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中藏经-k8凯发旗舰

  食则吐呕。夏心旺。左手寸口脉。洪浮大而散曰平。反此则病。若沉而滑者。水来克火。十死不治。弦而长者。木来归子。其病自愈。缓而大者。土来入火。为微邪相干。无所害。又心病。则胸中痛。四(一作胁。)肢满胀。肩背臂膊皆痛。

  虚则多惊悸。惕惕然无眠。胸腹及腰背引痛。喜(一作善。)悲。时眩仆。心积气。久不去。则苦忧烦。心中痛。实则喜笑不息。梦火发。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邪气客于心。则梦山邱烟火。心胀。则心烦短气。夜卧不宁。心腹痛。懊。肿。气来往上下行。痛有时休作。心腹中热。喜水。涎出。是蛟(恐是蛔字。蛟恐是咬字。)心也。心病则曰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又左手寸口脉。大甚。则手内热赤。(一作服。)肿太甚。则胸中满而烦。澹澹面赤目黄也。

  又心病。则先心痛。而咳不止。关膈(一作格。)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心虚则畏人。瞑目欲眠。精神不倚。魂魄妄乱。心脉。沉小而紧。浮主气喘。若心下气坚实不下。喜咽干。手热。烦满。多忘。太息。此得之思忧太过也。其脉急甚。则发狂笑。微缓则吐血。大甚则喉闭。(一作痹。)微大则心痛引背。善泪出。小甚则哕。微小则笑消瘅。(一作痹。)滑甚则为渴。微滑则心疝引脐。腹(一作肠。)鸣。涩甚则喑不能言。微涩则血溢。手足厥。耳鸣。癫疾。又心脉抟坚而长。主舌强不能语。(一作言。)软而散。当慑怯不食也。又急甚则心疝。脐下有病形。烦闷少气。大热上煎。又心病。狂言汗出如珠。身厥冷。其脉当浮而大。反沉濡而滑甚。色当赤。今反黑者。水克火。十死不治。又心之积。沉之而空空然。时上下往来。无常处。病胸满ht。腰腹中热。颊(一作面。)赤咽干。心烦。掌中热甚。则呕血。夏瘥。(本作春瘥。)冬甚。宜急疗之。止于旬日也。又赤黑色入口必死也。面黄目赤者亦(一作不。)死。赤如血。亦死。又忧恚思虑太过。心气内索。其色反和而盛者。不出十日死。扁鹊曰。心绝则一日死。色见凶多。而人虽健敏。名为行尸。一岁之中。祸必至矣。又其人语声前宽而后急。后声不接前声。其声浊恶。其口不正。冒昧喜笑。此风入心也。又心伤则心坏。为水所乘。身体手足不遂。骨节解。舒缓不自由。下利无休息。此疾急宜治之。不过十日而亡也。

  又笑不待呻而复忧。此水乘火也。阴系于阳。阴起阳伏。伏则生热。热则生狂。冒昧妄乱。言语错误。不可采问。(一作闻。)心已损矣。扁鹊曰。其人唇口赤。即可治。青黑即死。又心疟。则先烦(一作颤。)而后渴。翕翕发热也。

  其脉浮紧而大者是也。心气实。则小便不利。腹满。身热而重。温温欲吐。吐而不出。喘息急。不安卧。其脉左寸口与人迎。皆实大者。是也。心虚则恐惧多惊。忧思不乐。胸腹中苦痛。言语战栗。恶寒。恍惚。面赤目黄。喜衄血。

  诊其脉。左右寸口两虚而微者。是也。

  卷上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里。手太阳是其经也。心与(一本无此二字。)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咳(本作病。)久不已(本无此二字。)则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俱出也。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浓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肠也。又小肠寒则下肿重。有热。久不出。则渐生痔。

  疾有积。则当暮发热。明旦而止也。病气发则令人腰下重。食则窘迫而便难。是其候也。小肠胀。则小腹胀。引腹而痛也。厥邪入小肠。则梦聚井邑中。或咽痛颔肿。不可回首。肩如杖。(一作拔。)脚如折也。又黄帝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脏周密而不伤。伤。神去。神去则身亡矣。故人心多不病。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肠受病多矣。又左手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六日死。病脐痹。小腹中有疝瘕也。左手寸口脉实大者。小肠实也。有热邪则小便赤涩。又实热。则口生疮。身热去来。心中烦满。体重。又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虚。则左寸口脉浮而微软弱。不禁按。病为惊狂无所守。下空空然。不能语者。是也。

  卷上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五谷。寄在其中。养于四旁。旺于四季。正旺长夏。与胃为表里。足太阴是其经也。扁鹊曰。脾病。则面色萎黄。实则舌强直。不嗜食。呕逆。四肢缓。虚。则精不胜。元气乏失溺不能自持。其脉来似水之流。曰太过。病在外。其脉来如鸟之距。曰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语言謇涩。

  不及。令人中满不食。乏力。手足缓弱不遂。涎引口中(一作出。)四肢肿胀。溏泻(一作泄。)不时。梦中饮食。脾脉来而和柔。去似鸡距践地。曰平。脉来实而满稍数。如鸡举足。曰病。又如乌(一作雀。)之啄。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曰死。中风则翕翕发热。状若醉人。腹中烦满。皮肉短气者。是也。旺时。其脉阿阿然缓曰平。反弦急者。肝来克脾。真鬼相遇。大凶之兆。反微涩而短者。肺来乘脾。不治而自愈。反沉而滑者。肾来从脾。亦为不妨。反浮而洪。心来生脾。不为疾耳。脾病。面黄。体重。失便。目直视。唇反张。手足爪甲青。四肢逆。吐食。百节疼痛不能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而反青。此十死不治也。又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心腹胀满。身体重。肢节痛。大便硬。小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者。可治。脾气虚。则大便滑。小便利。汗出不止。五液注下为五色。注利下也。(此四字疑是注文。)又积□□久不愈。则四肢不收。黄胆。饮食不为肌肤。气满胀而喘不定也。又脾实。则时梦筑垣墙盖屋。脾盛。则梦歌乐。虚则梦饮食不足。厥邪客于脾。则梦大泽邱陵。风雨坏屋。脾胀则善哕。四肢急。体重。不食善噫。脾病。则日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脉急甚则螈。微急则胸膈中不利。

  食入而还出。脉缓盛则痿厥。微缓则风痿。四肢不收。大甚则击仆。微大则脾。疝气里大。脓血在胃肠之外。

  小甚则寒热作。微小则消瘅。滑甚则颓疝。微滑则虫毒。肠鸣。中热。涩甚则肠微涩则内溃。下脓血。脾脉之至也。大而虚。则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四肢汗出。当风也。脾绝则十日死。又脐出(一作凸。)者亦死。唇焦枯。无纹理。而青黑者。脾先绝也。脾病。面黄目赤者可治。青黑色入口。则半岁死。色如枳实者。一(一作半。)月死。吉凶休否。(一作咎。)皆见其色出于部分也。又口噤唇黑。四肢重如山不能自收持。大小便利无休歇。食饮不入。七日死。又唇虽痿黄。语声啭啭者。可治。脾病。疟气久不去。腹中痛鸣。徐徐热汗出。其人本意宽缓今忽反常而嗔怒。正言而鼻笑。不能答人者。此不过一月。祸必至矣。又脾中寒热。则皆使人腹中痛。不下食。又脾病。则舌强语涩。转筋。卵缩。牵阴股。引髀痛。身重不思食。鼓胀。变则水泄不能卧者。死不治也。脾正热。则面黄目赤。季胁痛满也。寒则吐涎沫而不食。四肢痛。滑泄不已。手足厥。甚则颤栗如疟也。临病之时。要在明证详脉。然后投汤丸。求其痊损耳。

  卷上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胃者腑也。又名水谷之海。至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足阳明是其经也。胃气绝。则五日死。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

2 3 5 6 7 8 9 10 11 12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