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答。若实无为。因位不证。若假无为。又非彼境。三量分别者。散位心心所。若具四义。即名现量。一任运缘。二不带名言。三唯性境。四无计度分别。今第八四义。既足。极成现量。假实分别者。因中第八见分。定不缘假。唯因缘变故。因缘变具二义。一任运义。二种子义。为境从种生。识。任运缘。名因缘变。今第八所缘境。定以见分别种生。是因缘变。

  问。第八与前五皆因缘变。何故前五缘境有本质。第八便无。

  答。前五非根本识。缘境即须藉本质。今第八是根本识。故不假本质。忽若离自三境外。更有法与第八为质者。即心外有法。然第八若望缘定果色。及他人扶尘异界器。即有本质不遮。故知第八缘三境。唯实非假。

  问。识中无漏种子。具此三义不。

  答。一切有漏种子。即具三义。若是无漏种子。不随第八成无记。唯是善性。即第八不领为境。以相违故。不妨持而不缘。三义中但具二义。

  问。若不领以为境。应是心外有法。

  答。但持令不散。不离识故。亦是唯识。

  问。无漏种子。既不离识中有。如何不缘。

  答。具三义故。所以不缘。一能对治故。即无漏然对治有污法。亦能破坏有漏法。二体性异故。以第八唯无记。无漏种子唯善性。三不相顺故。以无漏种子。不顺有漏第八识故。无漏善性。不顺无记性故。所以不缘。

  问。无漏种子是相分不。

  答。有二。一云。第八不缘。非是相分摄。二云。亦是相分。因虽不缘。是果中之相分流类故。

  问。种子与自证分。既不离。第八见分。如何不缘自证分。

  答。种子虽与自证不相离。若见分缘时。但缘种子。不缘自证分。若缘自证分。即犯因中内缘过。喻如水中碱味。色里胶青。

  问。此第八识有几执受。

  答。有二种。摄论云。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

  问。前说第八具四义。故成现量。未审三量行相如何。又八识各具几量。

  答。古德释云。现量者。现。谓显现。即分明证境。不带名言。无筹度心。亲得法体。离妄分别。名之为现。言量者。量度。是揩定之义。谓心于境上度量揩定法之自相。不错谬故。名量。比量者。比谓比类。量。即量度。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名为比量。非量者。谓心缘境时。于境错乱。虚妄分别。不能正知。境不称心。名为非量。显扬论云。现量者。有三种相。一非不现见相。二非思构所成相。三非错乱所见相。一非不现见相者。复有四种。应知。谓由诸根不坏。作意现前时。同类生。异类生。无障碍。不极远。同类生者。谓欲尘诸根。于欲尘境。上地诸根于上地境。已生等。若生若起。是名同类生。异类生者。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若已生等。是名异类生。无障碍者。复有四种。一非覆障所碍。二非隐障所碍。三非映障所碍。四非惑障所碍。覆障所碍者。谓黑闇无明闇。不澄净色之所覆隔。隐障所碍者。谓或药草力。或咒术力。或神通力之所隐蔽。映障所碍者。谓少为多物之所映夺。故不可见。或饮食等。为诸毒药之所映夺。或发毛端。为余粗物之所映夺。如是等类。无量无边。且如小光为大光所映。不可得见。所谓日光映星月等。又如能治映夺所治。令不可得。谓不净观。映夺净相。无常苦无我观。映夺常乐我相。无相观力。映夺众相。惑障所碍者。谓幻化所作。或相貌差别。或复相似。或内所作目眩惛梦。闷乱酒醉。放逸癫狂。如是等类。名为惑障。若不为此四障所碍。名无障碍。不极远者。谓非三种极远。一处极远。二时极远。三推析极远。如是总名非不现见。由非不现见。故名现量。二非思构所成相者。谓建立境界。取所依境。才取便成。非思构之所成。故名为现量。三非错乱所见相者。当有七种。一想错乱。二数错乱。三形错乱。四显错乱。五业错乱。六心错乱。七见错乱。想错乱者。谓于非彼相。起彼相想。如于阳焰鹿渴相。起于水想。数错乱者。谓于少数。起多增上慢。如翳眩者。于一月处。见多月像。形错乱者。谓于余形。起余形增上慢。如于旋火。见彼轮形。显错乱者。谓于余显色。起余显色增上慢。如为迦末罗病损坏眼根。于非黄色。悉见黄相。业错乱者。谓于无业。起有业增上慢。如执卷驰走。见树奔流。心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心生喜乐。见错乱者。谓即于五种所错乱义。忍受显说。安立宝重。妄想坚执。若非如是错乱所见。名为现量。又云。现量者。如五尘色法。是第八识所变相分。前五转识并明了意识。缘此之时。最初遇境。未起分别。不带名言。能缘之智亲证。境体。得法自性。名为现量得自相也。若前五识及第八识。于一切时。皆是现量。得法自相。不简因果漏无漏位。一切皆尔。若第六识。缘彼五尘境时。于彼法体生分别心。而起言说。言说所及。不能亲证。以是假智所缘。名得共相。不简因中果位。但于境体起分别心。及起言诠之时。皆名得于共相。及佛后得智缘事境时。起分别故。起言说故。亦是假智。非是得彼共相法体。但是得彼共相之义也。因此更依因明。解现量义。准因明疏略有二解。一现之量。谓前五识。依所依根。于现在世缘现有境。根亦与识同照前境。有发识用。根义显胜。得显现名。虽照于境。以体是色。无缘虑用不能量度。但有现义。不得量名。唯心心所量度于境。缘虑用增。体具现义。亦有量境之能。今从能发之根。显所发识。名现之量。依士释也。二现即量。谓明了意识一分。除余散意识。及独头起者。并取定意识。及第八识能缘见分。亲缘现境作用显现。而彼所依意根界体。非显现故。故不取之。但就能缘见分。现即是量。持业释也。

  又古师问。若准前说。假智所诠。但得共相之义。不得共相法体。如口说色时。口应被碍。以彼色体以质碍为自相故。既不被色碍。故知不得彼体但得彼义者。且如第八识及与眼识并明了意识。现量智起。缘火之时。既言现量得法自相。宁不烧心。若不被烧。应不得于火之自相。何名现量境耶。若许被烧。即世间现见火时。眼不被损。便有世间现量相违过。

  答曰。虽不被烧。亦得自相。名为现量。所以者何。以心细色粗故。心细无状。色粗有形。故缘彼火时。虽得自相。然不被烧。亦名现量。又彼粗色。实亦不能坏于细色。何况心法。如火灾起时。欲界火灾。但烧欲界。然不能烧色界定地。殊妙细色故。彼色界自起火灾。烧于自地。

  问。既言心细色粗心缘火时。心不被烧者。如阿罗汉化火焚身。心智随灭。此如何通。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