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古义-k8凯发旗舰

  (第五十一旧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母往临子)为虚邪。从前来者。(子来乘母)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夫克妻)为贼邪。从所胜来者。(妻侮夫)为微邪。自病者。(己自受过)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按此承前篇之旨。申明五邪之名义。据气厥论五脏寒热相移等言。则五邪非独有传变。虽正经自病。其至久则亦当有传焉。下编所谓七传。似言其义。然七传者。唯谓五脏相克为病。而未曾言及一脏病。为彼此相移。故与此所言。义本自异。不宜为一途看。

  (第五十二旧五十三)难曰。经(灵素病传二篇)言七传者死。(相克)间脏者生。(相生)何谓也。然。七传者。

  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初)传肺。(火克金)肺传肝。(金克木)肝传脾。(木克土)脾传肾。(土克水)肾传心。(水克火心复传肺乃为再伤)一脏不再伤。(若再伤者死)故言七传者死也。假令心病传脾。(火生土)脾传肺。(土生金)肺传肾。(金生水)肾传肝。(水生木)肝传心。(木生火)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

  (再伤亦不至死)故曰生也。

  按灵素病传二篇。所谓五脏腑相传。以至肠胃。命曰必死。此篇七传。盖本诸此。其实相逆,各传其所胜。故曰死矣。假令病始于心。相克至肺。则为再伤。始于肺。则至肝为再伤。余脏皆然。灵素举五脏及胃膀胱七者。以论病传。

  此篇独谓五脏再伤为七传。而不言及腑。此乃所以与经异者何。观后篇脏腑病有治之难易等说。则其义似不相戾。唯越人分割脏腑二病。言其义耳。所谓间脏者。五脏母子相传之病。而比诸七传。病势则稍缓。故曰生焉。内经曰。间脏者刺之。又曰。不间脏者难治。排列相克脏。以一脏间之。则成相生。辟如排列心肺。以脾间之之类。故有间脏之名。吕氏之说得之。滑注。以素问标本论间甚之间字释其义。非是。所谓间甚。犹言轻重。与间脏之间。不相干涉。间脏字既出病传二篇。及平人气象论中。学人审诸。

  (第五十三旧五十四)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若夫顺传者非难愈)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若夫逆传者非易治)与七传间脏同法。(可见非由脏腑第由顺逆耳)

  按前篇谓七传间脏者。言脏病有死生之分。此篇特举脏腑二病者。以其难易之治。凡脏病之所以难治。多传其所胜。若夫母子相传则易愈。腑病之易治者。多传其所生。若夫逆传。虽腑病亦难治焉。故曰。与七传间脏同法。滑注既得其旨。故不复赘。

  (第五十四旧五十二)难曰。腑脏发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者(四字因熊氏俗解补之)何。然。脏病者止(留)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有常部分)腑病者。仿佛(转变)贲响。(奔走)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脏腑(二病)根本不同也。

  按此为后篇论积聚起本。凡百尔病千态万化。于泽如蕉。更仆不尽。然其所适从。唯脏腑为期。舍此无可他求。此篇旧本在七传前。似隔一顷。故易地云。

  (第五十五旧同)难曰。病有(五)积有(六)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属脏)聚者阳气也。(属腑)故阴沉而伏。(兼脉证)阳浮而动。(同上)气之所积。名曰积。(病根于阴)气之所聚。名曰聚。(病本于阳)故积者五脏所生。(其根深)聚者六腑所成(其本浅)也。积者阴气也。(再说)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总言五积病)谓之积(三字旧本无因下文本例私补之)聚者阳气也。(再说)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总言六聚病)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按此篇所谓积聚。有脏腑之分。盖积者其所从来。以渐而深。累积荏苒成块。原于脏也。聚者所受犹浅。聚散倏忽。

  居处无常。本于腑也。积不易位。故后篇审言其病形。聚无定体。临时更改。故此第言其所以然之由。宜与后篇连读。

  (第五十六旧同)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第一问)以何月何日得之。(第二问)然。肝之积。名曰肥气。(盛满猛烈)在左胁下。(肝部候)如覆杯。(积块)有头足。(形象)久不愈。令人发咳逆(逼所)不胜疟。(乘所胜或如疟每发寒热)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应第二问)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金克木)肝当传脾。(木克土)脾季夏(六月)适王。(旺同下仿此)王者不受邪。(纵下同)肝复欲还肺。(横下同)肺不肯受。(制者强)故留结为积。(受制者弱)故知肥气为季夏戊己日(土旺时)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血根)起齐上。大如臂。(积形)上至心下。(胸博)

  久不愈。令人病烦心。(本经自病)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水克火)心当传肺。(火克金)肺(金)以秋(七十二日)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强下同)故留结为积。(弱下同)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金旺)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痞塞上下不通)在胃脘。(腹中央)覆大如盘。(形)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

  饮食不为肌肤。(皆属本病)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木克土)脾当传肾。(土克水)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水旺)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挟喘息而发)

  在右胁下。(肺部位)覆大如杯。(形)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本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火克金)肺当传肝。(金克木)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木旺)得之。肾之积。名曰贲豚。(如豚贲突)发于小腹。(肾部位)上至心下。若豚(奔)状。或上或下无时。

  (积状)久不已。令人喘逆。(及其所生)骨痿少气。(本经病)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土克水)肾当传心。(水克火)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火旺)得之。

  此五积之要法也。

  按此篇详言五积名形。与所以得病之由。而其名与病形。义无容疑。至其谓得病之由。则未尝不使后人起惑焉。夫五积之所由生。固执月日。则虽难经。其说或涉怪诞。何者。其所谓肝曰季夏戊己。心曰秋庚辛。脾曰冬壬癸。肺曰春甲乙。肾曰夏丙丁。岂有如是拘拘时日哉。果若其说。则凡五积之病。方其时发者。皆能推算月日知之乎。盖积之为病。

  脏气怫郁而所致也。夫人之情。每有好恶。至其有感。则脏气为之动。动而中节。何害之有。一或有偏。则脏气为之倾移。而运化失常。故因其偏虚。邪气凑焉。所谓肺病传肝者。肺邪乘肝虚。经云。虚者受邪是也。肝又欲传脾。是其道也。然其时脾无虚。则邪无入地。而不能传焉。经云。实者不受邪是也。肝复欲还肺。然其不受者。横且有所不胜也。

  故跋胡ht尾。进退维谷。故留结为积。是以相克之病。假令金克而土旺。则木邪何往。所以留结于本部也。余脏可以例推。学人莫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可矣。滑注情感之说。以性理言。迂远而阔于事情。不可从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9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