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纂要刊定记-k8凯发旗舰

九品全断尽即得不还果。更不还者。欲界修惑但余三品。三品烦恼共润一生。今以断之。更无惑润杜绝纡绊故无再来。故云下结成第三果也。即以见道八品无为及修道九品无为。为此果体。此二三果人断惑。犹如截木横断。而已知之。同前者。合云已悟无我虽能往来。四不生下二。初辨得名。三释者。由有三义故存梵音。无贼者。意以烦恼为贼。谓断人慧命劫功德财。致使行人失于圣道。流迸生死旷野。不达涅槃宝所。为害颇深故名为贼。见修等者。谓上二界各有三种修惑。谓贪痴慢。此惑微细难除。故约八地分之。每地分成九品。都合七十二品。每品各有一无间一解脱。断至七十一品名阿罗汉向。断七十二品惑尽成阿罗汉。此果断惑如登楼台渐陟渐高。见修合论兼欲界一地。总以八十九品无为。为此果体。若约四果有为出体者。即初果唯取道类智一解脱道为体。第二唯取断欲界九品修惑中。第六品一解脱道为体。三果唯取第九品一解脱道为体。罗汉唯取有顶地第九品中一解脱道尽智为体。所言无为即离系果。有为即等流果。不生等者。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然前三句。即是尽智。后句即是无生智。谓不向三界之中。受有苦身也。以世间因亡果丧。出世间因成果证故。应受等者为超出人天故。堪受人天供养。若或一种沦溺宁堪供之。故俱舍云。供养阿罗汉得现在福报。盖由业烦恼尽福田胜故。当知。未出三界受他供养者。大须随顺出离。岂得安然免之哉。举问经意准前可知。明答及征意准前释。意云阿罗汉者。无烦恼不受生应供养。以是义故名阿罗汉。除此之外。更无一法名阿罗汉。若阿下反释云。若或作念言。我得阿罗汉果。便着我人等相。则与凡夫何所异哉。由此验知。的无是念引己证令信者。以己方人也。亦令众生皆亡是念。入于圣道故。先印经意云。佛于往日。曾说于我得是三昧人中第一。不恼等者。若人嫌立则复为坐。乃至不向贫家乞食。皆为不恼他也。能令下释。既不恼之烦恼何起。第一等者。谓十大弟子各有一能。皆称第一即迦叶头陀。阿难多闻。舍利弗智慧。目连神通。罗睺罗密行。阿那律天眼。富楼那说法。迦旃延论义。优波离持律。须菩提解空。今言无诤者。只由解空得无诤故。亦如夫子十哲。各有能事。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离欲等者。谓贪使烦恼通于三界。断尽此贪方真离欲也。问若然者。则但是罗汉皆断三界烦恼。云何善现称第一耶。答所言第一者。盖约无诤不约离欲也。故经云。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又魏经云。我若作念。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意者。以空生独得无诤三昧故。于诸离欲罗汉之中。称为第一也。不取经云。佛虽赞我我于此时辄无是念。佛意经云。若我当此之时作如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佛则不说我为乐寂静者。只缘不作是念故佛赞之。无所行者。即不作念也。故经中反说。即言若作是念。顺释即言实无所行。离烦恼障者。谓贪等十使粗细尽除。离三昧障者。三昧是定障即是惑。三昧之障依主释也。不同烦恼即障持业释故。然此二障离。各有由离烦恼障得罗汉故。离三昧障得无诤故。寂静者。寂静即是无诤定意言。须菩提是乐寂静之者。第五疏初标章。释迦下先述疑意 即释迦因中为善慧仙人。蒙然灯如来授记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由此增进入第八地。故云受法。广有因缘如第十二中说。云何下指疑起处。便结成疑。此亦从前第三中来。以彼文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故。经问意云。于汝意中如何。谓我昔于燃灯佛所。于授记言说之中。有法为所得为无所得。答意云。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授记言说之中。实无法为所得。说是语言等者。以是语言故无所得。语言非实者。谓语言从缘缘无自性。举体全空空故无得。也斯则闻而无闻说而无说。智证法者。释得记之由也。意明。但以自无分别智证自无差别理。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岂有所说所得耶。论云下引证上义。证法离言说相故不可说证法离心缘相故不可取也。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第五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