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述义-k8凯发旗舰
浓朴麻黄汤方按此方证。系寒饮迫肺。而无风寒外候。故于小青龙汤中。去桂枝。以浓朴降逆为君。其佐用杏仁。亦犹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之例。况配以石膏。其驱饮之力更峻。
泽漆汤方(千金。五合下。有日三夜一四字。无至夜尽字。本草。图经引。五合下。有日三二字。尽上。
有服字。)
按泽漆。本草白字。称味苦微寒。主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黑字。称利大小肠。盖此方主证。水饮内结。
故有须于利水之品也。
又按陈藏器曰。千里水。及东流水。味平无毒。主病后虚弱。然则此方所用。在熟淡不助内饮已。又煮取五升。
温服五合。至夜尽。是一日十服。他方莫有此例。千金似是。然古之五升。即今之五合。古之五合。即今之五勺。以今推之。日服五合。未必为多。岂东垣所谓在上者不厌频而少之谓乎。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外台无者字。宜从。)
麦门冬汤方(稻叶元熙曰。煎法。据竹叶石膏汤。温服上。恐脱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十二字。)
外台。崔氏疗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竹叶饮方。于本方。去人参。加竹叶。生姜。
又深师。疗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喉中闭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言失声。甚者吐血。补肺汤方。
于本方。去人参。半夏。加五味子。干姜。款冬花。桂心。桑根白皮。
肺痈喘不得卧。
按葶苈。下水疏肺壅。故的治肺痈脓未成者也。(金鉴所引赵氏注。据二注本。系于周氏补注。)
医心方。引范汪方云。葶苈熬。令紫色。治令自丸。丸如弹丸。大枣二十枚。以水二升煮枣。令得一升半。去枣。内药一丸。复煎得一升。尽服之。(出支饮下。)本草图经引。亦作大枣二十枚。
按葶苈。以弹丸为率。故不须举两数。大枣。诸书皆作二十枚。本经疑是错写。(或曰。葶苈。捣之则粘腻。
足以自丸。不必补末蜜二字。)
外台。必效。疗天行病后。因食酒面。肺中热拥。遂成咳不止。
于本方。加桑白皮。桔梗。麻黄。
又崔氏。疗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云云。
于本方。加杏仁。各捣。和合。平旦空腹服八丸。云云。
幼幼新书。简要济众。治小儿水气腹肿。兼下痢脓血。小便赤涩方。
葶苈子半两。以枣肉和。捣为丸。(施圆端效方。名散肿丸。)
鸡峰普济方曰。著作雷道矩病吐痰。顷间已及升余。咳不甚。面色黯郁。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令服仲景葶苈大枣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
桔梗汤方(原注血痹。当喉痹。然要是后人所续加。)
按排脓散。用枳实。芍药。桔梗。排脓汤。于本方。加生姜。大枣。是知桔梗有排脓之功。但此间所有。气味轻淡。不足以抵当大病。彼土古时之品。则恐不如此也。
圣济。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汤方。
于本方。加麦门冬。青蒿心叶。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按麻杏甘石汤。浓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皆麻黄石膏同用。麻黄发阳。石膏逐水。二味相藉。而驱饮之力更峻。不必取之于发表清热。盖此四方。紧慢稍异。而其旨趣。则大约相均。要在临证之际。随其剧易。以为审处耳。
附方外台。炙甘草汤。(外台。桂枝二两。阿胶三两。炙。大麻子仁半升。大枣四十枚。擘。余同。方后云。上九味切。以美酒七升。水八升相和。先煎八物。取四升。绞去滓。内胶上微火烊销。温服七合。日三夜一。)
按此方。施之泛泛恶心者。必增呕逆。温温液液。盖别有义。未考。又此方证。与麦门冬汤证相近。俱系滋养上焦之剂。
千金。甘草汤。
按伤寒类要。以单甘草汤。治炙甘草汤证。其理一致。
千金。生姜甘草汤。
按此方亦治肺冷而萎。犹是甘草干姜汤之变方。沈氏说欠当。又而渴。当作不渴为妥。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按此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汤之意。取之扶胸中阳气。不和调营卫。盖亦属肺冷之痿。
外台。桔梗白散。
按此条与桔梗汤。证一而方异。盖所传之本不同也。然肺痈其脓稍成。正气随衰。峻猛之剂。恐不能堪。王氏所据。岂得无错乎。
千金。苇茎汤。
按此方主证。盖在虚实之间。
又按苏敬新修本草白瓜条曰。别录云。甘瓜子。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好。腹肾脾内痈汤要药。本草以为冬瓜。但用蒂不云子也。又今肠痈汤中之用。俗人或用冬瓜子。非也。又案诸本草。单云瓜子。或云甘瓜子。今此本误作白字。当改从甘也。(原本。脓。作浓。药。作乐。今从证类本草改。)此说可以确瓜瓣之为甜瓜矣。
医心方。张仲景方。治三十年咳。大枣丸方。
大枣(百枚去核)杏仁(百枚熬)豉(百二十枚)
凡三物。豉。杏仁。捣令相得。乃内枣。捣令熟和调。丸如枣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渐增之良。(按此疑杂病论之遗方。仍附于此。)
卷上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师曰奔豚病以下。脉经为别条。宜从。)
按欲死二字。形容苦恼之状而言。与少阴篇吴茱萸汤条同语例。
奔豚汤方按此方证。挟有热邪。故不取桂枝之温。而用黄芩生葛之凉。且既有半夏。故不再用茯苓芎归芍药三味。以和其腹痛也。
伤寒总病论。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李根汤主之。
于本方。去芎。生葛。加桂枝。人参。茯苓。
桂枝加桂汤方伤寒论。本方后曰。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发汗后。脐下悸者。(茯苓下。辑义。桂枝二字偶脱。)
〔余述〕奔豚一证。多因水寒上冲。故治法不出降逆散寒。而注家概解以肾邪。殆不免牵凑。要坐不检难经仲景之有异耳。
卷上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按责。读如平脉法。肥人责浮。瘦人责沉之责。即求责之义。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
〔徐〕此段。实注胸痹之证脉。后凡言胸痹。皆当以此概之。但微有参差不同。故特首揭以为胸痹之主证主脉主方耳。〔周〕寒浊之邪。滞于上焦。则阻其上下往来之气。塞其前后阴阳之位。遂令为喘息。为咳为痛。为短气也。阴寒凝泣。阳气不复自舒。故沉迟见于寸口。理自然也。乃小紧数。复显于关上者。何耶。邪之所聚。自见小紧。而阴寒所积。正足以遏抑阳气。故反形数。然阳遏则从而通之。栝蒌实。最足开结豁痰。得薤白白酒佐之。既辛散而复下达。则所痹之阳自通矣。
按周说为当。但解数脉。未免牵强。姑存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按先兄曰。说文曰。。酢浆也。从酉声。郑玄注周礼四饮曰。浆。今之浆也。陈藏器曰。醋。破结气。
心中酸水痰饮。
胸痹。心中痞气(本草枳实条。图经引。与外台相同。类聚。与赵本同。)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图经引。无枝字。)
人参汤方(人参条。图经引。作治中汤。白术之白字。无。末附加减法。一与伤寒论同。仍不录。)
圣济总录曰。胸痹之病。其脉阳微而阴弦。阳虚则知在上焦。阴弦故令胸痹心痛。古方用理中汤。取缓其中气。
阴证略例。理中汤方后曰。若胸痹胁下妨闷者。加枳实半两。茯苓半两。
御药院方。枳实理中丸。治证与本条同。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