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k8凯发旗舰

  上一十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方: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铢,切)雄黄(一铢)瓜丁(四铢)女萎(六铢)甘草(二铢,炙)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则愈。亦主一切黄。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茵陈丸

  主黑疸,身体黯黑,小便涩,体重方。

  茵陈(一两)甘遂(一分)当归蜀椒(汗,各半两,去目、闭口)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大黄半夏(洗,各三分)葶苈(熬)茯苓干姜(各一两)枳实(咀,熬黄)白术(熬黄,各五分)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饮服三丸,日三。

  湿阻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黄黑,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少腹满者,急下之。亦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矾石(五两,烧)滑石(五两,研如粉)

  上二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先食服之,便利如血已,当汗出愈。(《千金》以麦粥汁服)

  风疸,小便数或黄或白,洒洒恶寒壮热,好睡不欲动方。

  生艾(三月三日取一束,捣取汁,铜器中煎如漆,密封之勿令泻)大黄黄连凝水石苦参葶苈子栝蒌(各等分,熬)

  上六味,捣筛为散,以艾煎和为丸如梧子。先食,饮服五丸,日三,可至二十丸。有热加苦参,渴。加栝蒌,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黄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秦椒散

  主膏疸饮少溺多方。

  秦椒(一分,汗)瓜丁(半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

  秦王九疸散方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心疸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肾疸,唇干,葶苈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蒌主之。膏疸,饮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汗,“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数便,钟乳主之。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髓疸,目眶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肝疸,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两,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

  论曰:夫酒疸,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者,宜吐之。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宜吐之。酒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当心中热,足下热,是其候也。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大便正黑,皮革搔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也。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寒水石散

  主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此病得之从酒方。

  寒水石白石脂栝蒌(各五分)知母菟丝子桂心(各三分)

  上六味,捣筛为散。麦粥服五分匕,日三,五日知,十日瘥。

  酒疸,身黄曲尘出,牛胆煎方。

  牛胆(一枚)大黄(八两)芫花(一升,熬)荛花(半升,熬)瓜丁(三两)

  上五味,以酒一升,切,四味,渍之一宿,煮减半,去滓,纳牛胆,微火煎,令可丸,丸如大豆。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更服一丸,膈上吐膈下利,或不吐利而痊。

  酒疸,心中懊,或痛,栀子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枳实(三枚,炙)大黄(二两)豉(半升)

  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茵陈汤

  主黄胆、酒疸、身目悉黄方。

  茵陈(三两)大黄黄芩黄连(各二两)人参(半两)栀子仁(三七枚)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半夏汤

  主酒胸心胀满,肌肉沉重,逆害饮食,小便赤黄,此根本虚劳,风冷冻饮料食冲心,由脾胃客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十两,切)黄芩(一两)前胡茯苓(各三两)当归茵陈(各一两)枳实(炙)大戟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宛转丸

  凡患黄胆,足肿,小便赤,食少羸瘦方。

  干地黄石斛白术(各二两)牡蛎(熬)芍药芎大黄小草甘草(炙,各三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四丸,日三。

  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茯苓丸

  主患黄胆,心下纵横结坚,小便赤,是酒疸方。

  茯苓茵陈干姜(各一两)半夏(洗)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分)商陆(半两)

  甘遂(一分)枳实(五分,炙)蜀椒(二合,汗,去目、闭口)白术(五分,切,熬,令变色)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蜱豆三丸,以枣汤下之。夫患黄胆,常须服此。若渴欲饮水,即服五苓散。若妨满,宛转丸治之,五苓散见伤寒中治黄胆小便赤黄方前胡茯苓(各一两半)椒目(一两,熬)附子(半分,炮,去皮)茵陈(二两半)菖蒲(二两半)

  上六味,捣筛为散。食以前服一钱匕,日三服。此剂更参服上二药。

  黄胆之为病,日晡所发热恶寒,少腹急,体黄额黑,大便黑,溏泻,足下热,此为女劳也,腹满者难疗。方:滑石(研)石膏(研,各五两)

  上二味,为散。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瘥。

  灸黄法(二十穴):第十一椎下侠脊两边各一寸半,灸脾俞百壮。两手小指端,灸手少阴,随年壮。手心中,灸七壮。胃管主身体萎黄,灸百壮,治十,十瘥,忌针。耳中在耳门孔上横梁,主黄胆。上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上是,针三。舌下侠舌两边针。颊里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上里正当人中及唇针三分。巨阙,上管。上二穴并七壮,狂言浪走者,灸之,瘥。寅门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段,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头(“”字未详,不敢刊正)。脊中椎上七壮。屈手大指节里各七壮。中管、大陵、劳宫、三里、然谷、太。上八穴,皆主黄胆。

  论曰:黄胆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死,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方法,按据此无不瘥者也。有人患之,皆昏昧不识好恶,与茵陈汤一剂不解,亦有惺惺如常,身形似金色,再服亦然,隔两日一剂,其黄不变,于后与灸诸穴乃瘥,疮上皆黄水出,然此大慎面、肉、醋、鱼、蒜、韭、热食,犯之即死。

  卷第十八·杂病上

  吐血第四

  论三首,方三十首

  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为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闷吐,血从吐出,或一合半升;伤胃者,因饮食大饱之后,胃中冷则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之物与气共上冲蹙伤裂胃口,血色鲜赤,腹中绞痛,自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吐之后体中但奄奄然心中不闷者,辄自愈,假令烦躁,心中闷乱,纷纷欲吐,颠倒不安,医者又与黄土汤、阿胶散,益使闷乱,卒至不救,如此闷者,当急吐之。

  吐方瓜蒂(半两)杜蘅人参(各一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服一钱匕,水浆无在,得下而已,羸者小减之,吐去青黄或血二三升,无苦。

  卷第十八·杂病上 吐血第四

  生地黄汤

  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方。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