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k8凯发旗舰
海州骨碎补舒州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阴湿山谷,生长最多。根着树石上有毛,叶附两小叶相对。(每一大叶边附小叶,槎牙两两相对。)不结花实,至冬干黄。入药采根,刮去毛用。补骨节伤碎,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本名曰故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甚验,故易名骨碎补也。
卷之三 草部下
牡丹
牡丹味辛、苦,气寒。阴中微阳。无毒。多生汉中巴郡,花开品色异常。富贵表先贤赞扬,赏玩为当世贵重。凡资治疗,惟采根皮。家园花千层,根气发夺无力;山谷花单瓣,根性完具有神。
赤
专利多,
白
兼补最。入剂之际,不可不知。今世多取桔梗皮代充,或采五加皮杂卖。乖谬殊甚,选择宜精。经入足肾少阴,及手厥阴包络。忌葫蒜,畏菟丝。凉骨蒸不遗,止吐衄必用。除症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散冷热血气攻作于生产后。仍主神志不足,更调经水欠匀。治风痫定搐止惊,疗痈肿排脓住痛。
(谟)按:牡牝乃天地称,牡则为群花首。花为阴成实,叶为阳发生。丹系赤色象离,阴中之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盖有见于此尔。《本经》又云足,手少阴也;志不足,足少阴也。张仲景八味丸用者,又非主于斯乎。
卷之三 草部下
大小蓟
大小蓟味甘、苦,气温。一云气凉。无毒。虽系两种,气味不殊。随处田野俱生,北平(今顺天)出者力胜。盖蓟门以蓟取名,则可征矣。凡资治疗,用须采根。
大蓟
高三四尺余,叶多青刺而皱。花开如髻,赤若红蓝,北人因之,呼为千针草也。破血捷,消肿奇。吐衄唾咯立除,沃漏崩中即止。去蜘蛛蝎子咬毒,平突痛甚痈疽。并捣烂绞浓汁半瓯,搀童便或醇酒饮下。
小蓟
鱼高尺许,花亦如前,但叶略差,有刺不皱。仅理血疾,不治外科。
卷之三 草部下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味苦,气温。无毒。山侧道傍,春暖即产。凡用入药,随时采收。下气止心腹急痛,下血却产后余疾。消肿痈毒,灭汤火热疮。
子
研泡热水下咽,肠泻无度者即已。
原因刘裕小名寄奴,用此以治金疮获效,竟指名曰刘寄奴草也。
卷之三 草部下
红蓝花
红蓝花味辛、甘、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各乡俱莳,五月旋收。因叶似蓝,故此为誉。堪染颜色,可作胭脂。欲留日曝干,入药手揉碎。惟入血分,专治女科。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仙丹。多用则破血通经,酒煮方妙;少用则入心养血,水煎却宜。喉痹噎塞不通,捣取
生汁
旋咽。天行痘疮难出,研细子末酒吞。
苗
捣敷游毒殊功,
胭脂
滴聍耳立效。
卷之三 草部下
延胡索
延胡索(即玄胡索)味辛、苦,气温。无毒。来自安东,(县名,属南直隶。)生从奚国。因避宋讳,改玄为延。形类半夏色黄,用须炒过咀片。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冲备晕。跌扑下血、淋露崩中,心腹卒疼、小腹胀痛,并治之而即效也。
卷之三 草部下
郁金
郁金味苦,气寒。纯阴。属土与金,有水。无毒。色赤兼黄,生蜀地者胜;体圆有节,类蝉肚者真。倘或入药难求,采山茶花可代。(烧灰存性,研细调服。)凉心经下气,消阳毒生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驱血气作痛;破恶血,止吐血,仍散积血归经。因性轻扬上行,又治郁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载《本经》。
卷之三 草部下
姜黄
宜州姜黄澧州姜黄味辛,气温。无毒。《图经》云:是经种三年已上老姜也。多生江广,(江西、湖广。)
亦产蜀川。色此郁金甚黄,形较郁金稍大。论主治功力,又烈过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捷。主心服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经。
(谟)按:郁金、姜黄两药,实不同种。郁金味苦寒,色赤,类蝉肚圆尖。姜黄味辛温,色黄,似姜瓜圆大。郁金最少,姜黄常多。今市家惟取多者欺人,谓原本一物,指大者为姜黄,小者为郁金。则世间之物,俱各大小不齐,何尝因其异形而便异其名也?此但可与不智者道尔。若果为是,则郁金亦易得者,又何必以山茶花代耶?
卷之三 草部下
艾叶
艾叶味苦,气生寒熟温。阴中之阳。无毒。各处田野有,以复道者为佳;初春布地生,与草蒿状颇类。但叶背白,风动微香。每端午朝,天明多采。或悬户资禳疫疠,或藏家防治病邪。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炙火宜陈久,气仍下行。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末醋糊丸,)开郁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
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疰湿痹及疥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作炷灸诸经穴不差,凿窍拨风湿毒尤验。
实
取入药,令人有娠。助水脏壮阳,暖腰膝明目。又
九牛草,产均州山。(属湖广。)叶圆长背白有芒,茎独植高二尺许。气香似艾,采亦端阳。治诸般风劳,止遍身疼痛。
(谟)按:艾叶,《本经》及诸注释悉云:生于田野,类蒿复道者为佳,未尝以州土拘也。世俗反指此为野艾,至贱视之。端午节临,仅采悬户,辟疫而已。其治病症,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者,称为艾之精英。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名益传远,四方尽闻。今以形状考之,九牛草者即此。人多不识,并以艾呼。经注明云:气虽艾香,实非艾种。医用作炷,以灸风湿痹疼、痨热积聚。尝获效者,亦因辛窜可以通利关窍而已。谓之全胜真艾,未必能然。大抵人之常情,贵远贱近。泥于习俗,胶固不移。纵有《本经》之文,诸家之注,何尝着一目视,以为真伪之别耶?噫!可胜叹哉!可胜叹哉!
卷之三 草部下
地榆
江宁府地榆衡州地榆味苦、甘、酸,气微寒,气味俱薄。阴中阳也。无毒。山谷俱有生长,八月采根曝干。恶麦门冬,宜人头发。虽理血病,惟治下焦。止妇人带下崩中,及月经不断;却小儿疳热泻痢,驱积瘀时行。止痔来红,禁肠风下血。散乳,愈金疮。因性沉寒,故诸血热者可用。倘若虚寒水泻冷痢,切宜忌之。
第一卷五加皮款后,(谟)按:宜参看。
卷之三 草部下
紫草
紫草味苦,气寒。无毒。人家园圃,多有种栽。三月采根,可煎染紫。凡资入药,去根取茸。益气补中,通窍利水。治目黄成疸,疗腹满作疼。合膏敷疥癣疮疡,单煮托豌豆疮疹。
卷之三 草部下
茜草
茜草茜根味苦,气寒。阴中微阳。无毒。多产郊原,一名地血。苗牵长蔓延草上,根紫色收采春初。煎汁可染绛红,入药勿犯铜铁。疗中多蛊毒,吐下血如烂肝;治跌久损伤,凝积血成瘀块。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女子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凡诸血证,并建奇功。除乳结为痈,理体黄成疸。
卷之三 草部下
马鞭草
马鞭草味甘、苦,气微寒。有小毒。江淮州郡多,村墟陌路有。苗叶类菊,又若野狼牙。高二三尺茎圆,抽四五穗花紫。(春开细碎紫色,秋复再花。)穗较鞭鞘不异,故以马鞭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