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k8凯发旗舰
白通汤
治少阴下利无脉。
熟附子(三钱)干姜(一钱五分)葱白(三茎)水浓煎冷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发热脉沉。
麻黄熟附子(各二钱)细辛(一钱)水浓煎温服。
四逆散
治阳元极,血脉不通,四肢厥冷,在臂胫之下。若阴症,则上过平肘,下过夫膝也。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分)水浓煎热服。
玄参升麻汤
治发斑咽痛。
玄参(一钱五分)升麻甘草(各一钱)水浓煎热服。
阳毒升麻汤
治赤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五分)犀角射干黄芩(各一钱)拣参(二钱)甘草(八分)水煎热服。
桃仁汤
治狐惑声哑。
桃仁(十粒)槐花子(二十粒)艾叶(一钱)红枣(二枚)水浓煎,空心热服。
黄连犀角汤
服桃仁汤后服。
犀角川连(各二钱)川乌(四个)木香(三钱)水煎服。
牛蒡汤
治发热不透,余毒在心包络,令瘥后昏烦,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
牛蒡根升麻牛膝南星(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五分,酒调下,每日三次。
牡蛎泽泻汤
治前证腰以下浮者。
牡蛎()泽泻葶苈花粉(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黄龙汤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三钱)黄芩赤芍甘草(各二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水煎热服。
伤暑门
凡治伤暑证,最当辨其阴阳虚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症,治宜清热解暑。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吐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冷茶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皆阳中之阴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白芍。若虚寒甚者,则合时令而从证,必用桂附参等药,切不可因暑热之名,而热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五积散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之。
白芷广皮紫朴枳壳桔梗川芎白芍茯苓苍术当归法夏桂枝黑姜炙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寒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条参箭焦术建曲(各一钱)泽泻黄柏青皮干葛五味炙草(各五分)姜(一片)枣(二枚,为引)
人参白虎汤
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
沙参石膏知母(各一钱)炙草(五分)粳米一撮,水煎服。口渴加麦冬一钱,五味七粒。
调元生脉散
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党参箭麦冬(各二钱)五味(一分)炙草(一钱)姜(三片)大红枣(二枚,为引)
加味五苓散
治暑症要药。
焦术茯苓(各二钱)猪苓泽泻安桂藿香木瓜西砂(各一钱)姜(三片)红枣(三枚)灯芯为引。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咳嗽伤暑等症。
条参焦术茯苓(各二钱)炙草(一钱)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吐加西砂一钱;水泻加前仁一钱;食积加神曲、麦芽各一钱。
理中汤
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条参黑姜(各一钱)炙草(七分)焦术(三钱)大枣(二枚)水煎服,为丸亦可。
生脉散
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并止口渴。
洋参(二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五分)水煎服。
香苓汤
治阳暑脉虚兼吐泻。
焦术茯苓扁豆(各二钱)香薷猪苓泽泻安桂紫朴甘草(各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灯芯(十茎,为引)水煎服。
伤食门
凡小儿伤食,关纹沉滞,胸腹饱胀疼痛,手足心热,或下午热,口渴。兼风者,咳嗽烧热,兼寒者吐泻。凡伤食轻者,以神曲、麦芽、焦楂各二钱,水煎服。伤饭食者,加炒谷芽二钱,老米二钱;伤面食者,加莱菔子一钱,小酒曲一个(烧);伤肉食者,倍加焦楂或芜荑各一钱;宿食者,加香附一钱;食重者,加枳壳、伏皮各二钱,或少加谷虫数粒亦可;脾虚者,以四君子汤加枳壳、西砂各二钱;伤食咳嗽,服平胃、二陈汤;伤食吐泻者,服洪氏寸金丹,再兼证各自加减。小儿禀赋甚薄,切勿妄用三棱莪术,以伤元气。
平胃二陈汤
治伤食腹痛,停食咳嗽。
苍术陈皮甘草紫朴茯苓半夏山楂神曲(各八分)水煎服。
洪氏寸金丹
治小儿食滞、感冒无不应验,价廉而功大也。
藿香苍术紫朴广皮神曲紫苏白芍赤苓桔梗法夏白芷砂仁广皮(各八分)姜(三片)水煎服。加分细末为丸亦可。
咳嗽门
小儿之咳,谓有声无痰者,肺伤也。嗽则有痰无声者,肺湿也。咳嗽则有虚实、风寒、湿食、停痰、阴虚等症。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以时而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二更嗽者食积滞于三焦。嗽而抱首面赤反食者,肺实也。气逆虚鸣,面白餐食者,肺虚也。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赤者,肺热也。嗽多清痰,面白而喘,恶风多涕者,肺寒也。感冒风寒,发热鼻塞,声重者,服参苏饮。因火痰热,咳嗽面赤,心烦咽痛,鼻血者,服清热导痰汤。伤食停痰,吐呕腹痛者,服平胃二陈汤。久咳气虚,四肢怯冷,气血不足者,服补中益气汤。
水泛为痰,五心发热,食减神昏,痰如水泡者,服八仙长寿饮。日间咳少,夜间甚者,服金水六君汤。
参苏饮
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咳嗽痰盛。
茯苓(一钱)拣参枳壳法夏前胡苏叶干葛广皮桔梗(各一钱)炙草(五分)生姜(三片)葱白(三寸)水煎温服。
人参败毒散
此方辛平升散,为咳嗽第一神方,举世少有。知者凡有咳嗽,无论内伤外感风寒,夹湿夹毒,不拘男妇、大小,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此方升散之。或感冒重者,服此其咳愈甚,不知者以为药不相符,弃而不服。不知正是升散之力佳兆也,再服之渐次轻减。不拘剂数,只以痰为度,声响痰出,是其效也。枯燥之人,数剂之后,略加沙参、尾参、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之类,以滋其阴,无不愈者。再有叮咛,凡咳嗽初起,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闭其肺窍,为害不小,但以辛散之药为先着。俟痰应之后,渐加滋阴则得也。
拣参川芎枳壳茯苓前胡柴胡苏荷芥穗西风连翘(各一钱)桔梗(一钱二分)羌活(七分)独活甘草(各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清肺饮
治气逆而咳,面白有痰。
前胡枳壳知母川贝茯苓桔梗麦冬井胶(各一钱)柴胡苏荷(各七分)桑皮(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忌油。
葶苈丸
治乳食冲脾,伤风咳嗽,身热痰多喘嗽。
葶苈(去土,隔纸略炒)牵牛(炒)杏仁(去皮尖,炒黄色另研)防己(炒)上药等共为末,入杏仁泥和蒸,枣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六七丸,姜汤送下,量小儿大小加减。
清宁丸
治心肺有热而令咳嗽,宜从小便利出。
桑皮(炙)葶苈(炒)赤苓(酒炒)前仁(炒。各等分)甘草(减半)上为末,每服五分,生姜大枣汤送下。
清热导痰汤
治火咳热痰结胸。
白茯苓陈皮半夏南星枳实桔梗黄芩栝蒌仁(捶去油)甘草(各七分)桑皮川贝(各八分)杏仁(七粒,去皮尖)
平胃二陈汤
治伤食腹痛,停痰咳嗽。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