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k8凯发旗舰

  海石(研,水飞)南星(牛胆者)栝蒌仁(去油)山栀(炒黑)青黛(水飞过)

  香附(童便浸)苍术(泔浸七日)抚芎痰因火动,令人嘈杂,此方主之。

  嘈杂者,痰火内动,如粗食在膈,令人不自安也。是方也,海石之咸,可以软顽痰。南星之燥,可以枯湿痰。栝蒌之苦,可以下逆痰。山栀、青黛,苦寒之品也,所以泻火。香附、抚芎、苍术,辛香之品也,所以发越鞠郁。

  卷四 嘈杂门第三十二

  加味三补丸

  黄芩黄连黄柏香附(醋浸五日)苍术(泔浸七日)

  郁火嘈杂,此方亦良。

  辛香能开郁,故用香附、苍术。苦寒能泻火,故用黄芩、黄连、黄柏。然三黄之寒,得苍、附而不滞。苍、附之香,得三黄而不燥,其互以成功又如此。

  卷四 嘈杂门第三十二

  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半夏陈皮茯苓(去皮)甘草(炙)黄连栀子此治嘈杂之汤液也。

  痰之生也,本于湿,故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痰不生。甘草能健脾,脾健则能制湿。陈皮能利气,气行则痰亦行。黄连、栀子之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降火尔!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叙曰:天地以升生,而万物发陈,故气血以四布,而百体敷荣。一有拂郁,则象天地之闭藏矣,是岂升生之道乎?此诸病之所以生也。今考名方六首,而郁之情状见矣!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越鞠丸

  香附(醋炒)苍术(米泔浸)抚芎栀子(炒黑)神曲(炒,等分)

  水丸小豆大,每服百丸。

  诸郁者,此方主之。

  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香附理气郁,苍术开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治火郁,神曲疗食郁。此以理气为主,乃不易之品也。若主湿郁,加白芷、茯苓。主热郁,加青黛。主痰郁,加南星、海石、栝蒌。主血郁,加桃仁、红花。主食郁,加山楂、砂仁。此因病而变通也。如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乃经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耳!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贝母

  《诗》曰:陟彼阿丘,言采其虻。朱子曰:虻,贝母也,采之以疗郁结之疾。故疗郁结者每加之!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盐汤探吐法

  烧盐(三两)温汤(二升)

  和服探吐。

  木郁,两胁大痛,脉代者,此方主之。

  木,肝木也,有垂枝布叶之象,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膈间有停痰宿食,抑其肝气,不得上达,则肝木自实,两胁大痛。脉来代者痛盛而脉止也。得吐则生,不吐则死,故主盐汤探吐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火郁汤

  羌活葛根升麻芍药人参(各七分)柴胡生甘草(各三分)防风(五分)葱白(五茎)

  火郁者,内热外寒,脉沉而数,此方主之。

  火,心火也,禀炎上之体,喜畅而恶郁。郁之则火无焰,故令身寒。脉沉为在里,沉而数,为里热。是方也,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干葛、葱白,皆辛温升举之药,故足以扬无焰之火,而令炎炎。若芍药、人参、甘草者,乃所以和营卫于升发之余尔。经曰:火郁则发之。此之谓也。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大承气汤

  大黄芒硝浓朴枳实土郁者,痞、满、燥、实、坚全俱,脉来有力而实,此方主之。

  土,脾胃土也,为仓廪之官,无物不受,喜传化而恶停滞。若里邪作实,则令人痞、满、燥、实、坚全俱。脉来实者为里实。是方也,浓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泻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泻实去热。经曰:土郁则夺之。此之谓也。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麻黄葛根汤

  麻黄(去节)赤芍药(各三钱)葛根(一钱五分)淡豉(半合)

  金郁者,喘满,脉浮,此方主之。

  金,肺金也,为清虚之脏,皮毛之合,喜清虚而恶壅塞。塞之则气自实,令人喘满。肺主皮毛,故令脉浮。是方也,麻黄、干葛之轻,可以去实。淡豆豉之腐,可以推陈。赤芍药之酸,可以泻壅。经曰:金郁则泄之。此之谓也。

  卷四 郁门第三十三

  大补丸

  黄柏一味,炒褐色作丸。

  水郁者,腰股痛,足下热,此方主之。

  水,肾也。水郁者,肾部有郁火也。腰者,肾之府,故令腰痛。肾脉斜走足心,上股内后廉故股内亦痛,而足心热。黄柏苦而润,润能益水,苦能降下。经曰:水郁则折之。此之谓也。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叙曰:疸,黄疾也,初学易谈之,此未遇盘根错节耳,以故芒利不若干将,鲜有不断其锋者。今即名人之方十三首而考之,疸证之难易,概可见矣!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丹溪治黄胆方

  黄芩(炒)黄连(炒)栀子(炒黑)茵陈猪苓泽泻苍术(制)青皮(去穣,炒)

  草龙胆(各五分)

  谷疸加三棱、莪术、缩砂、陈皮、神曲。

  丹溪云:疸证不必分五,同是湿热。故以此方主之。

  疸,病黄之名也。五疸者,黄汗、黄胆、酒疸、谷疸、女劳疸也。疸分五证,始于仲景之《金匮要略》,此先圣示人以博也。不必分五,同是湿热,此后贤示人以略也。是方也,芩、连、栀子、龙胆之苦,所以去热。猪苓、泽泻之淡,所以去湿。茵陈蒿气微寒而味苦平,为疸诸品之加,乃推陈致新之意也。虽然,丹溪翁之言不能无弊,使后之学人宗其言,至于举一而废百,宜乎视仲景之堂,若登天也。故古方治疸有吐者,有汗者,有下者,有寒者,有温者,有润者,有燥者,有软坚者,有消导者,有逐血者。今曰不必分五,则仲景之门犹不入,奈何而窥百家之奥乎?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淡豆豉(各五分)

  疸证腹满欲吐,鼻燥,脉浮者,宜以此方吐之。酒疸欲吐者同。

  腹满欲吐,邪在上也。鼻燥者,邪在气分也。脉浮者,邪未尽入于里也。吐中有发散之义,故吐于浮脉正宜。瓜蒂苦而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

  如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桂枝加黄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黄(各二两)大枣(十一枚)

  黄汗,身体疼重,发热,两胫自冷,此方主之。

  黄汗者,汗出皆黄,沾衣有色也。得之汗出时,入水取浴,水从汗孔入。湿郁于表,故病黄。邪伤其卫,故自汗。湿热相搏,故身体疼重而发热。病原寒水所伤,寒气属阴,水性就下,故两胫自冷。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荣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以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脾益胃之物也。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茵陈五苓散

  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等分)桂(少许)

  发黄,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

  热病小便不利,湿热内蓄,势必发黄。茵陈,黄家神良之品也,故诸方多用之。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味平而淡,故可以导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热,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结之处。经曰:甚者从治。此之谓也。

  卷四 五疸门第三十四

  茵陈茯苓汤

  茵陈(二钱)茯苓猪苓桂枝(各一钱)滑石(一钱五分)

  发黄,小便涩,烦躁而渴者,此方主之。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