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述义-k8凯发旗舰

  又必劳肺。且此条所言。不是五劳兼备者。盖言有一所伤。而劳一脏。以致经络营卫气伤。遂为此病。(辑义引巢源。思劳下。刊脱心劳二字。)尔雅。。。注。谓木皮甲错。(辑义引山海经。文有讹脱。曰。羊。其脂可以已腊。注。治体皴。腊。音昔。)又十四难。损其肝者。缓其中。滑氏曰。缓者。和也。(百劳丸。原出医垒元戎。

  曰。许州陈大夫传。张仲景百劳丸。)缓中补虚。程注甚当。张说非是。

  程氏曰。妇人虚劳。大半内有干血。男子亦间有之。审其可攻而攻之。则厥疾可愈。魏氏曰。此在妇人女子。

  寡妇女尼。因不月渐成虚劳者。尤所宜投也。

  大黄虫丸方(大黄十分。宜作二两十二铢。黄芩一两。诸本。作二两。)

  按本草经。蛴螬。味咸微温。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图经云。张仲景治杂病方。大虫丸(按黄字脱。)中用蛴螬。以其主胁下坚满也。又虫条。图经云。张仲景治杂病方。主久瘕积结。有大黄虫丸。

  又大鳖甲丸中。并治妇人药。并用虫。以其有破坚积下血之功也。

  医学纲目曰。结在内者。手足脉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补剂琼玉膏之类服之。

  幼幼新书。婴孺。治小儿身体面目悉黄。此是荣卫气伏热于内所为。蛴螬丸方。

  于本方。去大黄。桃仁。干漆。加大枣。(按此证。犹用本方为佳。)

  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宜参肺痿附方。)

  按此方。仲景滋阴之正方。而千金翼文。出于仲景。必有其征。故宋人取附于此也。医学入门。称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者。其言为当。盖此方。炙甘为君。生姜。大枣。为臣。地黄。麻仁。阿胶。麦门为佐。专以滋阴润燥为务。然惧其粘腻凉湿。不利中土。故人参桂枝为使。更用清酒。并以扶护元阳。旁宣达诸药之力。与肾气丸之桂附。救肾中之阳。其趣似异而实同。如后世滋阴诸方。徒裒合群队凉润之品。诚非知制方之旨者矣。徐氏曰。后人只喜用胶麦等。而畏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阳不能化耶。此言得之。又按地黄。此方。及大黄虫丸。

  肾气丸等。比之他药。分两殊多。盖以体重之故。不必君药之谓。宜参药治通义。方剂分量下。

  小儿卫生总微论。国老丸。治瘦瘠虚羸。少气。右以甘草。炙焦黄。杵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丸。

  温水下。日三服。一岁儿五丸。以上者七八丸。以意加减。无时。

  肘后。獭肝散。〔朱〕獭为阴邪之兽。而肝独应月增减。是得太阴之正气。其性独温。故宜于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者。以阴入阴。以邪逐邪。同气相求之义也。

  按本草。图经云。张仲景有治冷劳獭肝丸方。又主鬼疰一门相染者。取肝一具。火炙之。水服方寸匕。日再。

  崔氏治九十种虫疰。(云云)獭肝丸。二方俱妙。又圣惠方。载冷劳证。文繁不录。

  又按本草诸条。图经云。肚。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四季宜食。张仲景有猪肚黄连丸。是也。猪肚黄连丸。未详其方。当考。

  〔余述〕魏氏曰。失精于下者。可成虚劳矣。脱气则成虚劳于上者焉。秦越人之论虚损。其言阳虚而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二损损于心。三损损于胃。即仲景所谓脱气之虚劳也。其言阴虚而阳盛。损则自下而上。

  一损损于肾。二损损于肝。三损损于脾。即仲景所言失精之虚劳也。(右节文)念庭之说是也。盖五劳六极七伤。

  其目虽殊。要其指归。不出于阳虚阴虚二端。且不啻不出于此二端。而阴虚阳亢者。实为居多。今篇首既冠以男子二字。而细检各条。大抵莫不属阴虚矣。小建中汤。扶脾之剂也。而其证则亦是上盛下虚。其用此汤。亦取于和阳就阴。顾脱气一条。犹系于阴虚阳随衰者。酸枣汤。治火亢虚烦。心神不宁者。然则谓仲景所云虚劳者。皆属阴虚可乎。如大黄虫丸证。即骨蒸之类。而肺痿一证。是劳嗽之谓。则今之虚损劳瘵者。实不外于仲景所举之数件矣。

  (愚撰药治通义。于补法下。以建中肾气二证。对待为辨。然今更考之。其方则为补阳补阴之分。而其证。则不必胃虚肾虚之别。旧见不免谬。)

  卷上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脉证四条(三字。四字。并讹。宜订。)方十五首(五。当作六。)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脉经。千金。又。作数。)

  按喻氏曰。肺痈属在有形之血。血结宜骤攻。肺痿属在无形之气。气伤宜徐理。徐氏沈氏周氏朱氏皆从此说。

  然肺痿之病。必损血液。则以气血立辨者。谬矣。

  又按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盖系于该言稠痰白沫者。本经所谓痰者。非今之所谓痰。次条曰。多唾浊沫。皂荚丸条曰。时时唾浊。桔梗汤条曰。时出浊唾。五脏风寒篇曰。肺中风。吐浊涕之类。皆今之稠痰也。盖肺萎液燥。而口中有唾涎。故下反字也。(巢源虚劳凝唾候曰。肾液为唾。上焦生热。热冲咽喉。故唾凝结也。此亦稠痰耳。)又脉反滑数。反字难解。稻叶元熙曰。反于肺痿亡津液之脉。或者。仁存孙氏方曰。详观肺痈肺痿二证。实难治。要之肺痈则间有可愈者。亦须肺未穿。故可救。但肺痿罕有安者。盖其肺枯竭干燥。何由而得润。所以难愈。

  问曰。病咳逆。何以知此为肺痈。(风则之则。原本无之。辑义偶衍。宜删。)

  按此条。列呼吸不利。咳口干等候。就风与热。以为分别。然大旨不过云风壅酿热。以为此病耳。

  又按热过于荣。热之所过。两过字。注未了。当读如诗江有汜。不我过之过。史记淮阴侯传。信常过樊将军哙。

  魏其侯传。灌夫有服。过丞相。扁鹊传。舍客长桑君过之类。亦是。又吕览异宝。五员过于吴。注。过。犹至也。义殆。相同。辨脉法曰。热之所过。则为痈脓。

  又按脉经平肺痿肺痈中所载。出于本经之外者。凡六条。俱似非仲景原文。姑拈一条于左。曰。问曰。振寒发热。寸口脉滑而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病。医反不知。而以伤寒治之。应不愈也。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脓在胸中者。为肺痈。其人脉数。咳唾有脓血。设脓未成。其脉自紧数。紧去但数。脓为已成也。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按稻叶元熙曰。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是假设之辞。与吴茱萸汤条。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同例。

  射干麻黄汤方按本篇用麻黄者四方。宜为二义看。注家皆谓。其证内饮挟外邪。故用麻黄发其表。是一义。今验肺胀证。多是宿饮为时令触动者。而不必具表候。则其用麻黄。适取发泄肺中郁饮。亦犹麻杏甘石汤之意。是一义。盖勿拘一隅可也。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

  按曾世荣活幼心书曰。肺为五脏华盖。卧开而坐合。所以卧则气促。坐则但宽。盖但坐不得眠。得斯说而其理明矣。

  皂荚丸方〔本草。图经云。张仲景治杂病方。咳逆上气。唾浊。得(政和作但)坐不得眠。皂角丸主之。

  皂荚。杵末。一物以蜜丸。大如梧子。以枣膏和汤服一丸。日三夜一服。〕按本草皂荚条黑字云。除咳嗽囊结。又有孙尚药治卒中风涎潮。救急稀涎散。盖胚胎于此方。

  千金。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方。

  白糖(五分)皂荚(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微暖糖令消。内皂荚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咳而脉浮者。

  按水饮上迫。脉必带浮。不必拘表证有无。此二方证。均是上焦蓄饮。而以脉浮沉为别者。盖以势之剧易。及水饮上迫。与内结之异耳。注家特就邪为分。殆非通论。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