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名为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原。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者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即一切处无。处即是法处。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则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槃性。无忆想分别。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传法偈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第二祖可大师云。凡夫谓古异今。谓今异古。复离四大。更有法身。解时。即今五阴心。是圆净涅槃。此心具足万行。正称大宗。传法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能生。
第三祖璨大师传法偈云。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种尽无生。
第四祖道信大师云。夫欲识心定者。正坐时知坐是心。知有妄起是心。知无妄起是心。知无内外是心。理尽归心。心既清净。净即本性。内外唯一心。是智慧相。明了无动心。名自性定。又示融大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原。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并在汝心。传法偈云。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第五祖弘忍大师云。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承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无形色。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又云。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无别行。传法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第六祖慧能大师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心外更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万种法。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无有诸相。汝莫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无一无可取舍。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净土。依吾语者。决定菩提。传法偈云。心地舍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让大师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若达心地。所作无碍。汝今此心。即是佛故。达磨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三界唯心。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自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汝可随时。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马大师问曰。如何用意合禅定无相三昧。师曰。汝若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如天泽。汝缘合故。当见于道。马大师又问曰。和尚云。见道。道非色故。云何能睹。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马大师曰。有成坏不。师曰。若契此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汝受吾教。听吾偈言。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萠。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吉州思和尚云。即今语言。即是汝心。此心是佛。是实相法身佛。经云。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随世界应处立名。如随色摩尼珠。触青即青。触黄即黄。宝本色。如指不自触。刀不自割。镜不自照。随像所现之处。各各不同。得名优劣不同。此心与虚空齐寿。若入三昧门。无不是三昧。若入无相门。总是无相。随立之处。尽得宗门。语言啼笑。屈伸俯仰。各从性海所发。故得宗名。相好之佛。是因果佛。即实相佛家用。经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从心想生。亦云。法性家焰。又云。法性功勋。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诸念若生。随念得果。应物而现。谓之如来。随应而去。故无所求一切时中。更无一法可得。自是得法。不以得更得。是以法不知法。法不闻法。平等即佛。佛即平等。不以平等更行平等。故云独一无伴。迷时迷于悟。悟时悟于迷。迷还自迷。悟还自悟。无有一法不从心生。无有一法不从心灭。是以迷悟总在一心。故云一尘含法界。非心非佛者。真为本性过诸数量。非圣无辩。辩所不能言。无佛可作。无道可修。经云。若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名具足多闻。即见自心具足多闻。故草木有佛性者。皆是一心。饭食作佛事。衣服作佛事。故。
嵩山安和尚。昔让和尚与坦然禅师。在荆州玉泉听律。二人共相谓言。我闻禅宗。最上佛乘。何必局此小宗。而失大理。遂乃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宗和尚处。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师云。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别人意旨。作什么。问。如何是坦然意旨。师云。汝须密作用。问。如何是密作用。伏请指示。师举视之。二人当时大悟。
崛多三藏。师因行至太原。定襄县。历村。见秀大师弟子。结草为庵。独坐。观心。师问。作什么。对云。看静。师曰。看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无对。问。此理如何。乞师指示。师曰。何不自看。何不自静。师见根性迟回。乃曰。汝师是谁。对云。秀和尚。师曰。汝师只教此法。为当别有意旨。云。只教某看静。师曰。西天下劣外道所习之法。此土以为禅宗。也。大误人。其僧问三藏。师是谁。师曰。六祖。又云。正法难闻。汝何不往彼中。其僧闻师示训。便往曹溪。礼见六祖具陈上事。祖曰。诚如崛多所言。汝何不自看。何不自静。教谁静汝。言下大悟。
智策和尚。游行北地。遇见五祖下智隍禅师。二十年修定。师问。在此间作什么。隍云。入定。师云。入定者。为有心入也。为无心入也。若有心入者。即一切有情悉皆有心。亦合得定。若言无心入者。一切无情。亦合得定。隍曰。吾正入定之时。不见有有无之心。师曰。若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不应更有出入。隍无对。却问。汝师是谁。云六祖。问。汝师以何法为禅定。师曰。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隍闻此说。未息疑心。遂振锡南行。直往曹溪礼见六祖。祖乃亦如上说。隍于言下大悟。
南岳思大和尚云。若言学者。先须通心。心若得通。一切法一时尽通。闻说净不生净念。即是本自净。闻说空。不取空。譬如鸟飞于空。若住于空。必有堕落之患。无住。是本自性体寂。而生其心。是照用。即寂是自性定。即照是自性慧。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离定无别慧。离慧无别定。即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即定之时无有定。即慧之时无有慧。何以故。性自如故。如灯光虽有二名。其体不别。即灯是光。即光是灯。离灯无别光。离光无别灯。即灯是光体。即光是灯用。即定慧双修。不相去离。
牛头融大师绝观论问云。何者是心。答。六根所观。并悉是心。问。心若为。答。心寂灭。问。何者为体。答。心为体。问。何者为宗。答。心为宗。问。何者为本。答。心为本。问。若为是定慧双游。云。心性寂灭为定。常解寂灭为慧。问。何者是智。云境起解是智。何者是境。云。自身心性为境。问。何者是舒。云。照用为舒。何者为卷。云。心寂灭。无去来为卷。舒则弥游法界。卷则定迹难寻。问。何者是法界。云。边表不可得。名为法界。
法照禅师云。经云。三阿僧祇百千名号。皆是如来异名。即真心之别称也。又经云。万法不出一心。此义是也。夫缚从心缚。解从心解。缚解从心。不关余事。出要之术。唯有观心。乃至若举一心门。一切唯一心。若一法非心。则是心外有。谁能在心外。别制一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