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k8凯发旗舰
卷二 秋燥
小肠燥
小肠受燥热,水谷之精不能灌输,溲溺涩痛,滋阴润燥汤主之。
滋阴润燥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丹参(二钱)元参(一钱五分)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丹皮(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生地(五钱)琥珀(一钱)灯芯(三尺)
小肠以火腑受燥气,劫阴耗血,焚如之祸甚急。二冬、胶、地,虽非小肠正药,而救阴补血,其力甚伟。以琥珀、丹参、元参、丹皮、灯芯、泽泻、牛膝,通溲溺,泻相火,导之使从膀胱大肠而下出,小肠之燥火解(小肠火方,亦用二冬、琥珀、丹参、生地、丹皮、灯芯,可以互参),而本腑安矣。祖怡注。
卷二 秋燥
大肠燥
大肠受燥热,则脏阴枯槁,肠胃不通,大便秘结,清燥润肠汤主之。
清燥润肠汤
(自制)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当归(二钱)麻仁(三钱)蒌仁(四钱)
郁李仁(二钱)石斛(三钱)枳壳(一钱蜜水炒)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金橘饼(一枚)
此方以二地、三仁为主药,生津润燥,开结之力颇速。再加当归养血,石斛养胃,青皮、枳壳皆蜜水炒,协金橘饼流通肺胃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补其脏必兼疏其腑,泻其腑必兼顾其脏,此脏腑相连,不可分割之定理也。祖怡注。
或问脾胃大小肠,何以不立燥凉方?答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秋感燥凉,不畏其燥。且《金匮》云,大肠有寒者多溏,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其毋庸立燥凉方宜矣。本门方用红枣十枚者,有肝燥热、燥凉,脾燥热、肾燥凉,共四方。祖怡又注。
卷二 秋燥
大肠燥
滋燥养营汤
治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当归(二钱)生地(一钱五分)熟地(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秦艽(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防风(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大补地黄丸
治精血枯涸燥热。
黄柏(四两)熟地(四两)当归(三两)山药(三两)知母(四两)
枸杞(三两)萸肉(二两)白芍(二两)生地(二两五钱)肉苁蓉(一两五钱)
元参(一两五钱)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润肠丸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结不通,全不思食。
麻仁(五钱)桃仁(五钱)羌活(五钱)归尾(五钱)大黄(五钱)
皂角仁(五钱)秦艽(五钱)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
当归(一钱)升麻(一钱)桃仁(一钱)生地(五分)熟地(五分)
红花(三分)甘草(三分)水煎,调槟榔末五分服。
清凉饮子
治上焦积热,口舌咽鼻干燥。
黄芩(二钱)黄连(五分)薄荷(一钱五分)元参(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
治脏结秘涩者。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大黄(各等分)水煎服。
大补丸
降阴火,补肾水,治阴虚燥热。
黄柏(四两)知母(四两)地黄(六两)龟版(六两)共研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丸,每服七十丸。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郁,诸痿喘呕。
桑叶(二钱)石膏(二钱)甘草(一钱)人参(七分)麻仁(一钱)
阿胶(八分)麦冬(一钱二分)杏仁(七分)枇杷叶(一片)水煎服。痰多加贝母、栝蒌。
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羚羊角。
琼玉膏
治肺燥,咽干而咳。
地黄(四斤)茯苓(十二两)人参(六两)白蜜(二斤)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参、苓为末,和入瓷罐,隔汤煮一炷香,白汤化服。又方加琥珀、沉香各五钱。
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麦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一升。
活血润燥生津汤
治内燥津液枯少。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熟地(四钱)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
栝蒌(三钱)桃仁(八分)红花(五分)水煎服。
黄汤
治心中烦,不生津液,不思饮食,黄(三两)熟地(三两)白芍(三两)天冬(三两)麦冬(三两)
茯苓(一两)人参(三钱)五味子(三钱)甘草(三钱)共研末,每服三钱,加乌梅、姜、枣煎。
卷二
火
外因之病,风为最多;内因之病,火为最烈。风者天之气,火者人之气也。火之为物,本无形质,不能孤立,必与一物相为附丽,而始得常存。故方其静也,金中有火,而金不销也;木中有火,而木不焚也;水中有火,而水不沸也;土中有火,而土不焦也;但见有金、有木、有水、有土,而不见火也。五行各有其用,五行惟火无体,火之体,即以金木水土之体为之体也。及其发而莫可遏也,销金烁石,焚岗燎原,而炎威乃不可响迩矣。
人身之火,何独不然,方其静也,肺气肃而大肠润,金不销也;肝气平而胆气清,木不焚也;肾气充而膀胱通,水不沸也;脾气健而胃气和,土不焦也。一经激发,则金销水涸,木毁土焦,而百病丛生矣。其因于风者为风火;因于湿者为湿火;因于痰者为痰火。阳亢者为实火;劳伤者为虚火;血虚者为燥火;遏抑者为郁火;酒色受伤者为邪火;疮疡蕴结者为毒火。又有一种无名之火,不归经络,不主病症,暴猝举发,莫能自制,则气血偏胜所致也。种种火症,或由本经自发,或由他经侵克,或有数经合病,必察其所以致病之由,方能对病施治,业医者尚慎旃哉!
卷二 火
肺火
肺火自本经而发者,缘燥气相逼,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气焦满,微喘而咳,烦渴欲饮,鼻端微红,肌肤作痒,润燥泻肺汤主之。
润燥泻肺汤
(自制)
玉竹(四钱)蒌皮(三钱)桑皮(三钱)沙参(四钱)麦冬(二钱)
黄芩(一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苡仁(四钱)梨汁(半杯冲服)
此方用玉竹、沙参、麦冬、贝母、蒌皮、杏仁,同于清金保肺汤。而梨直用汁,因火之烈尤甚于燥。金本畏火,东垣治肺热如火,烦燥引饮而昼甚者,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金气分之火。先生因之,再加栝蒌、桑皮、苡仁,而肺家之实火可以下行而出矣。祖怡注。
卷二 火
心火
心火炽盛,五中烦燥,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加味泻心汤主之。
加味泻心汤
(自制)
黄连(五分)犀角(五分)蒲黄(一钱)天冬(二钱)丹参(二钱)
元参(一钱五分)连翘(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淡竹叶(二十张)灯芯(三尺)
此方以黄连清气分之火,以犀角解血分之热,丹参、元参、天冬、甘草以清养心脏,连翘、蒲黄、竹叶、灯芯以佐连、犀。再以茯苓佐甘草之甘淡,所以顾脾胃也。泻心家实火,而不忘脾胃,所谓毋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之真理,吾于先生得之矣。祖怡注。
心血大亏,心阳鼓动,舌绛无津,烦燥不寐,加味养心汤主之。
加味养心汤
(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生地(五钱)人参(一钱)丹参(二钱)
龟版(五钱)当归(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柏仁(二钱)枣仁(一钱五分)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