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k8凯发旗舰
卷三 呃逆门第二十四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各一升)人参生姜(各半两)甘草(炙,二两)大枣(三十枚)
大病后,呃逆不已,脉来虚大者,此方主之。
呃逆者,由下达上,气逆作声之名也。大病后,则中气皆虚,余邪乘虚入里,邪正相搏,气必上腾,故令呃逆。脉来虚大,虚者正气弱,大者邪热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卷三 呃逆门第二十四
丁香柿蒂竹茹汤
丁香(三粒)柿蒂竹茹(各三钱)陈皮(一钱)
大病后,中焦气塞,下焦呃逆,此方主之。
大病后,五脏皆伤,升降失常,故令中焦痞塞,五脏之阴既伤,则少阳之火奋于下,故令下焦呃逆,直冲清道而上也。是方也,丁香、陈皮,辛温者也,理中气之痞塞。竹茹、柿蒂,苦寒者也,疗下焦之呃逆。或问:降逆何以不用栀、柏?余曰:此少阳虚邪,非实邪也,故用竹茹、柿蒂之味薄者以主之。若栀、柏味浓,则益戕其中气,痞塞不益盛乎?古人盖亦深权之矣。
卷三 呃逆门第二十四
木香调气散
木香檀香白蔻仁丁香(各三两)砂仁(四两)甘草(炙)藿香(各半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下。
中焦呃逆者,此方主之。
中焦者,水谷之海,仓廪之区也。其呃逆责之谷气,故用砂仁、蔻仁以化食,木香、丁香、檀香、藿香以调气,甘草以和中,盐汤以润下。或问:中焦呃逆,与下焦呃逆何以辨?余曰:彼则由于大病后,此则得之饮食后也。又中焦之呃逆轻而短,下焦之呃逆恶而长,其辨判然矣。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叙曰:翻胃一证,古今难之。若胃脘未枯,皆为可治。借曰枯之,则从容用药,犹可久延。若造次不察病理,非惟无益,而又害之矣。今着六考,宜于言外而变通之。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韭汁牛乳饮
韭汁牛乳(等分)
时呷之。
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食下作痛,翻胃便秘者,此方主之。
翻胃者,胃不能安谷,食下即出之名也。嗜酒燥暴之人,多有此疾。胃脘有死血者,醇酒渍胃,久积瘀热之所致也。干燥枯槁者,燥急心热之所致也。有枯燥,故令食下作痛。有积热,故令翻胃便秘。韭汁味辛,能消瘀行血。牛乳甘温,能养血润燥。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驴尿一物饮
驴尿,每服呷二合。
郁火翻胃者,此方主之。
火郁于中,治以辛香开胃之药,益滋其燥,非所宜也。驴尿辛膻,可使开郁,然为浊阴之所降,则可以济火矣。唐贞观中,许奉御及柴蒋等,时称名医,奉敕治翻胃,竭其术,竟不能疗,渐至羸惫,死在旦夕。忽有术士云:服驴子小便极验。旦服二合,午食惟吐一半。
晡时又服二合,人定时食粥,吐即定。后奏知大内中,五六人患翻胃,同服,一时俱瘥。卢和着《丹溪纂要》,谓入驴尿以防生虫,此未究理者也。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螺泥丸
取田中大螺,不拘多少,用新水养之,取其吐出之泥,阴干为丸。每服三十丸,藿香汤下。积热翻胃,此方亦良。
螺性至凉,泥性至冷,故可用之清胃。吞以藿香汤,假其辛芳开胃而已。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九蒸大黄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故用大黄酒润九蒸晒之,取其无伤胃气而能去火。此久练之将军也。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附子散
附子(一枚)
干姜煎汤润七次为末,每服三钱。
寒痰翻胃者,此方主之。
膈上有寒痰,壅塞中、下二焦之气,阴遏其阳,蓄极而通,则令翻胃。附子辛热,能解寒痰,寒痰既解,则气道疏通,而无蓄极之阳矣,故翻胃顿除。
卷三 翻胃门第二十五
三花神丸
甘遂芫花大戟(拌温炒,各半两)黑丑(二两取头末)大黄(一两)轻粉(一钱)
共为末,水丸。每服五丸,渐加五丸,以快利为度。
积痰满胃,食下即吐,宜主此方。
胃中纯是痰,则遏下焦少阳之火。蓄极而通,必作翻胃者,势也。以平剂治之,则经年不效,故聚甘遂、芫花、大戟、黑丑、大黄峻厉之品以下之。方内有轻粉,一可以逐风涎,一可以解遂、芫、戟、丑之辛烈。此大毒类聚为丸,瞑眩之剂也。惟声重、脉来有力者能行之。若言微,脉来无力者,勿轻与也。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叙曰:近代医籍,翻胃、噎膈,混作一证。今考于汉、唐之上,有翻胃,有噎,有膈。
要之,翻胃自是不同,而噎,而膈,则可混一而治也。考方八首,明者辨之。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深师》七气汤
干姜黄芩桂心半夏甘草橘皮干地黄芍药(各二两)桔梗(三两)枳实(五枚)人参(一两)吴茱萸(五合)
气噎膈者,此方主之。
噎膈者,有物噎塞,防碍饮食之名。今人与翻胃浑然无辨,非古也,深师、孙真人之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气者,营运不息之物,故气行则治,气郁则病。冲和则治,乖戾则病。是方也,辛可以行气,故用干姜、肉桂、吴萸、半夏、陈皮之辛。苦可以降气,故用黄芩、枳实、桔梗之苦。脾虚则不能运气,故用人参、甘草以益脾。肝肾弱则不能吸气,故用地黄以滋肾,芍药以和肝。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韭汁饮
生韭汁醇酒(等分)
每服二合,日二。
血噎膈者,此方主之。
汉医但称噎、称膈而已,后之方书称五噎、五膈。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也。五膈者,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也。立言虽曰有五,说证其实未周。今不拘其说,只据世人所有之证而订其方焉。血噎膈者,或因跌扑,或因大怒,血积胸膈,久久凝结,令人妨碍饮食,得热则宽,得寒则痛是也。生韭汁,能解蓄血之瘀结,佐以醇酒,行其势也。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栝蒌实丸
栝蒌仁枳壳制半夏桔梗姜汁米糊为丸。
痰噎膈者,此方主之。
痰随气上,亦随气下,故栝蒌、枳壳、桔梗,皆下气药也。痰以湿生,必以燥去,故半夏者,燥湿之品也。或问:桔梗为诸药之舟楫,浮而不沉者也。何以下气?余曰:甘者恋膈,苦者下气,轻者上浮,苦者下降,此药之性也。桔梗甘而苦,为阳中之少阴,故初则恋膈,久则下气矣。痰盛者,宜于痰门诸方消息之。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回令丸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水煮少时,晒干)
共末为丸。
火噎膈者,此方主之。
此即左金丸也。曰回令者,黄连之苦能胜热,可以回其火令也。以吴茱萸之辛热佐之,取其反佐以从治尔。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食郁越鞠丸
山楂神曲砂仁香附(童便制)苍术(米泔浸七日)抚芎栀子食噎膈者,此方主之。
食不自膈也,或由气塞,或由火郁,然后停食而作食膈。故用香附、苍术、抚芎以顺气,栀子以泻火,山楂、神曲、砂仁以消食。昔齐王中子诸婴儿,病烦惫食不下,时呕沫。仓公视之曰:食膈病也,作下气汤以饮之。其方今不可考矣。若芩连枳术丸、木香槟榔丸、义亦近之。
卷三 噎膈门第二十六
蒜齑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