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k8凯发旗舰
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
卷一 瘟疫门第六
三黄石膏汤
石膏(一两五钱,生用)黄芩(炒)黄连(炒)黄柏(各五钱)山栀(三十枚,炒黑)
麻黄(去节)淡豉(各二两)
瘟毒表里俱盛,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大渴舌燥者,此方主之。
寒毒藏于肌肤,至夏变为热病;热病未除,更遇温热,名曰瘟毒。热病之最重者,寒能制热,故用石膏;苦能下热,故用芩、连、栀、柏;佐以麻黄、淡豉之发散者,以温热至深,表里俱实,降之则郁,扬之则越,郁则温热犹存,兼之以发扬,则炎炎之势皆烬矣。此内外分消其势,兵之分击者也。
卷一 瘟疫门第六
沃渍法
瘟热内外皆实,喜饮水、入水者,取新汲井花水一大缸,使病患坐其水中,复以大杓盛水自顶沃之,水热则病减矣。病患喜饮冷,亦听其大啜,毋得阻也。行此法者,《易》义曰:水
卷一 瘟疫门第六
葳蕤汤
葳蕤(二钱半)麻黄白薇青木香羌活杏仁川芎甘草(各五分)石膏甘菊花(各一钱五分)
风温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面肿者,此方主之。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温热未除,更遇于风,病为风温,表有邪,故寒热;里有邪,故口渴。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头疼;风盛则气壅,故面肿。风温壅盛,甘能发之,故用葳蕤、甘草;辛能散之,故用羌活、麻黄;清能平之,故用川芎、甘菊;寒能胜之,故用石膏、白薇;佐以杏仁,取其利气;而青木香者,清热下气之物也。
卷一 瘟疫门第六
白虎加苍术汤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苍术甘草(各二两)粳米(六合)
共分四服。
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此方主之。
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白虎考见伤寒门。
卷一 瘟疫门第六
大青龙加黄芩汤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净洗)甘草(各二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黄芩(七钱)生姜(三两)石膏(如鸡子大)大枣(十二枚)
寒疫头疼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此方主之。
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气,抑遏阳气,不得泄越,有上件诸证者,皆为时行寒疫。表有风寒,故见太阳证头疼身热,无汗恶风;里有温热,故见烦躁。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辛甘物也,辛以解风寒,甘以调营卫;石膏、黄芩,寒苦物也,寒以清温热,苦以治烦躁。
卷一 瘟疫门第六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等分)
冬温,无汗,发热,口渴者,此方主之。
冬月应寒而反大温,民受其温疠之气,名曰冬温。非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皮毛未得受邪,故无汗;病由于温,故发热口渴。升麻、葛根,辛凉而发散者也,故足以解冬温;芍药味酸,能养阴而退热;甘草味甘,能调营而益卫。
卷一 瘟疫门第六
太无神术散
苍术(制)浓朴(制,各一两)陈皮(一两)石菖蒲炙甘草藿香(各一两五钱)
人受山岚瘴气,憎寒壮热,一身尽痛者,此方主之。
山岚瘴气,谓山谷间障雾,湿土敦阜之气也。湿气蒸腾,由鼻而入,呼吸传变。邪正分争,阴胜则憎寒,阳胜则壮热;流于百节,则一身尽痛。是方也,用苍术之燥,以克制其障雾之邪;用浓朴之苦,以平其敦阜之气;菖蒲、藿香,辛香物也,能匡正而辟邪;甘草、陈皮,调脾物也,能补中而泄气。《内经》曰:谷气通于脾,故山谷之气,感则坏人脾。太无此方,但用理脾之剂,而解瘴毒之妙自在其中,使非深得经旨,不能主此方也。其高识若此,诚
卷一 瘟疫门第六
漏芦汤
漏芦升麻大黄蓝叶黄芩玄参等分芒硝(甚者加至二钱)
疫疠积热,时生疙瘩结毒,俗称流注,面肿咽塞者,此方主之。
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毒痈;又曰:热胜则肿,故疫疠之余热,解之未尽,逆留于分肉之间,则作上件诸证。药之为性,辛能解散,苦能胜热,漏芦、升麻、蓝叶,辛而且苦,故足以解结热;咸能软坚,苦能泻实,大黄味苦,芒硝味咸,故足以软坚而泻实;玄参苦而润,黄芩苦而枯,润者去血中之热,而枯者去气中之热尔,况与漏芦、升麻走散之药同用之,则又无所不至矣。
卷一 瘟疫门第六
消毒丸
大黄(酒浸)牡蛎(炙)僵蚕(等分)
疫毒内郁,时成疙瘩者,此方主之。
《内经》曰:陷脉为,留连肉腠。谓阳毒乘脉之虚而陷入之,便壅结而为核,留连于肉腠之间,正此疫毒疙瘩之谓也。苦能下热,故用大黄;咸能软坚,故用僵蚕、牡蛎。
卷一 瘟疫门第六
辟瘟法
凡觉天行时气,恐其相染,须日饮雄黄酒一卮,仍以雄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
雄黄气悍,能辟恶邪;大蒜、阿魏,气之至臭者,臭胜则诸秽皆不足以加之矣。但蒜大热,阿魏透脑,虚人难用,不若雄黄便于事尔。
卷一
大头瘟门第七
叙曰:大头瘟,前古未之论也,东垣始论之。
今上壬午,北方病此者甚众,死者不啻数万人。昆居南土,未尝见其证。乡人自北来者,皆言患者头大如斗,跻头而还自若也。今考三方,观其大略。
卷一 大头瘟门第七
二黄汤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生甘草(各一两)
天行大头疫病,此方主之。
头大者,炎上作火之象也。故用芩,连之苦以泻之,甘草之甘以缓之。
卷一 大头瘟门第七
普济消毒饮子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柴胡(五分)桔梗(三分)人参(三钱)陈皮(去七分便秘加大黄。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诸药杂治,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尔。乃主是方,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呷之,半用蜜丸噙化,活者甚众。时人皆曰天方,遂刻诸石,以传永久。昆谓芩、连苦寒,用之以泻心肺之火;而连翘、玄参、板蓝根、鼠粘子、马勃、僵蚕,皆清喉利膈之物也,缓以甘草之国老,载以桔梗之舟楫,则诸药浮而不沉;升麻升气于右,柴胡升气于左,清阳升于高巅,则浊邪不得复居其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以补虚。而陈皮者,所以利其壅滞之气也。又曰:大便秘者加大黄,从其实而泻之,则灶底抽薪之法尔。
卷一 大头瘟门第七
五香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