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大智度论。问云。般若波罗蜜。是菩萨第一道。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说是种种道。

  答曰。是道皆入一道中。所谓诸法实相。初学有种种别。后皆同一无有差别。譬如劫尽烧时。一切所有。皆同虚空。故知越此弘修。绝进步之地。离斯方便。无成佛之期。乃至从初得道。毕至涅槃。于中能化所化。师弟始终。本末同时。机应一际。俱不出自心矣。如台教云。心王即如来。心数即弟子。但众生刹那相续。日夜常生无量百千众生。心王十数邪。一切法邪。魔眷属也。心王十数正。则一切法正。今时学道行人。须善得此意。若修智慧。但当内起慧数思惟分别。因此发半满智慧。自行化他。即同舍利弗。庄严双树也。如是一一约心数行成。化十弟子。一一之行。显由心也。若能谛观心性。即是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同如来。具足庄严娑罗双树也。若观行心明者。见心王。即是法王。心数即大弟子。庄严双树之义。犹如眼见。问。台宗观心语密。疏岂尽心。还原集云。法华经云。受持行谁经。称扬何佛道。华严经云。色经论。受想行识经论。若随自意语。亦得云。眼经论。耳鼻舌身意。贪嗔痴经论。所以然者。经云。知眼无生无自性。说空寂灭无所有。六根同此经。经只是法。知眼空法。即眼经论。耳。空法。即是耳。经论。诸界亦尔。道理必须实照。不可虚谈为自欺也。行住坐卧。受持阴界入。为行谁经。于色上发智。即是受行色经。乃至随一切处。悟即是受持一切处经。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动故。即是其义。若坚信深思。则如法住。经云。如法住者。如彼六根性空法。而假言住也。称扬何佛道者。璎珞经云。实智性为法身。若见实性。即是称扬法身佛。闻身有实性。即于阴界入。得空三昧。六度七觉。三贤十地妙觉等。以报前功。即是称扬报身佛。得前诸法。应众生身。即是称扬应身佛。此则于身内。一念见三佛。众生不观察。虽近而不见。大集经云。无出之出。是名佛出。无禅之禅。是名正禅。无脱之脱。是名正脱。魔逆经云。魔请文殊解缚。文殊云。无人缚汝。汝自想为缚也。魔即语云。我毕竟永不解脱。经云。本自无缚。其谁求解。若使法界有系缚者。我即解脱。此真实不生不灭也。当于心行中求。无智人中。莫说此经。恐生邪见。药反成病。知离名为法。觉法名为佛。知离者。色性离。受想行识亦自离。从一性空法。而假出三宝之名。黄檗和尚云。尔若拟着一法。印早成也。印著有。四生文出来。印着空即空界无想文现。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与虚空不一不异。虚空不空。本印不有。见十方虚空世界诸佛出世。如电一种。观一切蠢动。如响一种。千经万论。只说汝之一心。一切法不生不灭。即是大涅槃果。所以道。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故知菩提果满。结自心华。世界缘兴。始于识浪。如昔有东国元晓法师。义相法师。二人同来唐国寻师。遇夜宿荒。止于冢内。其元晓法师。因渴思浆。遂于坐侧。见一泓水。掬饮甚美。及至来日观见。元是死尸之汁。当时心恶。吐之。豁然大悟。乃曰。我闻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知美恶在我。实非水乎。遂却返故园广弘至教。故知无有不达此者。顿息游心。任负笈携囊。广历三乘之学肆。纵寻师访友。遍参法界之禅扃。若欲绝学栖神。究竟应须归于宗镜。如大涅槃经云。佛言。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释曰。大乘者。所言大者。即众生心性。能包能遍。至小无内。无一尘而能入。至大无外。无一法而不含。所言乘者。以运载为义。能运行人。直至萨婆若海。是知此海不遥。心宝常现。则赵璧非贵。隋珠未珍。善友徒泛沧波。卞和虚传荆岫。若入宗镜。不动神情。刹那之间。其宝自现。何须遍参法界。广历丛林。当亲悟时。实非他得。如寒山子诗云。昔年曾入大海中。为探摩尼誓恳求。直到龙宫深密藏。金关锁断鬼神愁。龙王守护安身里。宝剑星寒勿处搜。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杜顺和尚偈云。游子谩波波。巡山礼土坡。文殊只者是。何处觅弥陀。石巩和尚弄珠吟云。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中人唤作性。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隐显即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么。

  问。一切万法皆唯识性者。云何有虚有实。立色立空。真俗二谛之门。性相双通之道。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