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答。有四义。百法云。一识所依色。唯属五根。二识所缘色。唯属六境。三总相而言。质碍名色。四别相而言。略有二种。一者有对。若准有宗。极微所成。大乘即用能造色成。二者无对。非极微成。即法处所摄色。如上地水火风。一切色法。因缘似有。体用俱虚。何者。自体他体。皆悉性空。能缘所缘。俱无有力。以自因他立。他因自生。他是自他。自是他自。互成互夺。定性俱无。又能因所成。所从能立。能无有力则入所。所无有力则入能。互摄互资。悉假施设。缘会似有。缘散还无。以唯识所持。终归空性。如大智度论云。复次地。若常。是坚相。不应舍其相。如凝酥。蜡蜜。树胶。融。则舍其坚相。堕湿相中。金银铜铁等。亦尔。如水为湿相。寒则转为坚相。如是等种种。悉皆舍相。复次诸论师辈。有能令无。无能令有。诸贤圣人。及坐禅人。能令地作水。水作地。如是等诸法。皆可转相。以无定体故。随缘变现。不可执有执无。违于法性。第四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不相应行者。相应者。和顺义。如心王心所。得等非能缘故。不与心心所相应。名不相应。又得等非质碍义。不与色相应。又有生灭。不与无为相应。为拣四位法。故名不相应。一得。谓诸行种子所摄。自在生起。相续差别性。又杂集论云。谓于善不善无记法。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善不善无记法者。显依处。若增若减者。显自体。何以故。由有增故。说名成就上品信等。由有减故。说名成就下品信等。二无想定。谓已离净欲。未离上地欲。由于无想天。起出离想。杂集论云。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定。不恒行转识所摄。灭者。谓定心所引。不恒现行诸心心所。暂时间灭。三灭尽定。谓已离无所有处欲。或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又云。欲超过有顶。作止息想。作意为先。故于不恒行诸心心所。及恒行一分心心所灭。假立灭尽定。此中所以不言未离上欲者。为显离有顶欲。阿罗汉等。亦得此定故。一分恒行者。谓染污意所摄。四无想天。谓于此间得无想定。由此后生无想有情天中。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异熟。五命根。谓于众同分。先业所感。住时决定。假立寿命。众同分者。于一生中诸蕴相续。住时决定者。剂尔所时。令众同分常得安住。或经百年千年等。由业所引功能差别。又依业所引。第八识种。令色心不断。名为命根。六众同分。谓如是如是有情。于种种类。自体相似。假立众同分。七异生性。谓行自相发起性。又由二障种。各趣差别。八生。谓于众同分。诸行本无今有性。假立为生。九异。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变异性。假立为异。亦名为老。十住。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不变坏性。假立为住。十一无常。谓于众同分。诸行自相生后灭坏性。假立无常相。十二名身。谓于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十三句身。谓于诸法差别增言。假立句身。十四文身。谓于彼前二文句所依诸字。假立文身。十五流转。谓于因果相续不断。假立流转。十六定异。谓于因果种种差别。假立定异。十七相应。谓诸行因果。相称性。十八势速。谓诸行流转迅疾性。十九次第。谓诸行一一次第流转性。二十时。谓诸行展转新新生灭性。二十一方。谓诸色行遍分剂性。二十二数。谓诸行等。各别相续。体相流转性。二十三和合。谓诸行缘会性。二十四不和合。谓诸行缘乖性。此不相应行。虽不与心王。心所。色法。无为等。四位相应。然皆是心之分位。亦不离心变。及出唯识真性。约一期行相分别故尔。如广百论云。自心分别所见境界。即是自心。但随众缘诸行种熟。自心变作种种分位。自心所变。无实体相。何为精勤。安立异法。但应信受。诸法唯心。
问。一心妙旨。八识真原。有为门中。已明王所。无为法内。如何指陈。
答。此申第五无为法。有为无为。皆一心变起故。又不出一心性故。
问。有为无为。各有几种。一一行相。如何分别。
答。有为略有三种。无为略有六种。初有为极成之法。不过三种。识论云。一现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证知是有。释云。如色心等者。即是五识身。他心智境。谓色等五尘。及心心所。此约总聚。不别分别。此何识境。现量所知。非境所知。如瓶衣等者。此虽现见受用。而非现量所缘。是假法故。但是现世而受用物。
问。此中缘瓶等心是何量摄。
答。非量收。不亲缘得法自体故。非比度故。非量所收。如眼耳等者。此五色根。非现量得。亦非现世人所有知。此眼耳等。各由彼彼有发识用。比知是有。言证知者。证成道理也。以现见果。比有因故。果。谓所生心心所法。比量知有。诸净色根。此非现量他心智知。然今大乘第八识境。亦现量得。佛智缘时。亦现量得。除佛已外。共许为论。非世共悉。是故但言此知是有。次约诸经论。有六种无为。百法云。一虚空无为者。离一切色心诸法障碍。所显真理。名为虚空无为。虚空有三。一识变虚空。即第六识上作解心。变起虚空相分故。二法性虚空。即真如体有离诸障碍。故名为虚空。三事虚空。即所见顽空是也。二择灭无为。由无漏智起简择。灭诸障染。所显真如理故。三。非择灭无为。有法不由择力。起无漏智简择。而本性净。即自性清净涅槃是也。即真如本性。离诸障染。不由起智断惑。本体净故。四不动无为。第四禅离八患三灾。证得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从第四禅已上。至无所有处已来。舍受不行。并粗想亦无。显得真如。名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有二。一约对得名。谓真如理。对事得名。二简法者。即真如简遍计。离于生灭也。出体者。大乘但约心变相分。假说有虚空故。非是离心外有空也。若说本质无为者。即不离于识变有也。
问。若说识变相分。说是无为者。即是相状之相。随识而为。何成无为耶。
答。此说是识变。假说是无为。其实非是无为。无为是常住法故。今此依无为体者。但取随识独影相分为体。以前后相似。无有变而唯有一类空等相故。假说无为。此六无为。地前菩萨识变。即是有漏。若地上后得智变。即无漏。若依法性出体者。五种无为。皆是真如。真如体外。更无别出。六种无为。各皆依真如实德也。
问。如何圣教说真如实耶。
答。今言有者。不是真如名实有。但说有。即是遣恶取空。故说有。体。是妙有真空。故言非空非有。
问。如何圣教说真空为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