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答。定有见分照前境故。有自证分。通照见分。亦有证自证分。照自证分故。相分者。佛地论云。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为有相分见分等耶。若无。应无所缘。应不名智。答。无漏心品。无障碍故。亲照前境。无逐心变。似前境相。以无漏心。说名无相无分别故。又说缘境不思议故。有义。真实。无漏心品。亦有相分。诸心心法。法尔似境显现名缘。非如钳等动作取物。非如灯等舒光照物。如明镜等。现影照物。由似境现。分明照了。名无障碍。不执不计。说名无相。亦无分明。妙用难测。名不思议。非不现影。若言无相。则无相分。言无分别。应无见分。睹无相见。应如虚空兔角等。应不名智。无执计故。言无能取所取等相。非无似境缘照义用。若无漏心。全无相分。诸佛不应现身土等。种种影像。乃至如是分别。但就世谛言说道理。若就胜义。离言绝虑。既无相见。不可言心及心法等。离诸戏论。不可思议。有义。无分别智。无分别故。所缘真如。不离体故。如照自体。无别相分。此无分别。若变相分。于真如境。便非亲证。若后得智。有分别故。所缘境界。或离体故。如有漏心。似境相现。分明缘照。名缘前境。是故此后得智。定有相分。

  问。只如安慧。说一分。不立见相等。今护法摄四归一分时。亦不别立见相等。义势既同。何故言非安慧等诸师知见耶。

  答。乍看似同。细详理别。且如安慧立一自证分。全不说证自证分。虽说见相二分。然一向判为遍计所执性。此乃四分中一分。分无二分有名无体。亦是其无。唯立一依他自证分。今护法虽摄四归一。然不名自证分。但总名一心。虽总说一心分。而不失自证等四分义。但以与心无决定相离义。总名一分。与彼别立自证分义别。乃至摄四归三时。内之二分。虽互相缘。其用各别。然其所缘。不失自体故。但名自证。虽总名自证。而互相缘二分之义。不失。不同。陈那自证。但有证自见分之自证。即无证自证之自证。由此义故。非诸师之知见。

  问。所变中。是相分色。云何诸师说现识名为色识。

  答。古师云。现识名为色识者。此言色识。是从境为名。见分识变似色故。名为色识。体实是识。由能变色。故名色识。此取见分识为体。由能缘色。或能变色。故名色识。又相分色不离识故。名为色识。此即取相分色为体。相分之色实非识。由从识变不离识故。名为色识。或相分名色。见分名识。此双取识境二法为体。以见相同种故。此许前念相分。为后念识所缘缘义。谓前念识之相分。为后念识之境。即本识中生。以自果功能念起。即前念识相。为后念识境之所以。谓因前念所缘故。还熏得种。由种故生今念。历转。推功归本。乃是前念所缘。为今识缘。自果者。相分现行也。功能者。种子也。谓由前念识相分为能熏。故熏引得生自种子。在本识中。能生后念识相分色等。与后念识为境。由前念相熏种。生后念境相。说前念相分。为后识所缘缘也。

  问。前相种如何生今识。

  答。由见相同种故。

  问。既尔。何不即说种为缘。

  答。种是因缘。非所缘缘。又古德问。如第六识缘龟毛兔角等时。此所缘境。为有为无。若言有者。圣教不应指此喻于遍计所执性是无。若言无者。无法无体。非所缘缘。缘此意识阙。所缘缘。如何得起。若言此心无所缘缘者。云何论言亲所缘缘。能缘皆有。若龟本无毛。兔本无角。约此本无。喻所执性。由所执我。及所执法。皆本无故。其能缘心。将缘此等无法之时。由无始来。熏习力故。依种生时。从识自证分上。变起龟毛等相分。及缘此龟毛见分。此相见分。与识自证分同一种生。既依种生。是依他性。非体全无。不同本来无体龟毛。故得成所缘缘。是故缘此之心。亦得说从四缘而生。乃至如离蕴计有实我实法等。亦复如是。离蕴性外。都无实我。亦无决定实法。但是有情虚妄执有。以理推征。都无有体。故如本来无体龟毛。然我法执。心缘执此时。亦由无始虚妄熏习力故。变起假我法相。此相与见等同种。亦依他起。成所缘缘。是故论云。如是我执。自心外蕴。或有或无。自心内蕴。一切皆有。自心内蕴者。即相分也。若言独影境是遍计性者。其体即无。犹如龟毛等。即此一分相分无。何得论言自心内蕴一切皆有耶。已上并护法义。若安慧。见相二分。是遍计所执性。其体是无。今相承多云。独影是遍计所执性。非所缘缘者。此即安慧宗。护法一切四分。皆依他起。于中妄执为决定实者。方名遍计所执。乃至于圆成性。及五尘性境。若坚执为实者。亦名遍计所执。然本来无体龟毛兔角等。不对执心。即非遍计性。今亦多有妄认龟毛等为遍计性者。非也。又立况解自证分见相二分者。且如自证分起见相二分。更执二分为我法。如结巾成兔。手巾是有。喻自证分。结手巾为兔头。手巾上本无兔头。今结出之。是故名无。如自证分上本无见相二分。由不证实。故似二分起。是故名无。如所结手巾为兔头。已是一重假。更结出二耳。又是一重假。如从自证分变起见相二分。已是一重假。更执二分为我法。又是一重假。则见相二分。虽假似有。从种生故。其我法二执非有。是遍计妄执故。

  问。唯心之旨。一分尚无。云何广说四分。

  答。四分成心。千圣同禀。只为安慧菩萨。唯执自证心体一分。尚不识心。为难陀菩萨所破。乃至陈那菩萨。执有三分。体用虽具。犹阙量果。第四证。自证分。唯护法菩萨。唯识义圆。四分具足。因制唯识论十卷。西天此土。正义大行。制此论终。寻当坐蜕。乃有空中神人告众曰。护法菩萨。是贤劫千佛之中一数。故知非十方大觉。何以圆证此心。若不达四分成心者。斯皆但念名言。罔知成心实义。体用既失。量果全无。终被心境缘拘。无由解脱。今时学者。全寡见闻。恃我解而不近明师。执己见而罔披宝藏。故兹遍录。以示后贤。莫踵前非。免有后悔。

问答章第二

  夫一心妙门。唯识正理。能变所变。内外皆通。举一例诸收无不尽。如众星列宿。匪离于空。万木群萌。咸归于地。则可以拔疑根而开信户。朗智照而洗情尘。若机思迟回未成胜解。须凭问答。渐入圆通。真金尚假锻炼而成。美玉犹仗琢磨而出。华严私记云。正念思惟甚深法门者。有二种人。能枯十二因缘大树。一者。温故不忘。二者。咨受新法。此之谓也。

  问。心法不可思议。离言自性。云何广兴问答。横剖义宗。

  答。然理唯一心。事收万法。若不细穷旨趣。何以得至觉原。今时不到之者。皆是谬解粗浮正信力薄。玄关绵密。岂情识之能通。大旨希夷。非一期之所入。若乃未到如来之地。焉能顿悟众生之心。今因自力未到之人。少为开示。全凭佛语。以印凡心。凭佛语以契同。渺然无际。印凡心而不异。豁尔归宗。又有二义须说。一若不言说。则不能为他说一切法离言自性。二即说无说。说与不说。性无二故。又此宗但论见性亲证。非在文诠。为破情尘。助生正信。若随语生见。执解依通。则实语是虚妄。生语见故。若因教照心。唯在得意。则虚妄是实语。除邪执故。起信论云。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无非有。毕竟皆是不可说相。所有言说示教之者。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语。引导众生。令舍文字。入于真实。若随言执义。增妄分别。不生实智。不得涅槃。又若文字显总持。因言而悟道。但依义而不依语。得意而不徇文。则与正理不违。何关语默。故大般若经云。若顺文字。不违正理。常无诤论。名护正法。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