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但除强觉。一念不生。自然心境俱空。前后际断。故知七大之性。性真圆融。一一大俱遍法界。皆是一体。如七颗冰。将火镕为一水。亦如因陀罗网同而不同。如水与冰。异而不异。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皆满法界。一一微尘。亦满法界。一一毛孔。亦遍法界。一一身心亦遍。皆如来藏。如香水海中。常说一切法。为诸菩萨。不见菩萨相。不见邪师相。不见生住异灭相。所以尽合真空。俱遍实际。如说龟毛兔角焰水干城。但有言说之名。且无实事。例凡夫界。中所有见闻阴入之根。名色之境。亦但有其名。都无实事。今将世间共知龟毛易解之虚。破如今现执名色难解之虚。还同龟毛无所执着。即知从来所执一切境界。皆从识变。尽逐想生。离识无尘。识寂则诸尘并寂。离想无法。想空则诸法皆空。因缘自然。俱成戏论。知解分别。本末无从。但有意言。都无真实。如此明达。顿悟前非。终不更待空里之华。将期结果。取梦中之物。拟欲牢藏。杌见思空。绳消蛇想。渴鹿罢驰于阳焰。痴猿息弄于月轮。遂乃静虑虚襟。若陵空之逸翮。随缘养性。犹纵浪之虚舟。毕故不造新。任真而合道。如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性等。非是本来自然无因而有。非从今日和合因缘所生。但是识心。分别建立。今破此识性。则七大性。乃至一切法皆空。如寻流得源。捕贼获将。则无明怨对。生死魔军。应念俱消。如汤沃雪。唯如来藏。妙湛明心。性真圆融。遍十方界。如波澄秋渚。含虚洞然。云朗晴空迥无所有。所以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是以先令照彻心境分明。后乃顿融。须亡心境。如华严演义云。谓此华严经中。教人观察。若心若境。如颂云。欲知诸佛心。当观佛智慧。佛智无依处。如空无所依。此令观佛心也。又颂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此教观佛境也。次空心境颂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无取即无境。无见即无心。又颂云。若有欲得如来智。应离一切妄分别。有无通达皆平等。疾作人天大导师。即空心境也。菩萨凡夫所有心境。观照例知。故经颂云。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又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宗镜录卷第七十

  夫祖佛正意。本显一心。何必教中。更谈阴界。

  答。随妄心而破妄境。谓显人空。除异执。而说异门。成法解脱。无有定法故。号之为阿耨菩提。病差药消。如筏喻之法尚应舍。

  识论问云。以有阿含证验知故。若但心识虚妄分别见外境界。不从色等外境界生眼识等者。以何义故。如来说眼色等十二种入。明知有色香味等外境界也。

  答曰。偈言。说色等诸入。为可化众生。依前人受法。说言有化生。如来依彼心业相续。不断不绝。是故说有化生众生。又说言。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唯因缘和合有诸法生。如来如是说色等入。为令前人得受法故。以彼前人未解因缘诸法体空。非谓实有色香味等外诸境界。

  问。若实无有色等入者。以何义故。如来经中作如是说。

  答曰。偈言。依彼本心智。识妄取外境。是故如来说。有内外诸入。此依无始心意识等种子转变。虚妄见彼色香味等外诸境界。是故如来依此虚妄二种法故。作如是说。一本识种子。二虚妄外境界等。依此二法。如来说有眼色等入。

  问。依如是偈说。有何功德利益。

  答。偈曰。观虚妄无实。如是入我空。观知诸法异。入诸法无我。为令声闻解知。因彼六根六尘。生六种识。无有一法是实觉者。乃至无有一法是实见者。为令可化众生等。作是观察。入人无我空。观于诸法异者。谓菩萨观实无色等外尘一法可见。乃至实无一触可觉。如是观察。得入因缘诸法体空。为欲遮彼虚妄分别故。说色等一切诸法。毕竟空无。非无言处。皆悉空无。无言处者。所谓诸佛如来行处。如是唯有真识。更无余识。不能如是分别观察。入于识空。如是依识。说入一切诸法无我。非谓一向谤真识我。说言无有佛性实我。又如来方便。渐令众生得入我空。及法空故。说有内识。而识无有内识可取。若不如是。则不得说我法空。以是义故。虚妄分别。此心于彼心。彼心知此心。辩中边颂云。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变似义者。谓似色等诸境性现。变似有情者。谓似自他身五根性现。变似我者。谓染污末那。与我痴等恒相应故。变似了者。诸余六识。了别相粗故。此境实非有者。谓似义似相。无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现故。皆非实有。境无故识无者。谓所取义。有情。我。了别等。四境无故。能取诸识。亦非实有。是以若约大根顿悟之人。尚不得一。何况说多。何以故。以执多故。迷了一故。悟于迷多中。根有不同。遂开阴处界。若迷心不迷色。则数为五阴。若迷色不迷心。则数为十二处。若心色俱迷者。则数为十八界。若直见真心神解之性。则非一非多。非法非数。其余能诠之教。皆是善巧之门。将逗机宜。广申破立。欲显真空之理。先明幻有之端。究竟指归一心之海。

  问。于世间法。五蕴身中。作何见解成外道义。云何通达成佛法义。

  答。外道不达诸法因缘和合成诸蕴。凡有所为。皆是识阴。便于蕴上。执有实我。受用自在。名为神主。于似常似一相续之中。说有神性。是外道义。若了内外和合因缘所成。唯识所变。似境所现。即第八识任持不断。似有相续。即佛法义。外道不知。将为实有。迷无性之理。执身见之愚。

  问。前破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性。识义俱无。云何建立唯识。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