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k8凯发旗舰

  (造酿)散瘀解毒下气消食米醋(专入肝)。本湿热之气而成。味则酸苦。气温。酸主敛。故书重载散瘀解毒。

  下气消食。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以火淬醋入鼻。则治产后血晕。且合外科药敷。则治症结痰癖。疸黄痈肿。暨口嗽以治舌疮。面涂以散损伤积血。及杀鱼肉菜蕈诸毒。(时珍曰。无非取其酸收之义。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至醋既酸。又云能散痈肿。以消则内散。溃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故耳。(的解)且多食伤筋软齿。(收缩太过。则筋受伤。时珍曰。酸属木。脾病毋多食酸。酸伤脾。肉而唇揭。)以酸入筋。过敛则于筋有伤。过酸则木强水弱。而于齿多软。(宗曰。食酸齿软。犹造靴皮者。须得醋而纹皱。故知其性收敛。不负酸收之意。)米造。陈久者良。(镜源曰。米醋煮制四黄丹砂胆矾常山诸药。)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地水)调剂阴阳不和阴阳水(专入肠胃)。即汤沸半杯。合井冷水半杯。而并用之也。缘人阴阳不和。则吐泻并作。而霍乱不宁。斯时病属仓卒。寒热难分。阴阳莫测。若使投以偏剂。(如单服姜汤之类以毙。)则不免有误治之失矣。惟急用此投治。则阴阳克协。故借有形调和之质。以平无形不和之气也。若使心腹绞痛。止有吐泻之势。而无吐泻之实者。是为干霍乱。即为绞肠痧。(心腹绞痛。不得吐泻者。名干霍乱。吐泻有物。名湿霍乱。盖病在上则吐。在下则泻。邪在中。则吐泻并作。)则又另有法在。(如古方用盐熬热。童便调饮。极为得治。但不可用谷食米汤下咽。以致立毙。)而非此水所能治矣。

  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龟鳖)泻肝分积热除劳嗽骨蒸鳖甲(专入肝)。味咸气平。色青。书虽载属补肝。(青入肝。)与龟载属补肾(黑入肾。)

  各别。然究皆属除热削肝之品。(介虫皆属阴寒。故能除热。)非真滋肝药也。凡厥阴血分积热。

  而见劳嗽骨蒸。寒热往来。温疟疟母。及腰腹胁坚。血瘕痔核。经阻产难。疡痈疮肿。惊痫斑痘等症。服此咸平。能以消除。(诸症皆就阴虚邪入而论。故用鳖甲入阴除热散结。)若肝虚无热。切忌。鳖以七肋九肋者佳。以其得阳之数耳!其用必取乎肋。以肋属肝故耳。但食品中惟鳖叵测。如三足两头。并项强腹赤。皆有大毒。能以杀人。不可不慎。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人身气以卫外。血以营内。有气以统血。则血始能灌溉一身。而凡目得藉血以视。耳得藉血以听。手得藉血以摄。掌得藉血以握。足得藉血以步者。靡不本其气之所运。有血以附气。

  则气始能升降出入。而凡伎巧能强。治节能出。水谷能腐。谋虑能断。二便能通。万事能应者。靡不本其血之所至。此有血不可无气以统。而有气不可无血以附也。第血有盛于气。则血泣而不流。故有必用温暖之药以行之。气胜于血。则血燥而不通。故有必赖清凉之药以行之。若使气血并胜。挟有积热。而致瘀块不消。根深蒂固。经年累月不愈者。则又不得不赖破气损血之药以下。俾气血无乖。而病自可以愈。又按血盛于气。则气失其所司。而血愈寒愈滞。故凡用药治血。必得其气稍浓以为之主。而凡味浓气薄之品。自不得以相兼。如血有凝于肝。症见恶寒战栗。其可不用肉桂以治乎?风郁血闭。其可不用川芎以治乎?肌肤灼热。吐衄肠风。其可不用荆芥以治乎?经闭不通。其可不用苍耳子以治乎?阴肿崩瘕。其可不用海螵蛸以治乎。目翳不散。其可不用谷精草兔屎以治乎?风痹乳阻。其可不用王不留行以治乎?恶露不净。其可不用大小蓟以治乎?血晕血滞。其可不用沙糖以治乎?此肝经血滞之当温也。若使肝经血滞。而更见有脾气不运。则伏龙肝似不能离。肌肉不生。则白蜡似不能舍。水肿症瘕。则泽兰似不能却。蛊毒恶气。则百草霜似不能去。子肿不消。则天仙藤似不能别。胃滞不通。则韭菜汁似不可废。血脉不通。周身痛痹。则酒酿似不能除。肌肉不生。目翳不开。则炉甘石似不能少。血脱不固。溃疡肉消。则赤石脂似不能削。是症有兼脾胃如此。且或见有心腹卒痛。则延胡索不得不用。神气不畅。则安息香不得不急。骨碎血瘀。则骨碎补不得不进。是症有兼心肺者又如此矣。若于肝经血滞。而更见有鼻衄血脱之不得不用乌墨以止。筋骨血瘀之不得不用续断以通。肺痿血痢之不得不用鸡苏以散。肾寒血瘀之不得不用阳起石以宣。目赤精遗之不得不用白蒺藜以解。督脉不通之不得不用鹿茸以温。瘀块坚硬。癖羸之不得不用海狗肾以软。是症有兼肾经者又如此矣。至于心经血滞。而症见有癖冷痛。在书已有桂心可用。见有痈疡痛迫。在书已有乳香可除。凡此止就温血大概。略为分晰。而究其要。则又在临症审脉。分别无差。庶于用药治血之理。自不致有天渊之隔矣。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山草)温利下焦血分瘀滞鸡苏(专入肠胃)。即龙脑薄荷也。又名水苏。(生于水旁。)系野生之物。味辛微温。

  功有类于苏薄。但苏薄其性稍凉。水苏其性稍温。苏薄其性主升。水苏其性主降。苏薄多于气分疏散。水苏多于血分温利。故凡肺气上逆。而见头风目眩。与血瘀血热。而见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热等病者。皆当用此宣泄。(太平和剂局方有龙脑薄荷丸。)俾热除血止。而病自可以愈矣。但表疏汗出。其切忌焉。方茎中虚。似苏叶而微长。齿面皱。气甚辛烈。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芳草)兰草入气利水除痰泽兰入肝脾行水和血泽兰(专入肝脾)。苦甘而辛。即今妇人采置发中除垢者是也。玩书所论泽兰。与本经兰草同为一类。其生泽旁。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对节生有细齿。但兰草则茎圆节长。叶光有岐。

  泽兰则茎微节方。短叶有毛之为异耳。二物并于嫩时皆可刈佩。以其花叶皆香。置于发中。能以辟垢省头。故虽呼为香草。俗则呼为孩儿菊。与于山兰。其花虽香。而叶绝无气者。

  迥不相同。(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虽生水旁下湿处。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朱文公离骚辨证云。必花叶俱香。燥湿不变。方可刈佩。今之兰蕙花虽香。而叶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汪昂曰。本经既言泽兰。

  则非山兰明矣。是离骚之秋兰。当属本经之泽兰无疑也。吴草芦曰。兰为医经上品之药。有枝有茎。今所谓兰无枝无茎。因黄山谷称之。遂谬指为《离骚》之兰耳。)兰草茎圆叶光。

  其性专主入气。虽书载有久服益气。轻身不老肤语。然究止属利水除痰。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即内经所谓数食肥甘。传为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是也。(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又此草浸油涂发。去风垢。令香润。史记所谓罗襦襟解。微闻香泽者是也。)泽兰茎方叶毛。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时珍曰。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

  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防己为使。(根名地笋。)

  上编\\卷五血剂

  温血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