波跳动得快。至于思,将睡未睡,好似没有想,其实还有一点点思想的作用,很微细的。
又比如有人讲话,我们在听,同时也分别对与不对;或懂得多少,这些都是想的作用。思则没有这个妄想,有个禅师作过比方,等于欠人家钱,明天就要还,可是没钱还,今天尽管在这里打坐,听佛学,研究什么,可是这件事情拿不开,这就是思的作用,一股力量永远在那里吊住。
“想”实际就是“思”,一个粗一个细而已,这是意识境界的分别心。在我们未成道以前的众生,思想分别是与生俱来的。婴儿没有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可不能说他没有思想,思想不是分别心,昏扰扰相还是有的。随着年龄增长,分别也渐渐增长,所以小孩思想比较天真,也比较纯净。人很可怜,越长大越不可爱,越老越讨厌,因为第六意识增强了,染污慢慢加多,并且增加得很厉害,生活习惯,是非善恶等等,终觉得自己的对。
这个慢慢形成的,变成习惯的就是思。思变成业力,变成种子,带到来生。所以,许多先天的意识习惯,就是前生带来的习气,使得每个人个性不同,有人爱笑,有人爱生气,都是前生带来的。
因此,叫我们万缘放下,一切皆空,可是思这个东西是否空得了?假定这个空不了,而认为意识清净境界就是空,那就自欺了,抵不住事的。到最后上了氧气时,你的功夫、佛法一点都没有用,千万不要搞错了。可是许多用功的人,都在这上面转,这是般若智慧不够,见地智慧不清,行愿不够。真正的善根没有发起,般若是不会来的。所以《金刚经》只讲两件事:一件讲般若,一件讲功德。为什么?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这是小乘法门,由戒、定而生慧。大乘法门不谈这个,大乘法门谈的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种以后才是般若。
一般人用起功夫来,最大的困惑是妄想不能断。谁叫你断妄想?妄想本来非断非常,断不了的,“抽刀断水水更流,打坐解愁愁更愁”,所以有些人打坐眉头越皱越紧。
妄想本空嘛!不要你去断它,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再说,我们都研究过唯识,唯识有个名称叫“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在八个识里头都有这些作用,所以它自然会起这些作用。
换句话说,我们生命的本能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感觉状态,一个是知觉状态。感觉状态一半是物理的,一半是心理的。思想的状态也是这样,主要是心理的,附带的是生理的。唯识告诉我们,这是“五遍行”,也就是说,它普遍于八个识的作用里。怎么断得了它呢?所以用不着努力去断思想。六祖也告诉我们:“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本空的嘛!断它干吗!你那个知道自己在思想的,不是仍在嘛?结果大家相反,打起坐来,自己那个本来清净的东西,随时在压制思想,在那里妄用功夫,坐一万年也没有效果。
再进一步,能把五遍行转了以后,就立地成佛了,这个非要般若智慧成就不可。所以唯识并没有告诉我们,断了妄想就成佛,而是要转识成智,只要那么一转就成功了,就看你转不转得了。这“转”用得好极了,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心理转不过来,就是业力,把我们牵得牢牢的。转识就成智,成智就解脱了。
所以大家打坐很简单,空即是想,想即是空,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但是下一个难了,行阴——一股推动生灭的力量,想断都断不了。为什么?这个行阴同宇宙的运行一样,永远在动。我们可以借用《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来时,不知来源就来了,去时,不知去处就跑掉了。过去、现在、未来,永远这么走。这个就是行阴、动源,一路在动,最难了。
行阴没有停止以前,没有得静态以前,永远没有办法截断前面的色、受、想,它永远会来。心理部分也是一样,永远不断在流转。我们打坐,为什么感觉不能空掉?因为行阴没有空之故。
原则上来讲,若能做到“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那就修持成功了。但我们第一句话,行即是空,做到了没有?行不异空,就是行与空没有两样,做到了没有?一坐起来妄念清净,这样行阴是没有空的。换句话说,虚空也有行阴,所以这个宇宙永远在转,转动就是它的行阴。
我们普通一个人,行阴是否能止,关系了证道,这要靠四禅八定的功夫,做到气住脉停。气住了,不但呼吸停止,连身上所有的生命气息,也在休止状态,这时,带动身心流转的行阴,才算停止了。
行阴不停,所以生理部分不会停止运转,心理部分也不会停止运转。那要如何才能还本返源,归到本来自性中去呢?有个最快的道路——智慧的解脱、般若、顿悟。一般做不到顿悟的人,只好渐修,一步一步来。所以《楞严经》中,佛把五阴解脱的程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要特别去留意它。
我们之所以不能真得成就,是行阴解脱不了,想阴解脱不了,受阴、色阴也解脱不了。如果说有一点清净境界,那只是想象的,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境界而已,并没有证得真空。想证得真空,在摘录的《楞严经》讲义中,都告诉我们了,一切禅宗、天台、密宗、净土,想修得成就,都不离这个原则。
再进一步,行阴解脱了以后,才谈识阴解脱。这个识不只是第六意识,唯识所讲的八个识,都包括在内,也就是《楞伽经》所讲的心意识。
我们所知道的精神状态,是识的一种变相而已,所以用精神解释这个识,是个颠倒的解释。严格讲,它代表了八个识全部的体、相、用;也代表了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全部的功能。
我们应该研究《百法明门论》,其中将色法与心法分开对立,还有一种“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但是注意,若真把色法与心法对立分开,那可不要学佛了。换句话说,魔鬼与上帝对立,上帝对魔鬼永远没有办法。其实它只是表达的方法而已,是把它分开分析,容易使我们了解。实际上色法与心法是一元的。
讲心不相应行法这个心,是说宇宙间有二十四种东西,不受第六意识左右,人的心理没有办法控制它。比如第一,宇宙的时间,你无法控制。你说你睡着了,可以把时间空了,对不起,那个时间还是在走,你转变不了。第二,势。比方水流下来的力量多大,即使你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站在激流中,还是会被水冲走。所以大势至菩萨一来,观世音菩萨只得站在一边。这两个菩萨是表法的(这里是用表法来说)。大势来时,请观世音菩萨来带路,这个势来时,任何人控制不了它。
所以你功夫做得再好,老了还是老了,四大变去了,时间到了就是时间到了。比如我们打坐,坐上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坐不下去了,腿发麻了,想坐还是坐不下去。因为行阴的势到了。你说,我还要定,心不相应行法,心还是转不了,连这一点都转不了,还说什么转识成智、转业力,乃至转烦恼为菩提呢?
在这种地方,我们就要提起警觉,平常道理都讲得很好,事情来到时,却过不去。你说我还在修道打坐,谈起法来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打坐做功夫欲了生死时,却前路茫茫,后路暗暗?所以说,这个道理要先搞通。
“识”最难懂了,所以《楞严经》中讲到,第五层解脱才是识阴。
有个同学研究了《楞严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想阴叫做融通妄想,识阴叫做颠倒妄想?应该想阴叫颠倒妄想,识阴叫融通妄想才对呀!
想阴境界产生十种魔境,实际上不止十种,变化起来有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种。比如有人有神通啦,未卜先知啦,都是五蕴中思想的作用。这种功能,现在人叫第六感、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等等,鬼名堂多啦!这些都是思想妄想变的花样,这是融通妄想。把妄想的功能变化,好像能够通达,知道万缘,因此形容它为“融通妄想”。
为什么识阴境界叫颠倒妄想呢?因为它不叫魔境,而叫做外道,包括了声闻、缘觉。得了四果罗汉的人还叫做外道,为什么?因为见地不究竟,所以叫“颠倒妄想”。
这五阴都叫做妄想,因此我们知道,学禅宗的人,一上座就是去除妄想,以为是去了第六意识,其实,那只是第六意识分别心的一点点浮面上的油而已。真正的妄想由地底到浮面都是。所以,要除妄想一定要把五阴妄想都去掉,才谈得到空。大家不要以为:噢!我打坐一直空空的,很舒服。那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境界。我们两双眼睛看过的虚空,只有一点点大,所以打起坐来,眼睛一闭,想象起来的虚空,也只有一点点大。人的思想范围,往往只跟着生命力所发挥到的范围走。所以你看,我们的思想多好玩,在迷糊的境界里,是非善恶都是颠倒的,我们认识的范围又是多么狭窄。可是在这个意识思想里,却自觉非常崇高!非常伟大!都是自己欺骗了自己,不是真正的空。
这都是属于见地方面。
五阴解脱的见地要特别注意,不管有所得的,或刚入门的,切记不要走错了路。
其次的问题,在色受想行识中,我们生命最重要的,第一是思想,想阴,也叫做妄想。这个思想是识阴所变,识就是心,即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心意识,不是本体的心。第二是受阴,人生来就是有感觉的,感觉是受阴来的。
若把色归类成生理部分,想与受应属精神部分。包括了生理与精神部分的是行阴、识阴。
我们听了这些,思想不要向外面去想,要回转来在自己里面找。分类试着去找,真正的佛法不是叫我们不用思想。“禅定”,教理称正思维,后来禅宗称参究,“禅定”不是叫你跟着身体转。气脉在动,你不要理那个受阴的动,要在正思维上去找才对。汉朝以前的中国道家称“精思”,所谓精思入神,也就是禅宗称的参究。大家打坐时,都被生理感受境界迷糊住了,没有真正证入正思维,那就不算真禅定。
佛法的重点在见地。刚才的讨论有个主题——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纲要,五蕴皆空,配合《楞严经》五蕴的解脱,就是这次课程重点所在。这个就是见地,要把这个理搞通,才可以做功夫,才可以真谈修持,不然功夫纵然做得好死了,抵不住事的,没有用。即使功夫做得身体会发光、动地,也没有用,否则不叫佛法。所以每一部佛经都找不出做功夫方面的内容,佛经只谈见地的理,因为真正的见地到了,功夫一定到。换句话说,你见解上到了,功夫没有到,那个见解不是真的见解。
比如一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名贵的杯子,镶着珠宝,突然打破了,解脱的人看都不看,知道打破了;不解脱的人,看着破碎的杯子,就在那里哭、叫。他明知道打破了,可是抱着那个破杯子还在哭,还在叫。晓得了空,结果还抱着那个没有用的东西,来悲痛这个空,有用吗?
不要看它是小事情,同样的道理,懂了就是道。所以禅宗祖师在某一小点上一悟,整个都清楚了,就是这样。
不要认为这是一句闲话,古时禅宗大德们的嬉笑怒骂,你把它当嬉笑怒骂就浪费了他的话。他处处点你,因为有时候不好正面骂你,只对你吊儿郎当地幽默一下。你说东,他说西,实际上他在打你,打击你是爱护你。
比如第一次发给大家讲课通知,告诉大家个个没有例外,不要马虎,真做得到规定才来登记上课。大家都登记了,可是几个人真做到?写笔记也好,任何其他一项也好,没有人真做到。这是“行”门,大丈夫承诺了,说做就做,既然要来听课就应守这些规矩,对不对?谁做得到?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懂吗?是故意拿棒子到处在打,打得醒,你们自己受益;打不醒,算了。
这就是行。我还只讲笔记部分,其他的部分多啦,不讨论了。这都是心行的关系,所谓“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个佛法的修持怎么谈!尽管私交如何好,真正的行门无法谈,一谈就非骂人不可,只好在心里头说:唉!如来说至可怜悯者也。
行门同见地是不可分的,见地到了一步,你的心行非变不可。大善知识们,大禅师们,一看,这个人有没有进步,一看就知道了。别以为气色好了,气脉通了是道,那是逗你玩的。
气脉通了,不相干,大智慧的人不受这一套骗。等于禅宗好多祖师,老师一奖励他,把耳朵一捂,听都不听,还受这个恭维!当然不!悟与不悟一样。世上最害人的是高帽子,骗死人不犯法,而且把他骗死了,他还感谢你。讲真话没有人听的,所以没有办法。
见地到了的人,他的心行马上就转,自己有数,立刻就转,善知识一看,就知道,他的心行已经转了。
行包括很多,比如爱偷懒,也是行不对。又比如佛法第一点讲慈悲,自己想想看,哪一点慈悲做到了?我们是做到了一点——要求别人来慈悲自己。什么“要度众生”!哪个做到了?你省省吧!对自己最亲切的人都没有办法度,还度众生?
在这些漂亮的名词下,隐藏了多少罪恶,都要随时反省到。越是漂亮的言辞,越掩盖了自己的过错,假如学佛不检查到这个程度,免谈了吧!没有人搞这个事的,做不到的,而且都是以计较心——商业交易的行为来做这件事,尤其是这个时代。
以上讲见地部分,大概如此。一句话,见地非常重要,不是几句话所能够讲完的。
华严经李长者的合论要看,一切经典要注意看。有很多人学佛没有研究经典,依照唐代佛教制度,出家要考试,通一部经论才发文凭(度牒)的。
现在许多人研究佛学,老实说,拿佛学的严格标准来讲,并不是研究佛学,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我是不敢讲而已,讲了又有什么用?大家说:老师,你应该讲。佛法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为什么我应该?又说:老师,你有责任。其实大家都有责任。这些心行,一开口,一发言,就不对。假如心行对,为什么不发心呢?我惭愧,我自己要努力,我要度众生,我就要努力下去,要修持,修证好了,再来度人。我们为什么不肯修持呢?所以学佛很难。
见地方面,要自己去研究经论才是。
现在转来谈修证。拿见地来讲修证,修证只是等而下之的事情而已,不足一谈。
可是真谈修证,还并不容易。修证就是做功夫,不分宗派,不分方法,不管念佛、参禅、炼气,不管做什么功夫,都是修证法门。修证法门只有一个主要原则,说是修“止观”而已。
在因位上叫止观,在果位上叫定慧。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换言之,止就是功夫,观就是见地,所以非修止观不可。
我们不管学哪一宗,哪一派,开始学静坐,千万不要分别宗派。各宗各派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或者是方法所偏重不同而已。自己可选择一个方法修,当然最好有善知识的指导,可以看出来哪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凭他的指导,去选用一个方法。成就了的人,对任何方法都可自然通达。
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不过我们初步不能做到止,因此必须要打坐。打坐一共有几十种姿势,不过对生理、心理最有利的,就是盘起腿来打坐。盘腿的作用大得很,如写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大发其财。不过,我有个原则,一篇文章下来,对世道人心无益处者,誓死不干,这是我的行门。
我们盘起腿来打坐,气机真正通了,那岂止身心发乐而已!我们后天的身体,不可思议的功能,都发出来了。比如老年人的气脉整个通了,就会同婴儿一样。不过,两腿气脉通了的人有没有?没有,至少我没见过。
有同学注意到佛经上说的两足尊,这不光是理论,非常对。理论上两足尊是福德圆满至尊,智慧圆满至尊。福德、智慧两皆具足,所以叫两足尊。实际上,五通里有神足通,神气充满了,直至两足。人的根在头部,虚空就是土壤,手足是枝桠,枝桠一萎缩,这个“无根树”就完了,所以有很多理由要盘腿。
把腿一盘好,真正找到路子的人,用一个很彻底的办法,懂了理,修持很快就上路了。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时,弟子们七天、五天就证罗汉果,不是假的。为什么呢?古人物质欲望不发达,思想、心境非常纯朴,容易证果;现代人越有学问越难弄,越不会成功,因为自己太复杂了。古人是闻一言而必行,佛经上经常有四个字:信受奉行。每一本经典结束时,差不多都是这四个字,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实如此。从如是我闻开始,到最后信受奉行,任何佛经都是这八个字,真做到就成功了。古人一信就信到底,信老师,信佛,一信马上就有感受,身心感应就变了,非常恭敬地奉为金科玉律去做,就成功了。
现代人不然,你把宝贝教他,他当面对你说:好啊,好啊!非常感谢。心里头则想:该不要上当吧?不晓得老师到那个程度没有?然后回去,找两三个人研究那个老师去了。现代的人与古人的心理,相差到如此程度,我几十年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古人几天就可以成功,现代人不会成功,就是自己的心行道德,把自己挡住了。然而,古人今人的生命功能,则是一样的。
虽然讲见地与行愿,但是行是不敢详细说的,如果详细说行的话,可以把任何人驳得体无完肤。能做到如是我闻,信受奉行就成功了,但是没有人做到。
那么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另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第一步,腿一盘,既不求空,也不求有,眼睛闭起来。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都用得太多了,闭起眼来,无所谓看,无所谓不看,记住:本空!这时眼睛一闭,觉得蛮好,一刹那间,马上又觉得自己思想好多,好讨厌。不要讨厌它!如果没有思想,也不叫作人了,你不理这个思想就是了。这时我们不是知道这个思想来来往往嘛?你那个知道思想来来往往的那个,没有被思想扰乱,那个是清净的,没有被思想、烦恼骗走,还求个什么呢?佛者觉也,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有思想,这不是觉吗?
《楞严经》上说,我们的思想烦恼是客尘烦恼,如过客一样来来去去,你这个主人家,知道客人来来往往,不过当主人的不去殷勤招待,客人来了,不欢迎;客人走了,也不送。他爱来就来,爱走就走,让它自然,思想慢慢地会疲劳,懒得动了,你这主人家的那个正觉不要睡觉,看住它,如果你睡着了,客人就在里头翻天覆地了。这是第二秒钟。
第一秒钟腿一盘很清净,第二秒钟就晓得思想来了,现在告诉我们,用正觉看住它。
第三秒钟,烦恼来了,本来你是看住它,后来思想来跟你捣蛋,在那里“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你不要去剪,不要去理,它自然就疏了下来。第三秒钟的烦恼就是感觉来了,那里发胀,这里发痛,酸痛胀麻痒冷热都会发生,只要我们一静,这些现象都会来的。你打起坐来有这些现象,就是气脉初步的动。换言之,当你静下来时,不管好的或坏的感觉出现,都是因为心里比较静,气机的反应来了的缘故。
这个第三步的感受来了,怎么办呢?还是第一个道理,只要看住它,这个地方就要忍了。我年轻时,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忍耐一点,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力。既然可以消业,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后,再盘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为好胜,怕难为情,就硬熬。后来为了降服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炼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帮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连这个腿都降服不了,还降服其心?几天以后,本来痛苦得身子都弯下去了,忽然,卡塔一声,腿软了下来,两腿贴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面想到,阁楼上那人,整天都没听见他敲引磬差人送饭,该不会出问题了吧?就在下面喊,我因舒服极了,根本不想回答,这下可把和尚吓着了,赶紧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只是不答话,原来在打坐。
这说明了什么?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发动的一种,有一点反应就有一点影子,不管好反应或坏反应,你那个正觉看住它,千万不要加上现在的知识,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导气脉向命根走啦,什么督脉通啦,一引导就完了,不但达不到气脉通,甚至引出各种毛病来(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导反而不能成功。
有没有气脉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础就打好了,是有气脉这回事。不过要无心于气脉,无心于四大,四大皆空了,气脉就成功了。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如何修证佛法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