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1.17章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k8凯发旗舰
《楞伽大义今释》1.17章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楞伽经》原文】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有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南怀瑾老师解读】
“大慧啊!还有其他一类外道们的见解,他们只知执著物理的色相和虚空,以及其间的一切现象和法则,却不能分析归纳,了知虚空分别等差的道理,便把色相和虚空,分离为绝对不同的两物;把虚空当作无,把色相认作实有,因此产生分别等差的妄想见解。
“大慧啊!须知虚空,也就是一种色相,它是渗入于一切色相之中。而且色相即是虚空,只是能持性和所持性的差别,但只有现象和名相的不同而已。(换言之:虚空是能持色相的一种性能,色相只是虚空中所呈现的现象罢了。)色相自性本来是空,空中具有现象,所以你就应当善自分别色相与虚空的究竟事理。
“当四大种生起形成的时候,四大种的各自本相,都自有它的差别。它们的自性虽然是超虚空而存在的,不住于虚空本位,但四大种中,并非无虚空。因为它们产生作用时,必须以虚空为依据。你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同样的,便了解观牛有角,便说是有,观兔无角,便说是无,这理论的似是而非了。
“再说:如果把牛角加以分析,变成微尘,再又分析微尘,分之再分,刹那不停,试问他又根据什么而说有一个“无”呢?由此法则,再来观察其余的东西,也是如此。
“大慧啊!所以你们应当远离如上面所列举的,以兔无角来执著于无;以牛有角来执著于有等观念;乃至还要舍离虚空和形色等等同异的—切妄想;只应反求自心,静虑思惟,便自能看出种种妄想。以此须随众生,入于一切刹土,才是最殊胜的妙法。以诸法唯自心所现的方便法门,去教授一切初学的众生和佛子们。”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这是说:形形色色的色相,以及分别色相的心理妄想。它们都是无自性的。但凡夫众生们,却依色相等等形色的关系,而滋长增强妄心的作用,因此色身也在其中产生感觉和领受,由此安身立命而形成了众生界的形形色色。其实,心、物、众生三者,都是由于如来藏识的种子所显现的啊!)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这是说:如来为了使众生解悟,所以一再解释心意等八识,和五法、三自性及人和法的二种无我的境界。)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这是说:宇宙间的形形色色,是互相对立,互为变化的。所以长短相形,有无相生。它们都是互为因果,递相嬗变,生生不已。物质微尘的生灭法则,就是如此。所以智者于色空二者之间,便不妄认色尘是实有的。须知心物众生,原来都为唯心现量所起,由此建立世界的形形色色。但这个道理,却不是无智邪见的人所能了解,所以他们也就不能净除心中的妄想恶念了。)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这是说:须知此理的真意,绝不是从觉受与思想上可以体证得到的。即使达到声闻道果的境界,也不能了解它的究竟。大慈大悲的救世佛陀一再地叮咛我们,如果证得此中真际,乃是自觉的境界,便必须在心中去自证自觉。)
#楞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