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宗镜录卷第三十六
夫观门略有二种。一依禅宗。及圆教。上上根人。直观心性。不立能所。不作想念。定散俱观。内外咸等。即无观之观。灵知寂照。二依观门。观心似现前境。虽权立假相。悉从心变。如观经中。立日观水观等十六观门。上生经中。观兜率天宫弥勒内院等。诸章钞释云。言观一字。理有二种。一观瞩。二观察。初观瞩者。如前五识缘五尘境。瞩对前境。显现分明。无推度故。现量性境之所摄故。次观察者。向自识上。安模建立。伺察推寻境分剂故。今立观门。即当第二观察。约能观之心。出体有四。一克性出体。唯别境慧。此慧能拣去散乱染无记等。择留善净所变境故。二能所引体。定引慧故。三相应体。五蕴除色。四眷属体。并色五蕴。
问。相应四蕴心王心所。取其何者为能观察。
答。先辩心王。次明心所。若八识心王。唯取第六。
问。前五七八俱能缘虑。何以不取。
答。且前五识。有漏位中。唯现量缘实五尘境。第八唯现量缘三境故。种子根身器世间境。性唯无记。第七有漏位中。常缘第八见分为境。非量所收。今能观心。因教比知变起相分。比量善性独影境摄故。唯第六有此功能。
问。第六心王。有其几种。
答。义说有四。一明了意识。与前五识同缘五尘。分明显了。二定中意识。引得上定。定中所起。三独散意识。不与前五同缘。为拣明了。故立独名。又非定中所起。故名为散。独于散位而生起故。四梦中意识。于睡眠位。起此识故。
问。四中何者是能观心。
答。得上定者。定中意识。现量观故。未得定者。独散意识。能为观体。次明心所者。有五十一法。总分六位。且通辩诸识有漏位中相应者。前五识各有三十四心所相应。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根本烦恼三贪嗔痴。中随二大随八。第六识三界三性。定散通论。具与五十一心所相应。第七识与十八心所相应。谓遍行五。根本烦恼四。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大随八别境中慧。第八识唯与遍行心所相应。此八种识。若成无漏。唯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善法。今明能观心。但唯善性。第六识。其相应心所。随心王说。定中心所唯二十一。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或寻伺中随取一法。即二十二。寻粗伺细。不俱起故。浅深推度。思慧为体。若与散位心王相应。即二十法。于前善中除轻安故。轻安一法是定引故。有定资身。方得调畅。有轻安义。或二十一。于寻伺中随取一故。
问。能观心于三境之中。此何境。
答。定散二位皆独影境。变假相故。此假相分从能缘见分种生。自无其种。故名独影。不同性境是实色。心。各有种生。如眼识缘色等。又不同带质境。心缘心时定有质故。中间相分。从质见起。言独影境。自有二类。一有质。即此观心。托彼为质。二无质。缘龟毛等。
问。既有彼质。何非带质。
答。带质有二。一真带质。以心缘心。如第七缘第八。第六缘余识。二似带质。心缘色故。即此所观。带彼质故。通似带质。
问。定散二位。托彼质缘。熏得何种。
答。唯熏能观心心所见分种子。相分是假。不熏。有漏观心。不熏无漏质种。
问。三量之中。此是何量。
答。定位现量收。散位比量摄。不通非量。非正观故。
问。三性何性。
答。唯善性故。
问。四缘何缘。
答。四缘皆具。第六心王并实心所。皆从种生。此因缘。假相分是所缘。为缘。即前念引后念。是等无间缘。增上有二。一顺。二违。顺增上有二。一有力顺。作此观时。诸缘有力。随顺能观。名有力增上。作此观时。不障余法。虽无力。能不违他。故名无力增上。二违增上。亦有二种。一违背。作此观时。而能违背散乱心心所。又能违背无记性等。二违损。作此观时。而能违损诸染法故。
问。于三依中。此是何依。
答。三依皆具。一因缘依。能观心等有自种。子为因缘依。现依种故。亦名种子依。二俱有依。谓六根处。能与诸心心所为依故。今能观第六用七八二识为所依故。亦名增上缘依。三开导依。谓前念心心所。开避引导后念心心所。取前念心王。名开导依。后念必依前念生故。即现在心望后念心。假名前念。亦名等无间缘依。
问。五果之中。此是何果。
答。能观心体。非异熟果。唯第八识。是真异熟。二等流果。此能观心心所。从自种生。种现俱善。流类齐等。三离系果。此有漏观。未断障染系缚法故。非离系果。四士用果。有二。一人士用。此人能作此观。人为士用。因观心成就。即士用果。二法士用。作此观时。诸缘法等有力。如世士夫力用。成就观心。即士用果。五增上果。前四果中有不摄法。但于观心有随顺义。即为其因。观心成就。即增上果。
问。此能观心等。具几缘生。
答。具五缘生。一作意。警心故。二种子。生现法。三根。即第七识。四境。假相分。五根本。即第八识。若加等无间。即六缘生。如上理事双明。方圆观法。
问。若境本无生。心常不住。又何烦立观。背自天真。
答。为未达本无生。而欲向外妄修者。令自内观。冥合真性。如永嘉集云。诫其疏怠者。然渡海先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此劝守愚空坐。不慕进修者。如欲渡关津。非船靡济。将穷生死。无智焉明。又云。妙契玄原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斯乃得旨之人。奚须言境即届宝所。终不问程。已见玉蟾。宁当执指。故般若吟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即心心是佛。何佛更堪成。
辅行记问云。四句推检。贪欲泯然。但有妙观。无复贪欲。何得复云而起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