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通俗伤寒论-k8凯发旗舰

  【荣斋按】本节(乙)(丙)两项之所谓“内闭外脱”,“外闭内脱”者,是表示着邪正交争的极限。由于知觉运动神经既为邪热蒙闭而失其生活机能,机体抗病的力量,渐渐衰减;产生了“邪与正势不两立”的尖锐斗争状态,结果与之外遁而俱脱──内闭外脱。另一方面:邪热壅闭于表,正气衰竭于里,如外不得汗解,则病毒内窜而转入阳盛阴涸之境。所谓“邪不达而正已夺”,结果逼之内陷而偕脱──外闭内脱。总的来说,闭虽为邪盛,而骤转为脱的趋势,是应该密切注意的。

  (丁)真阴下竭虚阳上脱例

  【因】凡阴虚人。病伤寒温热。误用刚燥汗下药过量。缠绵日久。以致真阴虚极于下。致无根之火。仓猝飞腾。气壅痰升。上蒙清窍。忽然痉厥。此属元阴告匮。真气不续。若厥而不回。其命遂倾。

  【证】舌红短。面青。目合口开手不握固。音嘶气促。甚则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遗。

  气息俱微。是为龙雷暴动之脱症。若兼有虚寒者。面色唇色多淡白无华。甚且青黯。必不红润。亦有四肢清冷。而两颧独红。是为虚火上炎之戴阳症。非温补不可。

  【脉】真元式微。龙雷暴动欲脱之际。脉必沉伏不见。或微弱无神。或不应指。

  【治】急宜固扶元气。敛阴益液。摄纳真阴。镇潜虚阳。宜龙牡复脉汤。(吉林参一钱、陈阿胶钱半、鸡子黄一枚包煎、生龟版、生牡蛎各八钱、化龙骨二钱、生鳖甲四钱、真玳瑁钱半、生白芍三钱、麦冬三钱、大生地四钱、炙甘草钱半、大坎气一条酒洗、水两碗、煎至半碗服)若肢冷脉伏。自汗头汗。

  汗出如油者。则阴亡而阳亦随亡。吉林参易别直参二钱。加淡附片钱半。若痰塞喉间。欲吐无力。药不能下者。先用真猴枣末四分。煎鲜石菖蒲汤。先服。暂平其上逆之痰。继续服药。再用《局方》黑锡丹三钱、煎服。以镇纳浮阳。温养下元。苟能痰涎一开。神醒气续。则育阴潜阳。固元摄纳之药。急急续进。

  不可间断。必能元气渐回。形神渐振。神志清明。惟倦怠嗜卧。尤须照前方大剂投之。以固根基。而扶正气。若确是热痰上涌之闭症。此方切不可用。反能阻凝痰涎于喉间。更速其死矣。

  【秀按】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夫至精气绝则真元脱矣。然脱之先。

  必有形状也。《经》又云。精脱者耳聋。宜龟鹿二仙胶。气脱者目不明。宜生脉散、合保元汤。津脱者。腠理开。

  汗大泄。宜人参固本汤、合生脉散。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耳数鸣。宜保阴煎。

  斑龙丸之类。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宜归脾汤。人参养荣汤之类。《难经》又言、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备考古书。证象显然可指。设明理者预为挽救。何致阴阳枢纽不相交。以至厥脱哉。

  【廉勘】伤寒温病。已经汗下后。内伤气血精神。故其人常多肢体倦怠。神志昏沉。乃元气精神大虚欲脱之兆。急宜强壮心机。兴奋神经。不得不于开透法中。筹一特开生面之峻补提陷法。庶几九死尚可一生。一为强壮心脑。如参归鹿茸汤(吉林参三钱、白归身一钱、炙绵二钱、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龙眼肉三枚、鲜生姜一片、上药煎成、冲陈酒一杯、或冲入葡萄酒一瓢)。人参养荣汤(西党参、炙、熟地各三钱、归身、生晒术、浙苓、生白芍各钱半、远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广皮一钱、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冲鹿茸酒一瓢。补中益气汤。加鹿茸血片三分之类。能治脑气衰弱。心神虚散者。惟此三方。最力大而效速。为急救大虚昏沉之峻剂。凡治伤寒热病。用凉泻太过。克伐元阳。而阳虚神散者。必须阴阳并救。如陶氏回阳救急汤(黑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别直参、湖广术、辰茯神各一钱、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分、麝香三厘冲。)最妙。妙在参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其实为壮脑补神之要药。丁氏《化学实验新本草》。曹氏《麝香辨》皆已发明之。惜吾医界多茫茫耳。次如冯氏全真一气汤(别直参二钱、提麦冬五钱、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钱至一两、江西术二钱、淡附片一钱、酒蒸淮牛膝二钱。)亦佳。凡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神沉不语者。颇验。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陶冯二方。虽同为急救阴阳之良剂。而一则注重阳气。一则注重阴气。临症用方时。务宜注意。而复脉振神如复脉汤。冲入参桂养荣酒一瓢。奏功最速。其次《千金》生脉散煎汤。冲鹿茸酒一瓢。亦灵。二方之效。效在酒能提神刺激血液之循环。以强壮心机。而复经脉之营运。庶几脉无歇止。而神亦因之清醒矣。

  【荣斋按】冯氏《锦囊》载:“治赵宦、面赤如妆,不省人事,口多谵语,手足躁动,六脉洪大搏指,所服乃柴、广、半之类,以其剂小不能为害,不知真阴失守,虚阳上浮,神气欲脱,补救尚虞不及,敢以清利速其死也。以人参八钱、熟地、麦冬、丹参、白芍、茯神、远志、牛膝、姜炭。每日两剂,不数日而愈。”此方与全真一气汤稍有出入,我意以为赵证亦可用全真一气汤,较有疗效。《锦囊》载此类治案甚多,足供本例参证。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一节·伤寒劳复

  【因】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为劳复。孙真人云。新瘥后、当静卧以养血气。慎勿早起梳洗。以劳其体。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喻嘉言云。

  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

  【证】舌红淡。或微有白苔。身发热。肢体疲倦。懒于言语。或自汗出。神志虽清。沉迷欲睡。

  饮食无味。陶氏云、劳役使血气沸腾。而邪热遂还于经络而发热也。谓之遗热。

  【脉】凡劳后发热。在表脉浮。在里脉沉。气弱脉细。

  【治】大凡热在表者。脉浮。宜汗解。热在里者。脉沉。宜下解。小柴胡汤。随证增损和解之。

  或然汗出而解。或战而汗解。气弱脉细而复者。补中益气汤。劳神而复者。宜归脾汤。杨仁斋云。

  《千金》治劳复。以麦门冬汤。(麦冬、甘草、粳米、人参、黄、当归、柴胡、知母、姜、枣、水煎服。)

  若身热食少无力。以柴胡三白汤。(人参、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姜、枣、煎服。)心烦不安者。

  加麦冬、五味。口渴加花粉、知母。阴火动。加黄柏、知母。走精加牡蛎。心烦口苦痞满。加枳实、黄连。不眠加远志、竹茹、辰砂。吴又可云。劳复者。大病后因劳碌而复。复则复热。诸症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轻者静养自愈。重者必大补。以调其营卫。待其表里融和方愈。误用攻下清凉。必致不救。安神养血汤。(茯神、枣仁、当归、远志、桔梗、甘草、地黄、陈皮、龙眼肉引。)若身热虚烦不寐。或食少无力。用参胡温胆汤。

  (人参、柴胡、茯苓、枳实、橘红、半夏、甘草、姜、枣。)加枣仁、远志。气虚烦呕。竹叶石膏汤。渴甚。去半夏、加知母。倍花粉、若虚热不止者。《千金》麦冬汤。(方见前)

  【廉勘】劳复之证。吴坤安分挟邪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更为清明。采录于后。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