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k8凯发旗舰

  (蔓草)除肺寒泄肠热杀虫止嗽百部(专入肺)。甘苦微温。功专杀虫。能除一切蛊毒。及传尸骨蒸。树木蛀虫。疳积疥癣。

  (虫触烟即死。)然亦能治寒嗽及泄肺热。以其气味甘温故也。李时珍云。二冬亦属治嗽。

  但二冬性寒治热。此则气温治寒耳。百部虽云微温。而苦过于甘。于气总属有碍。似于虚人不宜。(苦伤气。)不可不知。根多成百。故以百名。取肥实者。竹刀劈去心皮。酒浸焙用。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柔滑)清心肺余热百合(专入心肺)。甘淡微寒。功有利于肺心。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朱二允曰。

  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然究止属清邪除热利湿之品。因其气味稍缓。且于甘中有收。

  故于心肺最宜。而不致与血有碍耳。是以余热未靖。坐卧不安。咳嗽不已。(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涕泪不收。(涕泪系肝肺之邪。有寒有热。当察其因。不可概作热治。但此专就余热言。经曰。肺为涕。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肾为唾。)胸浮气胀。状有鬼神。用此治其余孽。收其残虏。安养抚恤。恩威不骤。故能安享无事。岂非宁神益气之谓乎?仲景用此以治百合病症。义亦由此。但初嗽不宜遽用。花白者入药。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石草)入脾除虚热入肾涩元气石斛(专入脾肾)。生于石上。体瘦不肥。色黄如金。旁枝如钗。甘淡微苦咸平。故能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及能坚筋骨。强腰膝。凡骨痿痹弱。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最宜。

  以其本生于石。体坚质硬。故能补虚弱。强筋助骨也。但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非经久熬。

  气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剂。(或熬膏用之为良。)以治虚热。补性虽有。亦惟在人谅病轻重施用可耳。取光润如金钗股。短中实者良。长而虚者名水斛。不堪入药。去头根。酒浸用。恶巴豆。畏僵蚕。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蔓草)治心热祛肝风钩藤(专入心肝)。味甘微苦。气平微寒。为手少阴心厥阴肝经要药。缘肝主风。心主火。风火相煽。则风因火而愈炽。火亦因风而益盛。其在小儿。则病必在惊痫螈。眼翻抽掣。(筋急而缩为螈。筋缓而弛为。伸缩不已为螈。俗谓之搐搦是也。)大人则病必见头旋目眩。妇人则病必见赤白带下。故必用此轻平宣泄认为下降。则风静火熄。而惊风热自尔其克除矣。(藤类象筋。故抽掣病由筋生者。必为之用。)此惟小儿风热。初热病未见甚者。用之得宜。若使风火至极。势难骤遏。则此轻平疏泄。效难克奏。又当细审所因。用以重剂以为投服。则药始与病当。而无病重药轻之弊矣。取藤细多钩者良。(钩尤有力。)但久煎则无力。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山草)清胃火消瘀血利水道茅根(专入胃肝)。味甘性寒。清热泻火。消瘀利水。凡苦寒之药。未有不伤气败胃。

  此药味甘性纯。专理血病。凡一切吐血衄血。血瘀血淋。血崩血闭。并哕逆喘急烦渴。黄胆水肿等症。因热因火而成者。服之热除而血即理。火退而气与水即消矣。(吐血由于心肝火旺逼而上行。与衄血由于肺火所致。皆当用此水煎温服。或为末。米泔水调服。)且能解酒毒。(恐烂五脏。用茅根汁饮一升。)溃痈疽。及疖毒诸疮。或用根捣敷。或用此煮汁调敷毒等药。

  或以酒煮亦无不可。此药甘不泥膈。寒不伤中。为治虚羸客犯中州之剂。(时珍曰。良药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伤中和之气。乌足知此哉!)至云能以补中益气。虽出本经。然亦不过因其胃热既除而中气自复。岂真补益之谓哉?经解之说。似未可信。茅以白者为良。初生茅针。可以生啖。甚益小儿。功用亦同。屋上败茅。止衄敷疮最妙。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隰草)清肝肾三焦阴火伏留骨节青蒿(专入肝肾三焦)。性禀芬芳。味甘微辛。气寒无毒。阴中有阳。降中有升。能入肝肾三焦血分。以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凡骨蒸劳热。及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痒恶疮。鬼气尸疰等症。当须服此。(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蒿悬门庭。可辟邪。冬至元日。各服三钱亦良。则青蒿之治鬼疰。盖亦有所伏也。)以其苦有泄热杀蛊之能。阴有退热除蒸之用。辛有升发舒脾之功。而又于胃中气不犯。以其得春升之令最早也。其形有类山茵陈。又能清上虚热。以治目疾。且烧灰淋汁。点治恶疮息肉餍瘢。生捣可敷金疮。止血止痛。但性偏寒不温。虽曰于胃不犯。亦止就其血虚有热。服之得宜而言。若使脾胃素虚。及见泄泻。则于此终属有忌矣。童便浸叶用。熬膏良。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隰草)清心利水除烦萱草(专入心脾)。何以萱名。以其草属蔚茂。值可以解忧。(诗曰。焉得萱草。言树之背。)

  苗如葱叶。烹食可以适口。(即鹿葱。)味甘而气微凉。能以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是以命名。(时珍曰。萱草即今东人采其花晒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又曰。萱属水性。下走阴分。一名宜男。宁无微意存焉?)但气味轻淡。服之功未即臻。不似气味猛烈药。一入口而即见其有效也。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山果)消食磨肉伐胃戕脾山楂(专入脾胃)。甘酸咸平。何书既言健脾。又曰能伐脾胃生化之气。得非自相矛盾乎?使明其理以推。则知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

  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如系冒昧之辈。便以补益为名。以为用药进步。

  讵知实而用此轻平消导。得此则健。虚而用此。保无书云伐生之说乎?按楂味酸与咸。最能消化肉食。(与麦芽消谷食者。绝不相同。)凡煮老鸡硬肉。但投楂肉数枚。则易烂。(其消肉积之功可推。)且人多食。则嘈烦易饥。服参太过。但用山楂即解。岂非戕脾伐生之验欤?(时珍曰。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酸利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用。恐反克伐也。)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儿枕痛犹于恶露积于太阴。故合沙糖调服。以行其瘀。)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核亦能以化食磨积。)捣作饼子。日干用。(时珍曰。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也。)出北地。大者良。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麻麦稻)固中清热除烦粳米(专入脾胃。兼入心脾)。即人常食之米也。禀天地中和之气。味甘性平。(时珍曰。

  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焉。)人非此物不能养生。故性专主脾胃。而兼及他脏。凡五脏血脉。靡不因此而灌溉。五脏积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肤。靡不因此而强健。故凡白虎桃花竹叶石膏等汤。靡不用此以为固中清热。然米既有早晚之不同。复有地土出处之各异。

  (颖曰。新米乍食动风。陈者下气。病患尤宜。)早米受气既早。性虽温而质多粘。食之反能恋膈。(脾有湿滞者最忌。)晚米受气既迟。其性稍凉。服之不无稍清。而白晚性滞。尤觉滋害。出于高地。则米硬而质洁。出于洼处。则米润而性阴。然总于中是固。诸方用此佐助。

  盖恐药性苦寒。得此甘缓同入。俾胃气不致顿损。而热与烦亦得与之俱安矣。此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