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如是解者。称可佛心。发智明而若千日照空。摄众义而如百川归海。毕竟更无一法现于心外。及在心中。乃至下及众生无明。上该诸佛种智。皆是无生性空妙旨。如摩诃般若经云。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须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此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憍尸迦。若是非生法。不名为华。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识。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一切种智。故知万法都会无生。千途尽归宗镜。如先德云。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修行引出报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无悭贪。今日修学。顺法性无悭。引出檀波罗蜜等。所以华严经颂云。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又颂云。金刚铁围数无量。悉能置在一毫端。若明至大有小相。菩萨以此初发心。以大小无性。广狭随缘。若能明见至大无外之相。即至小无内之相。皆是一毫端心地法门。名为见道。故云菩萨以此初发心。如是解者。不易凡身。生如来家。成真佛子。义海云。生佛家者。真如法界无生。菩提涅槃为家。如见尘无生无性时。即此智从无生法显。即为生佛家也。经颂云。于法不分别。是则从如生。又云。普于三世佛。法中而化生。但契义理。即名生佛家也。是佛之子。亦名为佛出现也。故知凡挂文言。尽为心迹。乃至称为真如。亦名为迹。若能寻迹得本。自然绝迹归宗。或迷迹徇尘。则为失本。所以了之者。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昧之者。本迹俱迷。随情自异。故大宝积经云。我证菩提无差别迹。何名为迹。真如法性二俱名迹。诸法实际亦名为迹。无生无灭亦名为迹。今时多执方便言教之迹。失于一心正义之本。是以宗镜所示。皆令寻迹得本。虽遍引言诠。殷勤委细。同指于此。故天王般若经云。利根性人。说文知义。若能说文知义。见法识心。方入宗镜中。顿消疑虑。则不用天眼观。彻见十方界。不用天耳听。遍闻法界声。不假神足通。疾至十方际。端坐寂不动。诸佛常现前。如般舟三昧经云。何因致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跋陀和。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戒完具。独一处心。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是间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阿弥陀佛。佛告跋陀和。譬如人卧。在于梦中。见所有金银珍宝。父母兄弟妻子亲属知识。相与娱乐。喜乐无比。及其觉已为人说之。自念梦中所见。如是。跋陀和。菩萨。若沙门。白衣。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当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日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阿弥陀佛。于觉不见。于梦中见之。譬如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亦不见外。亦不用在冥中故不见。不用有所蔽碍故不见。如是跋陀和。菩萨。心当如是念时。诸佛国界。名大阿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目亦不蔽。心亦不碍。是菩萨摩诃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是间终。不生彼间佛刹。尔乃见。便于此间坐见阿弥陀佛。闻所说法。悉受持得。从三昧起。悉能具足。为人说之。如上所说。皆是顿入之门。以备上根。非为权渐。今则傍明佛旨。略赞经文。大意并依先德解释。即何理而不尽。何事而不穷。然更在后贤智眼明断。以佛意深奥。一句能生无量义故。

  问。如上所说。芥纳须弥。毛吞巨海。既唯一心。须弥为复入芥子。不入芥子。若言入。经何故云。须弥本相如故。若言不入。又云。唯应度者见之。

  答。若有所入处。即失诸法自性。若言不入。又成二见。又或云。小是大家之小。大是小家之大。或云。芥子须弥各无自性。此皆是以空纳空。有何奇特。故知未入宗镜。情见难忘。局大小于方隅。立见闻于妙道。致使一真潜隐。万法不融。今明正义者。所谓入而不入。即识须弥之本相。不入而入。解了诸法之自宗。还原观云。所言入者。性相俱泯。体同法界。入无入相。名为入也。经偈云。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华严经云。悉入法界而无所入。若别有一入处。则入时失本相。不得说种种诸法。以当体自虚。名入法界。无别可入。则不坏种种。又经云。虽诸法无一无异。而说一异。故知要由事相历然不入。方得相资相遍耳。若入则失缘。则无诸缘各异义。不入则坏性用。不得力用交彻。则无互遍相资义。若具入不入。则成俱存无碍义。具此三缘。方成缘起。了此缘性。则能变通。遂乃方而能圆。小而能大。狭而能广。短而能长。无非我心神德自在。则触目皆是须弥入芥。举足住不思议解脱矣。故古人云。纳须弥于芥中。掷大千于方外。皆吾心常分也。岂假于他术乎。则是众生全力。非待证圣方具。所以诸佛于不二法中。现妙神通。菩萨向无性理内。成大佛事。故信心铭云。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极小同大。忘绝境界。傅大士颂云。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海坦然平。敲冰来煮茶。是以一法为宗。千途竞入。五岳峥嵘而不峻。四溟浩渺而不深。三毒四倒而非凡。八解六通而非圣。

  问。如何是坦然平处。

  答。千寻沧海底。万仞碧峰头。日出当中夜。华开值九秋。

  问。如上所说。即心即佛之旨。西天此土。祖佛同诠。理事分明。如同眼见。云何又说非心非佛。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