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k8凯发旗舰
赤茯苓汤
治膀胱湿热,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喉不利。
赤苓猪苓葵子枳实瞿麦木通黄芩车前滑石甘草(各等分)加姜三片,煎八分服。
龙脑鸡苏丸
除烦热郁热,肺热咳嗽,吐血鼻衄,消渴惊悸,膈热口疮,清心明目。
薄荷(一两六钱)生地(六钱)麦冬(四钱)蒲黄(二钱)阿胶(二钱)黄(一钱)人参(二钱)木通(二钱)甘草(一钱)银柴胡(一钱)共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利膈散
治脾肺大热,虚烦上壅,咽喉生疮。
薄荷荆芥防风桔梗人参牛蒡子甘草(各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地黄煎
治热积。
地黄(一斤)茯神(四两)知母(四两)玉竹(四两)花粉(四两)
麦冬(四两)人参(二两)石膏(八两)地骨皮(四两)共研末,加白蜜、竹沥、姜汁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碧雪
治一切积热,咽喉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及天行时热,发强昏愦。
芒硝朴硝硝石马牙硝青黛石膏寒水石(水飞)甘草(各等分)先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渣,入诸药,再煎,用柳木棍不住手搅,令硝溶得所,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凝结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含化津咽,不拘时候。如咽喉壅闭,吹药入喉中,即愈。
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
治一身尽痛,日晡发热,此伤于汗出当风,风湿为病也。
麻黄(四两)甘草(一两)苡仁(半斤)杏仁(七十粒)每服四钱,煎八分,有微汗,避风。
防己黄汤
治风湿相乘,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一两)甘草(五钱)白术(七钱)黄(一两二钱)共锉细,每用五钱,大枣一枚,姜三片,水煎八分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水。暖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令微汗。
和剂五积散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内伤生冷,及寒湿客于经络。
白芷(三两)茯苓(三两)半夏(三两)当归(三两)川芎(三两)甘草(三两)肉桂(三两)白芍(三两)枳壳(六两)麻黄(六两)陈皮(六两)桔梗(十二两)浓朴(四两)干姜(四两)苍术(四两)每服四钱,加姜三片,葱白三根,煎七分,热服。
活人败毒散
治瘟疫风湿风痰,头痛目眩,憎寒恶热,山岚瘴气。
羌活(一两)独活(一两)前胡(一两)柴胡(一两)茯苓(一两)枳壳(一两)桔梗(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加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清热渗湿汤
治热湿郁蒸,烦热食少,神倦。
黄柏(二钱盐水炒)黄连(五分)茯苓(二钱五分)泽泻(二钱)苍术(二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服。
二术四苓汤
治诸湿肿满,一身尽痛,发热烦闷,二便不利。
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芩羌活芍药栀子甘草(各等分)加姜三片,灯芯一撮,煎服。
羌活胜湿汤
治脊痛项强,腰如折,项如拔,上冲头痛。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本(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蔓荆子(一钱)
川芎(八分)甘草(四分)水煎八分,温服。
除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涩或利。
半夏曲(二钱)浓朴(二钱)苍术(二钱)藿香叶(一两)陈皮(一两)
甘草(七钱)白术(一两)茯苓(一两)每服四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煎。
人参白虎汤
治伤暑汗多而渴。
知母(六钱)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一合)人参(三两)
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四肢倦怠,胸满气促,肢节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痞胀,小便黄数,大便溏泄,口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
人参(一钱)黄(一钱)升麻(一钱)苍术(一钱)白术(五分)
神曲(五分)陈皮(三分)炙甘草(三分)黄柏(三分)麦冬(三分)
当归(三分)干葛(三分)泽泻(三分)青皮(三分)五味子(三分)
水煎服。
生脉散
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人参麦冬五味子(各等分)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
治暑热烦躁。
石膏(一两)半夏(二钱)人参(三钱)麦冬(三钱)甘草(二钱)
竹叶(二十张)加姜三片,煎服。
香薷饮
治一切暑热腹痛,或霍乱吐泻、烦心等症。
香薷(一斤)浓朴(八两)白扁豆(八两)水煎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
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利。
香薷人参陈皮白术茯苓黄木瓜浓朴扁豆甘草(各五钱)每用一两,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
治伏暑发渴,脉虚,水逆。
茯苓(一两)泽泻(一两)白术(一两)石膏(一两)滑石(四两)
寒水石(一两)猪苓(五钱)人参(一两)甘草(一两)干葛(一两)
木香(一两)藿香(一两)肉桂(五钱)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五苓散
治暑湿为病,发热头痛,烦躁而渴。
白术(一两五钱)茯苓(一两五钱)猪苓(一两五钱)桂枝(一两)泽泻(二两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
三黄石膏汤
治湿火炽盛。
黄连(五分)黄芩(一钱)黄柏(一钱)石膏(三钱)元参(一钱)
山栀(一钱)知母(一钱五分)甘草(七分)水煎服。
苍术白虎汤
治烦渴汗多,舌苔白腻。
苍术(二钱)石膏(五钱)知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粳米(一撮)水煎服。
六和汤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吐泻,寒热交作,冒暑伏热,烦闷成痢。
香薷(三钱)砂仁(五分)半夏(五分)杏仁(五分)人参(五分)甘草(五分)赤苓(二钱)藿香(一钱)扁豆(二钱)浓朴(一钱)木瓜(一钱)红枣(五枚)姜(三片)
消暑丸
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利。
半夏(一斤)甘草(八两)茯苓(八两)姜汤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并治烦躁,口苦舌干,头痛恶心,不思饮食,及血痢。
地榆赤芍黄连青皮(各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大顺散
治冒暑伏寒,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
甘草干姜杏仁桂枝(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二三钱,汤点服。
卷二
秋燥
燥为六淫之一,《内经》于此条,并未大畅其说。至西昌喻氏着《秋燥论》一篇,谓世俗相沿,误以湿病为燥病,解者亦竞以燥病为湿病,而于《内经》所谓“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数语,全然误会,可谓独具只眼,大声喝破矣。惟篇中谓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