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女科-k8凯发旗舰
木香破故纸(炒,各一两)良姜缩砂仁浓朴(制,各七钱半)赤芍药橘红桂心白术(各半两)吴茱萸(汤泡七次)胡椒(各二钱半)肉豆蔻(四枚)槟榔(一个)
上为散,每服三钱,用不经水猪肝四两许,去筋膜,批为薄片,重重掺药,置一鼎中,入浆水一碗,醋一茶脚许,盖覆煮肝熟,入盐一钱,葱白三茎细切,生姜弹子许拍破,同煮水欲尽,空心为一服,冷食之。初服微泻不妨,亦是逐下冷气,少时自止。经年冷痢滑泻,只是一服。渴即饮粥汤,忌生冷油腻物,如不能食冷物,即添少浆暖服。嘉兴谢医得此方,病其繁,只用浆水煮猪肝,丸如梧桐子大,粥饮下五十丸亦效。若暴泻痢只是一服,唯热痢、热泻不宜服。
赵府博宜人病泄泻不止,用附子、木香、诃子、肉豆蔻、龙骨等药及诸丹服之,皆无效。召余诊之,肝肾脉虚弱,此肝肾虚也。府博云:其说见在何经?余曰:诸方论泄痢,止是言脾胃病,不过讲风冷湿毒之所侵入,及饮食伤滞,遇肠虚则泄痢。而不知肝肾气虚,亦能为泄痢。古书所载甚明,不可不辨,经曰:泄痢前后不止,肾虚也。又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若病泄利,其源或出于此,而专以脾胃药治之,则胶固千里矣。遂用木香散数服而愈。
香连丸治痢疾并水泻、暑泻腹痛,不问赤白,神效。
黄连(净,二十两)吴茱萸(去枝梗,十两)
上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热汤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下。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中气虚寒者,加姜、桂。
如金丸好川黄连一斤,分上中下三等拣开,以生姜三斤,先刮下皮,以皮存一处,将姜捣汁,如前分浸黄连一宿,先用干壁土研细铺锅底,又铺浓绵纸一层,上放黄连炒燥,再拌再炒,如此九次,方用姜皮同为细末,滴水丸。
防风芍药汤治飧泄身热,脉弦腹痛及头痛。
防风芍药(炒)黄芩(炒,各二钱)
上用水煎服。
渗湿汤治寒热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或小便秘涩,大便溏泄。此证多因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而致。
苍术白术(炒)甘草(炒,各一两)干姜(炮)茯苓(各二两)陈皮(一两)丁香(二钱半)
上每服四五钱,枣水煎。
茯苓汤治湿热泄泻,或饮食伤泻。
白术(炒)茯苓(各五钱)
上用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等分,名白术散。
白术芍药汤治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腹满,形体倦怠,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
白术芍药(各二钱,炒)甘草(炒,一钱)
上水煎服。
胃苓散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亦治男子)
五苓散平胃散上和合,姜枣煎,空心服妙。
五香散治食鱼伤泄泻不止,气刺奔冲,及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血气等疾,用温酒下。产后败血冲心,用败蒲煎汤下。安胎,以糯米饮调下。孕妇脾泄泻痢,煎陈米饮调下,食前。
乌药白芷(炒)枳壳白术(炒)良姜(炒)
甘草莪术(孕者减半)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二神丸(加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四两,名四神丸。)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
上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治肾经虚弱,大便不实,或夜间或五更泄泻。
五味子(炒,二两)吴茱萸(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其效如神。米糊为丸亦可。
固肠丸人参(去芦)苍术(米泔浸一宿)茯苓木香(不见火)诃子肉(煨)乌梅肉肉豆蔻(面裹煨)罂粟壳(去蒂穣)
上各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卷之三 杂证门下
协热下利
〔大〕若下清水其色赤黄,或米谷不化,但欲饮冷,时时呕逆,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胸烦躁,脉虚大而数,此由乘虚热入于胃,凑渗下焦,津液不分,并于大肠,谓之协热下利。先用五苓散利小便,次以玉粉丹、四味阿胶丸。
〔薛〕前证若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汤。郁结伤脾土,用归脾汤。命门火衰,用八味地黄丸。余参各论主之。一妇人五月间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余以为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全愈。至七月终,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舌干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与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玉粉丹蛤粉硫黄(等分)
上同研细,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四味阿胶丸黄连赤茯苓(去皮,各一两)芍药(三两)阿胶(炒燥,一两)
上先将三味为末,却以好醋熬阿胶成稀膏,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补遗》协热而利,《活人书》黄芩汤、赤石脂丸,《局方》益元散皆可。
卷之三 杂证门下
滞下
(男女痢治无异,已详《杂病准绳》,此特摭遗耳。)
〔大〕夫赤白痢疾者,古人名之滞下是也。究疾之原,皆因外感五邪之气,内伤生硬冷热之食。其证不一,有赤有白,有赤白相杂,有冷有热,有虚有实。大抵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未有不因外感寒暑燥湿风之气而伤于脾胃,脾胃既亏,而又内伤饮食,饮食不能克化,致令积滞而成滞下。古人云:无积不成痢者此也。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正旺而不受邪,反移气克于脾土。然脾既受克,又不能忌慎口腹,恣食生冷粘硬之物,致令脾胃不能克化,因此积滞。又夏秋之间,或再感暑湿风冷之气,发动而成痢也。其证必先脐腹痛,洞泄水泻,里急后重,或有或无,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日夜无度,如有此证,不问冷热虚湿,但当先服神术散,可以发散风冷寒湿之气,次服五苓散分利水谷,兼用加巴感应丸,温脾胃去积滞,或六神丸,未有不安者也。或曰:虽古人有言无积不成痢,亦不专以去积为先,岂有一岁之内,独于夏秋之间,人皆有积而春冬无之。盖风邪入胃,木来胜土,不为暴下则为痢疾,其神术散要药也。又有一方一郡之内,上下传染,疾状相似,或只有一家长幼皆然,或上下邻里间相传染,或有病同而证异,亦有证异而治同,或用温剂而安,或用凉药而愈,有如此等是毒疫痢也。治疫毒痢者,虽当察五运六气之相胜,亦不可狎泥此说,且如运气相胜,岂独偏于一方一郡,而偏于一家一巷者乎?如有此证,当先察其虚实冷热,首以败毒散多加人参、甘草、陈米、姜、枣煎服,及三黄熟艾汤、黄连阿胶丸,五苓散、驻车丸,可选而用之。如下痢赤多,或纯下鲜血,里急后重,大便不通,身体壮热,手足心热,心烦躁渴,腹胁胀痛,小便赤涩,六脉洪大,或紧而数,或沉而实,此热痢也。宜白头翁汤及三黄熟艾汤、五苓散,可选而用之。若风痢下血太过,宜用胃风汤加木香、黑豆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