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答。若能信悟菩提。无相不可取。无性不可修。如是明达。即是真证。如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菩萨已复应更作如是思惟。是中何者是我。谁为我所法。谁能得成诸佛菩提。为身得耶。为心得耶。乃至如是观时。分明了了见是身相。不得菩提。亦知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诸法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故。然彼于言说中。知一切法。虽无色无形。无相无漏。无可睹见。无有证知。亦非无证。何以故。以一切诸如来身无有漏故。又诸如来身无漏故。心亦无漏。又诸如来心无漏故。色亦无漏。若能如是知无所发。能发此心。若入宗镜中。是名真发。既能发心。便又为他开示。则诸圣同赞。功德无涯。如经偈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虽自未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
夫菩提之道。不可图度。约一期方便宁无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
答。若约究竟菩提。体常冥寂。如。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若以无相之相。于方便门中。不无显示。令初发菩提心人。分明无惑故。如先德云。谓寂照无二。为菩提相。犹如明镜。无心为体。鉴照为用。合为其相。亦即禅宗即体之用。自知。即用之体恒寂。知寂不二为心之相。又云。理智相摄。以离理无智。离智无理。如珠之明故。以珠是体。明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明不离珠。珠不离明故。
问。有念即众生。无念即佛。云何言凡圣一等。
答。众生虽起念。不觉念本无念。与佛无念等。妄堕有念中。佛得无念。知念本无。众生虽现在念中。佛知念即无念。斯则佛无念。与众生无念义同。又以众生不知念空。于念成事似有差别。若实了念空。则于苦乐境。不生执受。何者。以境从念生。心空则境何有。既无有境。相缚自除。能所俱空。谁生取着。既不取着。生死自无。如圆觉经云。知是空华。即无流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
问。即心成佛之宗。曹豁正意。见性达道之旨。灵鹫本怀。如今信不及人。谓不现证。古今悟者。请垂指南。
答。若亲见。无一人而非佛。若不信。无一佛而非人。迷则常作佛之众生。悟则现证众生之佛。人佛不异。妄见成差。迷悟虽殊。本性恒一。如过去有佛。号住无住。发愿使己国众生。同日同时成佛。即日同灭度。又贤劫前有佛。号平等。亦愿己国。及十方众生。亦同日成佛。即日灭度。如宝积经云。是时妙慧童女。重白目连。以我如是真实言故。于未来世。当得成佛。亦如今日释迦如来。乃至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斯大众身皆金色。说是语已众皆金色。又思益经云。思益菩萨。放右掌宝光。一切四众。皆如佛相。下方四菩萨踊出。欲礼世尊。乃发愿言。今此众会。其色无异。当知一切法。亦复如是。此语不虚。愿释迦如来现异相。令我礼敬。即时释迦如来。踊起七多罗树。坐师子座。又最胜王经云。佛言。修菩提行者。于诸圣境。体非一异。不舍于俗。不离于真。依于法界。行菩提行。时善女天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菩提正行。我今当学。时梵天王问曰。此菩提行。难可修行。汝今云何于菩提行而得自在。善天女曰。我今依于此法。得安乐住。是实语者。愿令一切五浊恶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得金色三十二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乐。乃至说是语已。一切五浊恶世所有众生。皆悉金色。具大人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乐。犹如他化自在天宫。释曰。于诸圣境体非一异者。即是不舍于俗。是不一。不离于真。是不异。若一即坏真俗。若异。即成断常。不断不常。即是依于法界。非真非俗。乃曰修习菩提。故云我依此法。得安乐住。所以善天女悟五浊质成。真金之色。阎浮提。迷大人相。成恶业之身。是知若智照之。即世法而成佛法。若以情执之。即佛法而成世法。一心实不动。二见自成差。同共一法中。别成凡圣解。若了非男非女之体。现具三十二相。坐宝莲华。若执是男是女之形。常系二十五有沈无明海。故知信力所及。发真实言。可验。现证法门。顿明心佛矣。
问。此犹叙古引文。如何是即今之佛。
答。如今一念才起。了不可得。无有处所。是过去佛。过去不有。未来亦空。是未来佛。即今念念不住。是现在佛。但一念起时。莫执莫断。不取不舍。则三际无踪。一念圆具十法界。非因非果而因而果之法。若能如是一念而达者。则念念相应。念念成佛。凡圣悉等。今古皆齐。故云了了识心。惺惺见佛。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心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戒律。心净心即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万法。莫染一物。心性虽空含真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如是则十方诸佛。同一法身。若欲念外施功。心外求佛。便落他境。无有得时。遂即前后情生。凡圣缘起。徒经时劫。枉用功夫。所以华严论云。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
问。一念成佛已入信门。如何得目前了了分明而见。
答。目前无物。是真见佛。如文殊师利巡行经。以经中说文殊。遍巡五百比丘房。皆见寂定。因以为名。最后难舍利弗。以显甚深般若。问舍利弗言。我时见汝。独处一房。结加趺坐。折伏其身。汝为当坐禅耶不耶。答云坐。难云。为当欲令未断者断故。坐禅耶等。因此广显性空无得之理意。五百比丘从座而起。于世尊前。高声唱言。从今已去。更不复见文殊身。不复闻其名字。如是方处。速应舍离。所有文殊一切住处。亦莫趣向。所以者何。文殊烦恼解脱一相说故等。舍利弗。令文殊为决了。文殊言。实无文殊而可得故。若实无文殊可得者。彼亦不可见等。广为说法。四百比丘漏尽得果。一百比丘更谤。陷入地狱。后还得道。广如彼说。所以无见是真见。无闻是真闻。不见不闻文殊。是真见真闻文殊矣。若不信此说。虽起谤而陷狱。以曾闻故。终熏种而得道。何况闻而信耶。则成道不隔于一念。故知宗镜。见闻无不获益矣。所以宝积经云。无畏女言。大迦叶。诸法永无。不可示现。是故大迦叶。一切法皆无。若法本无。云何可见彼清净法界。大迦叶。若欲见清净如来。彼善男子善女人。应善净自心。时大迦叶语无畏言。云何善净自心。女言。大迦叶。如自身真如。及一切法真如。若信彼者。不作不失。如是见自心清净故。迦叶问言。自心以何为体。女言。空为体。若证彼空。信自身故。即信真如空。以一切法性寂静故。又云。如来者。即虚空界。是故虚空即是如来。此中无一物可分别者。华手经云。一切法如即是如来。如来即是一切法如。是故世尊。无所住处。是如来义。又报化如影。空无去来。心净佛现。则云佛来。佛亦不来。心垢不现。即云佛去。佛亦不去。斯即来而非来。去而非去。佛既无来去。心亦不生灭。如是解者。可见真佛矣。故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则知若人若法。俱不出一如之道。如是通达。六根所对。无非见自性如如佛矣。此以不见为真见。见实为真佛。肇法师云。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生法师云。以见实为佛。如是则亦名真见道。亦名真供养。
问。如何是真供养。
答。契如理之心。无见佛之想。了自法身。是真供养。宝积经云。真供养者。无佛想。无能见佛。何况供养。若供养佛。当供养自身。
问。自身如何供养。
答。若舍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反照。随顺真如。境智冥合。是真供养。故维摩经云。无前无后。一时供养。此是运无舍无得之意。起一际平等之心。则遍十方供养一切如来。尽法界含灵。一时受润。如是之供。施莫大焉。所以宝雨经云。如理思惟。即是供养一切如来。
问。云何如理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