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k8凯发旗舰

  凡痢初发。不问赤白。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既起而腹内复急。宜用藿香正气散。加木香半钱。吞感应丸。或苏合香丸。吞感应丸。

  赤痢血色鲜红。或如蛇虫形。而间有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黑豆三十粒五苓散加木香半钱。粟米少许。下黄连丸。或黄连阿胶丸。茶梅丸。热甚服上项药未效。宜白头翁汤。

  若赤痢发热者。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煎。

  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药所下愈多。去愈频者。当作冷痢。宜理中汤。或四君子汤。加肉豆蔻木香各半钱。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腹内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频并。宜香薷饮加黄连一钱。佐以五苓散。白汤调服。不愈则用蜜水调。感暑成痢。疼甚而食不进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帖。名木香交加散。

  白痢下如冻胶。或如鼻涕。此属冷痢。先宜多饮除湿汤。加木香一钱。吞感应丸。继进理中汤。亦有下如鱿色。或如腊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药。

  赤白杂者。宜胃苓饮加仓米一撮煎。吞驻车丸。

  凡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不问赤白。俱宜水煮木香丸。或水煮木香饮。真人养脏汤。或断下丸。如白痢久而虚甚者。养脏汤加熟附。赤痢加黑豆一小撮。

  白痢加干姜一钱。赤痢亦可加黄连一钱。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进食者。或因冷药并药过多不食者。却不可拘于赤痢难用热药之说。当以温中进食为先。宜治中汤。加木香半钱。或缩砂一钱。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积不尽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调理。以致时止时作。宜四君子汤。

  加陈皮一钱。木香半钱。吞驻车丸。只缘兜住积滞。遂成休息。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连饮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攻散。恶甜者。

  生料平胃散。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六柱饮为稳。或可冀其万一。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煎汤熏洗。

  脱肛一证。最难为药。热则肛门闭。寒则肛门脱。内用磁石研末。每二钱。食前米饮调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为最。

  卷之九·虚损门

  五劳

  五劳者。五脏之劳也。皆因不量才力。勉强运为。忧思过度。嗜饮无节。或病失调理。

  将积久成劳。其病头旋眼晕。身疼脚弱。心怯气短。自汗盗汗。或发寒热。或五心常热。或往来潮热。或骨蒸作热。夜多恶梦。昼少精神。耳内蝉鸣。口苦无味。饮食减少。此皆劳伤之证五脏虽皆有劳。心肾为多。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则痨生。治劳之法。当以调心补肾为先。不当用峻烈之剂。惟当温养滋补。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类。投之太多。适足以发其虚阳。缘内无精血。不足当此猛剂。不可因有热。纯用甜冷之药。以伤肾气。独用热药者犹釜中无水而进火也。过用冷药者。犹釜下无火而添水也。非徒无益。又害之耳。宜十全大补汤。

  或双和散、养荣汤、七珍散、药令建中汤。皆可选用。间进双补丸。若有无故身体瘦软。绝无力气。别无他证。此平日作劳太过。血气虚而筋失养。宜劫劳散或和气汤。倍芎归。又有言语读诵。过耗神气。致成虚损。是为叫呼走气。宜于十全大补汤等药选用。

  虚人老人病中忽一旦语言不出。扣之不应。此不是哑风。久欠药力到。补调功成。自复应矣。

  气虚人多不得寝。亦有痰多。胆经伏涎。欲寐不得者。不可例作虚治。妄补则痰愈盛。

  有于坐卧之中。似欲得人按捻。意方始安者。此亦虚证也。诸发及有寒热者。已各见本门审知因虚劳得之。并宜用前药。未效用十四味建中汤。渴而不胜热药者。七珍散加木香五味子各七分。热多。黄鳖甲散。或人参散。独五心发热。将欲成劳者。茯苓补心汤。外虽恶热。内自畏寒。盛夏不可单衣。大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正元饮、参附汤。

  饮食减少。畏食而呕者。难独用前滞甜药。须斟酌用前快脾之剂。缩砂陈皮药却不可少如药令建中汤内有陈皮半夏细辛却可用。仍下鹿茸橘皮煎丸。如不呕不畏食。用前十全大补汤双和散等药。亦当少加快脾之剂。以为之防。

  有患精血不足。明知当补肾。方欲一求之归等药。其人素减食。又恐不利于脾。方欲理脾气。则不免用疏刷之药。又恐愈耗肾水。全一举而两得之功。莫若鹿茸橘皮煎丸为第一。故曰。精不足。补之以味。又曰。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道家交构心肾。以脾为黄婆者。即此意。若肾元大段虚损。病势困笃。则肾不容少缓。又不拘于此说。

  要知于滋肾之中。佐以砂仁澄茄之类。于壮脾之中。参以北五味。黄之属。此又临时审病用药之活法。劳疾久而嗽血。咽疼无声。此病自下而传上。若不嗽不痛。久而溺浊脱精。

  此为自上传下。皆死证已。

  有面色如故。肌体自充。外看如无病内实虚损。俗呼为桃花蛀。宜看其何证。于前药审而用之。

  有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虫。古名瘵疾。难以医之。

  外有因动作劳力。或发寒热。或身疼气短。或劳倦嗜卧。乃一时发劳。却非五劳者比。

  宜和气饮。详见诸痛门身体痛证。

  有嗽咳痰多者。名曰劳嗽。与风寒壅热之嗽不同。此乃有本有标。本在肾而标在肺。可与前诸药第一段求之。选用加五味杏仁阿胶贝母款冬花之属。嗽而加以喘者。于前药更加磨沉香仍吞灵砂丹。或三妙丹。详见嗽门。嗽而有血者。详见血门嗽血证。

  卷之九·虚损门

  盗汗自汗

  眠熟而汗出者。曰盗汗。又名一寝汗。不分坐卧而汗者。曰自汗。伤风伤暑。伤寒伤湿痰嗽等自汗。各载本门。其无病而常自汗出。与病后多汗。皆属表虚。胃气不固。荣血漏泄。

  宜黄建中汤。加浮麦少许。煎黄六一汤或玉屏风散。或身温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体冷而汗亦冷。别无他病。并属本证。

  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此方已载二百四十九肾逆散之下。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须理气。使荣卫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

  有病后多汗。服正元饮诸重补剂不愈。惟八珍散宜之。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

  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只宜一条用药。仍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名曰心汗。青桑第二叶焙干研末。空心米饮汤调下。最治盗汗。

  若阴汗惟密陀僧和蛇床子研末。扑之立止。

  若服药汗仍出者。小建中汤加熟附子一钱。不去皮。或正元饮。仍以温粉扑之。大汗不止。宜于诸药入牡蛎粉一分。并吞朱砂丹。或茸朱丹。

  常自汗出。经年累月者。多用黑锡丹。久病及大病新愈汗出者。亦可用此。若不宜热补须交济其阴阳。自愈。当以灵砂丹主之。凡此皆非为他病而止病于汗者设。非谓有兼病者也。

  若服诸药。欲止汗固表里。并无效验。药愈热而汗愈不收。可只理心血。盖汗乃心之液。

  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宜用大黄汤。加炒酸枣仁半钱。有微热者。更加炒石斛半钱。兼下灵砂丹。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