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书-k8凯发旗舰
渴
渴者,里有热也。津液为热所耗,故令渴也。伤寒六七日,传至厥阴,为消渴者,渴饮水多而小便少,乃热能消水也。朱氏曰:脉浮而渴,属太阳;有汗而渴,属阳明;自利而渴,属少阴。至于厥阴,则又热之极矣。太阳无汗,若渴,忌白虎,宜柴胡汤。阳明多汗而渴,戒五苓,宜竹叶石膏汤。若先呕后渴,则为欲解,当与之水。先渴后呕,则为水停,属赤茯苓汤。当从此议,勿令误也。
太阳病,发渴,脉浮,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去半夏,加栝蒌。服桂枝汤,汗出后烦渴甚者,白虎加人参汤。小便不利而渴,五苓散。身热恶风,手足温,胁满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
阳明发渴,则有汗,胁下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小柴胡汤加减同用。若汗少,小便不利,脉浮而渴,五苓散;渴而饮水呕者,同。
发黄,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少阳发汗,则自利,咳而呕,引水饮,猪苓汤。
下利,渴欲饮水,白头翁汤。下利,脉数而渴者,自愈;不愈,必下清血,宜黄芩散。
病患脉微细,欲吐不吐,心烦但寐,小便白,下利而渴,四逆汤。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阳毒
大热大渴,黑奴丸。中暑,发渴,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胸胁满痛
胸满者,胸膈间气塞闭也,非心下满。胁满者,胁肋下气填胀满也,非腹中满。盖邪自表传里,必先自胸胁以至心腹而入胃,是以胸满多带表证,宜发汗。胁满者,多在半表半里之间,宜和解。至于邪结胸中而为实者,又须涌吐之也。
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病在于胃气,芍药入荣,故去之。
阳明病,喘而胸满,犹带表证,不可下,与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胸胁俱满,或胁下硬痛,或呕吐,舌上白苔,或不大便,并属小柴胡汤。
伤寒五七日,往来寒热,胸胁若满,默默不饮食,心烦喜呕,或胁下痞硬,柴胡加牡蛎汤。
伤寒七八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痛,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中痰实,瓜蒂散吐之。胸膈不快,填满闭塞,唇青手冷,脉细沉,少情绪,或腹痛,此名太阴。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结胸
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注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外证项强,心下满硬而痛是也。此为实邪在里,法当下之。若脉浮大,若表证,若水气填,不可下。亦有不因下而心下硬满者。经曰:病患手足厥,脉乍紧,邪结胸中,心满而烦,饥不欲食;当吐之。
是则病在胸中也。经曰: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下,下之,利不止而死。是则邪气自表传里,留于心下,未全为实,法当吐之,故有此戒。其或结胸证具而烦躁者,不治。
结胸,寸脉浮,关尺皆沉紧,宜下。若脉浮大,或有表证,先用小柴胡汤,表已解,下之。大结胸,不按而痛连脐腹,痛硬不可近,大陷胸汤;或太峻,用丸。
小结胸,按之而痛,心下硬,小陷胸汤。热实结胸,懊烦渴,心下痛,少与大陷胸汤。寒实结胸,无热证,三物白散、枳实理中丸。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痞
经曰: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注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轻于结胸者,心下满而不痛,按之则濡,是其虚邪留滞,故但满而不痛也,惟枳、桔最良。
欲攻之,只从表证解而后可。
痞者,关脉多沉,枳实理中丸、半夏泻心汤。关脉沉者,三黄汤泻其肝。若恶寒者,附子泻心汤。服此汤痞不去,烦渴,小便不利,五苓散。
下后复汗,心下痞而恶寒,表不解,不可攻痞,先与桂枝汤;表解,乃攻痞,三黄汤。
表未解而心下妨闷,曰支结,柴胡桂枝汤;胸胁满而微结,小柴胡汤加干姜、牡蛎。表证未罢,因攻之,协热而利,心下硬,为表里俱病,桂枝人参汤。
下利,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腹鸣,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治法通用桂枝人参汤。若下利不止,则治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又不止,只利小便,五苓散。
发热不解,呕吐不利,心下痞硬,大柴胡汤。吐、汗、下后噎气痞硬,旋覆代赭汤。
若咳逆气虚,用四逆汤。胃寒,先宜理中丸,后用旋覆代赭汤。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腹满
脾为中央之土,所以腹满多属太阴也。常病者,为里实,从下之。时减者,为里虚,当温之。若解表内不消,非大满,尤生寒热,未可下,是邪全未入腑。若大满大实,兼有燥屎,虽得之四五日,亦为可下,谓邪已入腑也。大抵阳热为邪,则腹满而咽干,阴寒为邪,则腹满而吐利,食不下。若虽经吐下后而腹满者,治法又各不同,是又不可不知也。
太阳误下,因时腹满而痛,桂枝加附子汤;痛甚,桂枝加大黄汤。
阳明发热,腹满微喘,口苦咽干,或不大便,谵语者,小柴胡汤;哕而小便难,加茯苓。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谵语,口中不仁,小柴胡汤;有汗,白虎汤。
太阴腹满,吐,食不下,枳桔理中丸。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满,不大便,急下之,大承气汤。
腹满痛者,脾不胜水,水与气搏皮肉之间,肠中漉漉有声,小半夏茯苓汤加桂枝。
下利腹满,身疼痛,先温其里,四逆汤;后攻其表,桂枝汤。
发汗后腹满,当温,浓朴半夏生姜人参汤。吐后腹满,当下,少与调胃承气汤。
下后腹满,宜栀子浓朴汤。腹胀满者,阴阳不和,桔梗半夏汤。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腹痛
邪气入里,与正气相搏,则为腹痛。盖阳邪传里而痛者,其痛不常,当以辛温之剂和之。阴寒在内而痛者,则痛无休时,欲作利也,当以热剂温之。有燥屎宿食为痛者,则烦而不大便,腹满而痛也,则后用下。经曰:诸痛为实,痛随利减。此皆为里证,而所治各不同矣,又当随证施治。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不趣小腹者,此欲自利也,四逆汤。
少阴腹痛、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泻利下重,并四逆散。
下利清谷,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腹痛,小便不利,真武汤。
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者,黄连汤。
大便实痛者,关脉实,腹满不大便,桂枝加大黄汤、大小承气汤选用之。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小腹满
小腹满者,脐下满是也。若胸满,心下满,腹满,皆为邪气而非物。今小腹满,皆为有物而非气。小便利者,则为蓄血之形。小便不利者,乃是溺涩之证。渗利之剂,宜分两途。
经曰:病患素有痞气,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名脏结也,死。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小便急结,桃仁承气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在,脉微沉,不结胸,发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抵当汤。
太阳病,目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阴阳易,小腹痛,烧散。
病者手足厥冷,真武汤;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宜灸关元穴。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