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k8凯发旗舰

  第十五中品生观。中品上生者有三。第一标。第二从若有众生下释。第三从是名下结。释中有四。初明生因。第二从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下。值缘。第三从行者见已下。得生。第四从当华敷时下。明生后利益。五戒者。不杀盗淫妄语饮酒也。八戒者。加不上高床。不着华鬘璎珞香涂身熏衣。不得歌舞作乐及往观听也。四谛者。苦集灭道也。罗汉者。应共不生杀贼也。三明者。过现未来明也。六神通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身得如意。此六悉皆无壅故为通。八解脱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者内无色相外观色。三者净。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非想处。八灭尽解脱也。此八中前三种微妙五欲无染无著。中四于下得离。后一能脱心虑故名解脱。亦名背舍。背者背彼净洁五欲也。舍者离是着心也。释会者。论明小乘不生者。决定不生。此中明生。退菩提心得生。至彼处无漏道熟。即证第四果。大论亦然。或接引小乘。然彼实无。中品应时即得罗汉。何以不及九品。解云。是退菩提声闻往生彼国。无漏道熟。便证小果不守小位。而往还起大心进行弥速。或五劫或十劫得成初地。如是阶级犹是其胜。大本。上品明其出家。中品不明出家。此中所明是则中品。若其不出家。经云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故知有也。而大本不明据长时始终为语。今言出家者。就短时而论。中品中生者有三。初标。第二从若有众生下释。第三是名下结。就释中有四。初明生因。第二从如此行者下。明值缘。第三从行者自见下。明得生。第四在宝池中下。明生后利益也。十戒者。即前八戒。更足不捉金银生像。及不过中食。为十戒也。具足戒者。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须陀洹者。翻修习无漏。或逆流也。中品下生者有三。初标。第二从若有下释。第三是名下结。释中有四。初明因。第二此人命终时下。明缘。第三从闻此事下。得生。第四从经七日下。生后利益也。

  第十六下品生观。下品上生者有三。初标。第二从或有众生下释。第三从是名下结。释中有四。初明因。第二从尔时彼佛下。明缘。第三从作是语下。明得生。第四经七七日下。明生后利益也。下品中生者有三。一标。二释。三结。释中有四。初明因。第二从吹诸天华下。明缘。第三从如一念顷下。明得生。第四从经六劫下。明生后获利也。下品下生有三。初标。二释。三结。释中有四。初明因。第二从见金莲华下。明缘。第三从如一念顷下。明得生。第四从于莲华中下。明获利。称无量寿佛至于十念者。善心相续至于十念。或一念成就即得往生。以念佛除灭罪障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若不如此者。云何得往生也。问云何行者。以少时心力。而能胜于终身造恶耶。大论有此责。是心虽少时。而力猛利。如垂死之人必知不免。谛心决断胜百年愿力。是心名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第二利益中有二。初明夫人道悟无生。二明侍女发心也。

  第三流通亦二。第一明王宫流通。第二尔时世尊足步下。明崛山流通初有四。一列名教持。二行此下。明修有益劝人奉信。三告阿难下。付嘱令持。四说此下。目连等闻欢喜。初中阿难先问。发当何名下。问经名字。上来所说言义非一。当于何义而名此经。此法之要云何受持。问受持法。佛答。名观极乐无量寿佛观音势至。亦名净业生诸佛前。对其初问。汝当受持无令忘失。对其后问。次明有益行。前十六观门得大利益。现身得见彼佛菩萨。善男子善女人闻名下。明其念佛菩萨之益。但得闻名除无量罪。何况忆念。明念佛菩萨有大利益。举劣况胜。念佛者人中分陀利华。明其身胜。观音势至为胜友伴胜。当坐道场。得道之场名曰道场。菩提树下得道故名为坐。依之得果。义说为坐。依之起行。名生佛家也。结名付嘱。亦名观无量寿佛。亦名灭除业障也。欢喜者。三义故喜。一能说人清净。佛无碍智无有错谬。名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能令众生得证三昧。三依法所得果清净。依法修行满足身证清净果也。耆山流通中。初佛步空还耆阇崛山。为增物敬。奉顺其言。故现此变。次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也。

2 3 4 5 6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