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k8凯发旗舰
然后能通天气。通天者生之本。故阳化而阴生焉。是经所谓云雾精。而后上应白露下也。经曰。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是即云雾不精。而上应白露不下也。盖三焦元气。因脾胃受谷气以泌糟粕。蒸津液。而清气上注于肺者。此地气上为云也。肺中之清气。因脾胃谷气所注。还下其浊于胃。以致津液变化为血。营卫通而糟粕以次传下者。此天气下为雨也。然升降必由中土始之终之。皆不离于阴也。统绎斯义。则可明于坎水为始。兑水为终。而三焦为水谷道路。气之所终始矣。抑便溺皆从气化。经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故泻而不藏。与经所云诸阳皆浊之义合。何以又云手太阳独受阳之浊乎。曰。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为火主气。固火之灵也。第心实主血。而小肠为心气化之府。必其血化行。而后气化乃达于极下。(血化行者。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也。气化下达者。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也。)若是则手太阳独领气化而即神于血化。举下而大肠膀胱。无不承其气中之血化以传道焉。经故谓其独受阳之浊也。夫小肠经脉上会诸阳于督。下会诸阳于任。则岂非上而承阳以司心之气化。下而接阴以通肾之血化者乎。内经谓手少阳之正指天。(由阴而升阳)
手太阳之正指地。(由阳而降阴)阳升而阴固随之。阴降而阳亦归之。是气化血化水化。斯二经可思也。然则小肠岂可止以受盛尽之。又岂止膀胱为津液之藏气化则能出乎哉。便溺之下。固为糟粕。然其归于大肠膀胱者。足以征阴之下降。而阴之下降。即以征阳之下归于元也。经故曰视病必求其下。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然则人身便溺。
其可忽乎哉。气血与便溺之相分。在上中二焦。本于阴而化于阳。至便溺之相分。在中下二焦。化于阳而分于阴。故任之水分穴。分别清浊以出焉。
缪氏云。其性稍寒。不利于脾胃虚寒溏泻。及阳虚无火食不消者。
卷三十二\\人部
溺白
即人中白。便溺澄结所成。又藉尘埃没溺所集也。物入阴中。色剥为白。阴中之阴矣。
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因精与气原从脾肺气化之中游溢转输。是以仍归脾肺也。
气味咸平而凉。治鼻衄。传尸热劳。肺痿。心膈热。羸瘦渴疾。及肤出汗血。并口齿生疮。走马牙疳。能泻肝火三焦火并膀胱火从小便中出。(行其故道)同鳗鱼食之。为乌龙丹。大衄久衄及诸窍出血。并用人中白一团如鸡子大。绵五两烧研。每服二钱。温水服。
鼻衄五七日不住。及肤出汗血者。并用人中白新瓦干。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痘疮倒陷。腊月收人中白。火为末。温水服三钱。陷者自出。走马牙疳。取下溺盆内白屑。入瓷瓶。盐泥固济。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又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一钱。
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和匀贴之。尤神。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每温汤服一钱。口舌生疮。溺桶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有涎拭去。数次即愈。
〔论〕人溺主治之义。已悉于前矣。溺之与白。原是一物。但溺则径达下而不留。
白性稍留。于肺所生病。可徐而致其功。故用之微有异。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饮之精气。由胃而脾。由脾而肺。
以达其清阳于上。即少阳属肾。肾上连肺之义。阴中之阳致于上。则阳中之阴达于下。故能化血归经。经所谓肺之浊气。下注于经也。血化归经。是谓营气。是乃谓之通调水道也。后天之水。皆根气化。气固肺所主。而气化之能通调水道者。以其清阳之能化。而浊阴之化乃行。则凡浊阴不化。如血证当首及。而更于治肺为切当也。所治上焦诸证。皆就清阳之能化以化浊阴耳。即痘疮倒陷。非又清阳之不化以致病于浊阴者乎。若止以咸能入血而散为言。
则亦不究其本矣。
〔修治〕岁久溺器有浓寸余者。取置瓷盘内。露高洁处。越一二载。中外皆白。绝无臭气。乃可用。研极细。水飞数过。再研万匝。如仍有恶臭。随泡随飞。约数百遍。以无臭为度。淬者精粹尽失。转增火毒。不堪用。
卷三十二\\人部
秋石
制炼法。秋月用人尿二三石。入锅内。桑火缓煎。勿使锅岸生。有则竹刀掠下。或沸泛。以竹杖频搅定。俟干成渣。去薪。缓火焙燥。分置阳城罐。上空二寸许。磁盏盖。封固罐口。养火一周。其药渐升。轻盈如雪。或成五色。或象物形。此属上乘。宜密贮银瓶。藏阴静处。不则风化成水。复须升养。仍结如霜。但少坚实耳。(之颐)又制既济元黍法。选端洁童男女。各认溺器。各陆续取溺。煎炼成滓。各升取上乘秋石。各取溺器白。晒焙令干。先置女于银釜之底。次置男秋石于女之上。次置女秋石于男秋石之上。次置男于女秋石之上。安置定。上余二寸。六一泥封固。三方火温养七日。则粒粒丹红交结釜顶。此更属无上乘。藏贮亦如秋石法。
气味咸温。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复命。安五脏。润二焦。消痰咳。退骨蒸。软坚块。明目清心。延年益寿。
〔论〕难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然内经谓三焦为水府。而肾属水。
膀胱行水。与肾合。故又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然则小水之出也。固根于气化。然实为气之所终。由阳而归阴以出也。原其所始。固亦本于至阴。(气者水所生)第气之所终。
由阳归于阴者。较气之所始。由阴达于阳者。为何如哉。是以人溺虽降火有功。还以较于秋石从水之降。而转为火之升。(之颐谓缘润下。水藉火大。既济而允升。)自秋石尤有滋益矣。
试观养火一周。则其药渐升。轻盈如雪。视溲溺竟何如乎。此药要常近火。或时复养火三五日。则功效更大。
卷三十二\\人部
人乳
味甘咸。气平凉无定性。(其人和平。饮食冲淡。其乳必平。其人暴躁。饮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热。)荣五脏。明眼目。安养神魂。滑利关格。治瘦悴。泽皮肤。并筋挛骨痿。肠胃秘涩。又能益心气。补脑髓。止消渴。治风火证。养老尤宜。又治痰火上升虚损之证。及中风不语。左瘫右缓。手足疼痛。动履不便。饮食少进诸证。(摄生众妙)地黄当归草木之流。得天地偏气。用治血病。力固有余。用补血衰。力犹未及。不如频服人乳。
匪但补血。且病因血成者。亦由调养滋达而自愈。入四物汤。共补精血。入四君子。同益元阳。月经不通。日饮人乳三合。猝不得语。人乳半合。美酒半升。和服。失音不语。
人乳竹沥各二合。温服。虚损劳瘵。用无病妇人乳三酒杯。将瓷碟晒极热。置乳于中。次入麝香末少许。木香末二分。调匀服。后饮浓茶一酒盏。即阳败。次日服接命丹。方用乳三酒盏。如前晒碟盛乳。并人胞末一具。调服。服毕面膝俱赤。如醉思睡。只以白粥少少养之。
眼热赤肿。人乳半合。古铜钱十文。铜器中磨令变色。稀稠成煎。瓶收。日点数次。或以乳浸。黄连蒸热洗之。
〔论〕乳汁由血所化。故滋血者还以乳。夫妇人之乳。资以冲脉。因冲与胃经通故也。
冲为血海。而胃为血液化生之府。安得不责其本乎。凡男子以气为主。究气之所生。所生者肾也。女子以血为主。则当究血之所生。所生者心也。血赤火也。女子之乳白。男子之精亦白。皆从金也。女子气盛。合于心包络血。即就血所生处而化乳。男子气盛。合于冲脉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