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二十二明了论-k8凯发旗舰
释曰。律中说依他圆德有七种。比丘有四种圆德。一由善来比丘方得。二由受三归方得。三由略羯磨方得。四由广羯磨方得。比丘尼有三种圆德。一由善来比丘尼方得。二由遣使方得。三由广羯磨方得。独觉有量功德至得。诸佛世尊无量功德波罗蜜至得。合有九种圆德。
偈曰。善解五种不实语。
释曰。由境界故意差别。不实语有五种。一能生波罗夷罪。二能生僧伽胝施沙罪三能生偷兰遮耶罪。四能生波罗逸尼柯罪。五能生独柯多罪。此五应依律判其自性。
偈曰。知法自性修习类。
释曰。法有二种。一自性法。二修习类法。自性法者。有法非加行所生。不能载出自界故。此一切定。是欲界法。色无色界法。若不能载出自界。亦是自性法。修习类法者。于色无色界定。非所啖味。或于无流法中。心与心相应诸法。于定道。五通道名想相想。世第一法有觉分心。与此心相应法。是所余相应法一分。戒一分善根一分。诸护一分。加行一分。身轻安一分。无逼乐一分。修得天眼天耳诸境界一分。自在一分。解脱一分。出离一分。身通一分。一切智一分。非一切智一分。制入无想定灭心定涅槃至得。修得诸法老。伴类至得。有余师说。相离一分。无失一分。定聚一分。名相出离弃舍涅槃至得。如此等名修习类法。所余皆名自性法。若人解自性法及修习类法。此人于律则明了。不看他面。
偈曰。能解四种受命缘。
释曰。律中说受摄饮食有四种。一身受非心受。如律文。若比丘申钵。心缘别事。受他施饮食。广说如本。二有心受非身受。如律文。若人送饮食。施此比丘。比丘心受摄。以属己。广说如本。三有身心俱受。若比丘身心平等。欲得所施饮食。行施人至比丘边。度与比丘非所遮。四非身心受。如律文。若比丘或以脚指。或以手指。画地作界相。余人送饮食置界中。此即被受。余一切文句。从广道应知。
偈曰。能成就受五种分。
释曰。有五分能成就受摄饮食。一能受。二能令受。三物。四处所。五至边。此中能受者。具戒比丘住于自性。求得在此处。能令受者。除比丘及与学。余人非人畜生中。随一被教不被教。若有能解此义。谓此物我应施比丘。物者。有五种。一依时量。二依更量。三依七日量。四依一期量。五依大开量。此五摄一切物皆尽。处所者。地及水。至边者。有三种。一至身边。二至物边。三至器边。如制受食戒中广说应知。
偈曰。作残食法有十种各各能解行彼方。
释曰。律中说残食有十种。一病人残。二非病人残。三等分残。四非等分残。五加行所作。六非加行所作。七遮食人所作。八非遮食人所作。九自所作。十使比丘所作。此义如广说当应知。若人能解此义。此人于律则明了。
偈曰。能解七种失受因。
释曰。佛法中物有二种。谓净不净失受摄因缘有七种。一决意弃舍。二他逼夺。三所变异。四度异性。五舍戒。六舍命。七正法灭没。决意弃舍者。若人不用此物。决意弃舍与他。他逼夺者。若异自同类人。为属己故逼夺。变异者。用圣通慧。变异别物。令成别物。度异性者。转男成女。舍戒者。此物先是比丘受。后舍比丘戒。犹摄属己。此物失本受。舍命者。约一切退失。故说失受。由一切灭失故受亦失。正法灭没者。是时中若无一人生在剡浮洲中。入人道摄。或具戒或不具戒。无量寿命及转易有生。圣人无复一在。此时正法已灭没。由此七因缘一切受。摄皆谢。
偈曰。及三触动未受食。
释曰。若堪食物未受触动有三种。一或举。二或下。三或转。此触动须观此人。决意用方可分别。
偈曰。了别五种非成食。
释曰。非成食有五种。一有因缘受四月请食。二家边请不具足食。三教化得食。四常食。五怜愍食。此食不碍次第传食。
偈曰。及四摩失有五种。
释曰。别住有十七种。一长圆别住。二四角别住。三水波别住。四山别住。五岩别住。六半月别住。七自性别住。八围轮别住。九一门别住。十方土别住。十一四厢别住。十二二绳别住。十三比丘尼别住。十四优婆塞别住。十五篱墙别住。十六满圆别住。十七癫狂别住。此中有五种过失。一破国土。二破僧伽蓝摩。三别住相接为一相。四别住半过本别住。五以别住围绕别住。于制布萨相应灭中广说应知。若人能解此义。此人于律则明了。
偈曰。七日有难随意行。善解三种九品类。
释曰。若人受夏月安居行出界外。于此人有九种分别。九种者。一有事先成七日因缘。后更成七日因缘。二有事先成七日因缘。后成有难因缘。三有事先成七日因缘。后成随意因缘。四有事先成有难因缘。后更成有难因缘。五有事先成有难因缘。后成七日因缘。六有事先成有难因缘。后成随意因缘。七有事先成随意因缘。后更成随意因缘。八有事先成随意因缘。后成七日因缘。九有事先成随意因缘。后成有难因缘。
偈曰。解五能成夏住因。
释曰。由五种因缘。夏月安居得成。五种因缘者。一若处所有覆。二若夏初十六日。三若东方已赤。四若人在别住中起安居心。五若此有覆中。无五种过失。夏月安居则成。
偈曰。及解夏住八种难。
释曰。若人已受夏月安居。有八难因缘。令弃舍安居而不犯罪。一王难。二贼难。三人难。四非人难。五胸行难。六火难。七水难。八梵行难。此义于制夏住戒中广说应知。
偈曰。于白四等五羯磨。了别功德及过失。
释曰。律中说一切羯磨。唯有五种。一单白羯磨。二中间羯磨。三白二羯磨。四白四羯磨。五所作相貌羯磨。此中若但一白。不说羯磨言。名单白羯磨。若白一分。羯磨一分。名中间羯磨。若一白说。一羯磨言。名白二羯磨。若一白说。三羯磨言。名白四羯磨。此事必定应作。如此量时中决事及时。名所作相貌羯磨。此中白二白四二羯磨。四部等比丘众必定应作。余人不得作。所余羯磨。僧及三人等。若作亦得成。此五羯磨有五种过失。一羯磨过失。二众过失。三人过失。四作者过失。五别住过失。翻此五成五德。此义于制羯磨相应戒中应说应知。
偈曰。于遮四种学处中。善解佛意为立戒。
释曰。律中说遮有四种。一永遮如四波罗夷。所余诸戒。若一向无开者。彼亦是永遮。二遮所对治。如律文。比丘我听诸比丘受如法怜愍。如法者。不犯戒净命正行正见。所余同此类。许遮当应知。三遮同分。如律文。房舍者。何相。若此处行。四威仪中随一得成。于余处由行四威仪等故成。或树空或山岩或石荫等。彼亦如行房舍所摄。四相似遮。如律中。偈言。于一切正行。于一切相似。是略说毗尼。或说名正行。此义广说。如遮品中应知。于此四遮中。能解诸佛制立戒意。此人于律则明了。
偈曰。善解钵衣三种量。传传受持及依愿。决钵衣量于二处。如时如罪间隔方。
释曰。律中说钵有三品。谓下中上。此中十二半波罗米。蒸为饭置钵中。高出如龟背。是第一钵。半波罗减二十米。蒸为饭置钵中。高出如龟背。是第二钵。二十五波罗米。蒸为饭置钵中。高出如龟背。是第三钵。若略说三钵量如此。三衣量者。依波胝提舍尼数量。衣量广二十指。长三十指。是第一衣。倍此未及如来所立极衣量。是第二衣。减如来衣九搩手长量。减如来衣六搩手广量。是第三衣。此钵及衣。传摄有二种。一三传。二教他知传受持者。唯钵及三衣。依愿者。八种校具衣此二处。有罪相应及物相应。广说如前。
偈曰。是处方便及物主。财物能成尼萨耆。如此一切如次第。能解三十所学处。
#佛藏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