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见毗婆沙律-k8凯发旗舰

  戒句中欲分别令知。此是总说。汝等当知。起作识有心世间罪功德业受起者。总一切戒本。有六戒句起。法师曰。后当解。今当略说耳。后戒因六种戒而起。有戒因四种起。有戒因三种起。有戒因迦絺那起。有戒因羊毛起。有戒因舍心起。于此中因作而起。因不作而起。因作因不作而起。或因作起。或因不作起。或因作不作起。于其中有识得脱。有识不得脱。于戒中以心得脱。此是以识得脱。余者非识得脱。更有戒无心。有戒有心。问曰。何谓有戒有心。答曰。有心作而得罪。问曰。何谓无心。答曰。与心相离而得罪。此一切世间罪。制戒罪有二。诸罪相以说。行善受者。有戒身业。有戒口业。问曰。何谓为身业。答曰。因身行故。从此得罪。故曰身业。因口行故。故名口业得罪。复有戒善。复有戒不善。复有不善非不善三十二心起罪。欲界八善心。十二不善心。欲界有十无记心。从善心从无记心。有二知心。于诸心中。以善心得罪。名为善罪。余者次第亦如是说曰。有戒三受。有戒二受。有戒一受。于三受中。因三受得罪。名为三受。或因乐受。或因舍受得罪。名为二受。或因苦受得罪。名为一受。如是因无记想有心性罪行善受。汝等知此杂已。于诸起中。此波罗夷因何物起。便因一种起。以支者。有二支。何谓为二。因身心起。是名为二支。行以得罪。是名因行。想者。欲想。若无欲想。便得脱。无罪者。不知不觉不受不乐。有心者。有欲心行。然后得罪。性罪者。自然罪。若身心共作。然后得罪。以贪作。是名不善。或乐或舍。以此二法而得罪。是名二受。法师曰。一切罪相。于广说中汝等应知。

  猕猴拔阇子  老出家及鹿

  此偈名为忧陀那。世尊自判忧波离。为未来世律师。易忆识故。说此偈颂。汝等应当善观罪相。猕猴拔阇子此事随制。白衣者。着白衣服行淫。草衣者。外道人结茅草为衣。木皮衣者。剥木皮以为衣。木板衣者。以木板遮前后以为衣。发钦婆罗者。织人发以为衣。毛钦婆罗。以牦牛毛织为衣。角鸱翅衣者。连角鸱翅以为衣。鹿皮衣者。取完全合毛四脚被以为衣。问曰。杀人何故不得波罗夷罪。答曰。本为细滑无杀心故。得僧伽婆尸沙罪。郁波罗华比丘尼者。本是舍卫国长者女。此比丘尼。于过去世百千劫积众善行。是故端正微妙。色如优钵罗华内。此比丘尼离诸烦恼。更增好色。故名优钵罗华比丘尼。染著者。从白衣以来。为男子之所染着。眠卧床上者。此比丘尼从外乞还食。开户入户。闇故不觉男子在内。便脱衣而眠。此婆罗门便从床下出。犯比丘尼。犯者。坏比丘尼。此比丘尼爱尽无欲。如热铁入身。是故不犯。此男子行欲竟去。此地能载须弥诸山王。而不载七尺恶人。是故地为之开。即入阿鼻地狱。火如罗网。世尊闻已语诸比丘。此比丘尼不乐故。故名无罪。佛因比丘尼。而说偈言。

  如莲华在水  芥子投针锋

  若于欲不染  我名婆罗门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