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惺惺不昧。全众生之佛。历历无疑。悟本而似达家乡。得用而如亲手足。云何迷真抱幻。舍实凭虚。辜负己灵沉埋家宝。高推上圣。自鄙下凡。都为但诵空文。未穷实义。唯记即心是佛之语。亲省何年。只学万法唯识之言。谁当现证。既乖教观。又阙明师。虽称绍隆。但成自诳。宗镜委细。正为斯人。使了其义而识其心。披其文而见其法。感诸圣苦口。愧先贤用心。览卷方知。终不虚谬。如高拂云雾。豁睹青天。似深入龙宫。亲逢至宝。始悟从来未谛。学处粗浮。可验时中。全无力量。未到实地。莫言其深。未至劬劳。莫言其苦。唯当见性。可以息言。且诸圣所以垂言教者。普为生盲凡夫。令不着生死。眇目二乘。令不住涅槃。夜视小菩萨。令舍于权乘。罗縠。别菩萨。令不执教道。此为未知有自心。即具如是广大神德。无边妙用者。分明开示。令各各自知。十方诸佛。莫不承我威光。一切异生。莫不赖我恩力。劝生忻慕。进道弘修。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然后以定慧力。内外庄严。发起本妙觉心。真如相用。似磨古镜。如莹神珠。光彻十方。影透法界。无令一小含识。不承此光。犹如善财。一生可办。又如龙女。亲献灵山。如来印可。故云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是知才悟此法。因果同时。成道度生。不出一刹那之际。如法华经信解品云。疾走往捉。又譬喻品云。其疾如风。岂滞多生抂修功行。有如是速疾念念相应之力。而不肯承当。故诸圣惊嗟。广为开演。布八教网。备三乘车。大小俱收。权实并载。提携诱引。密赴机宜。或见或闻。而前而后。悉令入此一乘金刚宝藏。以为究竟。如方便品中。引。十方三世诸佛。皆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则不可迷诸佛方便门。执其知解。领成现之语。起法我之心。如般若经中。佛言。我于一切法无所执故。得常光一寻。身真金色。是以但于人法二执俱亡。一道常光自现。还同释迦。亲证金色之身。所以诸佛教门。皆为显宗破执。依前住着。反益迷心。如热金丸。执则烧手。令甘露圣教。出苦良缘。若遇斯人。有损无益。如方便品偈云。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故知若不习定学慧。且不知随宜之说。妄认为真。不可徇文。以为悟道。直如善财登阁。龙女献珠。当此之时。自然亲见。应须克己办事。晓夜忘疲。若问程而不行。家乡转远。似见宝而不取。还受贫穷。所以古德颂云。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细难寻。可中。寻到无寻处。方信凡心是佛心。故知即于一念生死心中。能信有诸佛不思议事。甚为难得。如大涅槃经云。佛言。若有人。能以藕根丝。悬须弥山。可思议不。不也世尊。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一念顷。悉能得量一切生死。是故复名不可思议。

  问。理唯一道。事乃万差。云何但了一心。无边佛事悉皆圆满。

  答。出世之道。理由心成。处世之门。事由心造。若以唯心之事。一法即一切法。舒之无边。以唯心之理。一切法即一法。卷之无迹。因卷而说一。此法未曾一。因舒而说多。此法未曾多。非一非多。有而不有。而多而一。无而不无。一多相依。互为本末。通有四义。一相成义。则一多俱立。以互相持。有力俱存也。二相害义。形夺两亡。以相依故。各无性也。三互存义。以此持彼。不坏彼而在此。彼持此亦尔。经颂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四互泯义。以此持彼。彼相尽而唯此。以彼持此。此相尽而唯彼。经云。知一即多多即一。又由彼此相成。资摄无碍。是故得有大小即入。一多相容。远近互持。主伴融摄。致使尘尘现而无尽。等帝网以参差。故得事事显而无穷。若定光而隐映。又一多无碍之义。古德以喻显示。如数十钱法。此有二体。一异体。二同体。就异体中有二。一相即。二相入。又以诸缘。起法有二义。一空有义。此即自体。二有力无力义。此望力用。由初义故约相即。由后义故得相入。初空有义中。由自若有时他必无。故他即自。何以故。由他无性。以自作故。二由自若空时他必有。故自即他故。何以故。由自无性。用他作故。以空有无二体故。所以常相即。若不尔者。缘起不成。有自性等过。二力用中。自有全力。所以能摄他。他全。无力故。所以能入自。不据自体。故非相即。力用交彻故。成相入。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就异体门中复有二。一者一中多。多中一。如经颂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此约相说。二者一即多。多即一。如经颂云。一即是多多即一。义味。寂灭悉平等。远离一异颠倒相。是名菩萨不退住。此约理说。

  问。既其各各无性。那得成其一多耶。

  答。此由法界实德。缘起力用。普贤境界相应。所以一多常成。不增不减也。次明一即多。多即一者。如似一即十缘成故。若十非一。一不成故。何但一不成。十亦不成。如柱若非舍。尔时则无舍。若有舍亦有柱。即以柱即是舍。故有舍复有柱。一即十十即一故。成一复成十也。

  问。若一即十。此乃无有一。若十即一。此乃无有十。那言一之与十。复言以即故得成耶。

  答。一即非一者。是情谓一。今所谓缘成一。缘成一者。非是情谓一故。经颂云。一亦不为一。为破诸数故。浅智着诸法。见一以为一。

  问。前明一中多。多中一者。即一中有十。十中有一。此明一即十有何别耶。

  答。前明一中十者。离一无有十。而十非是一。若此明一即十者。离一无有十。而十即是一。缘成故也。二同体门者。还如前门。相似。还明一中多。多中一。一即多。多即一。今就此门中说者。前异体门言一中十者。以望后九故名一中十。此门言一中十者。即一中有九故言一中十也。

  问。若一中即有九者。此与前异体门中一即十有何别耶。

  答。此中言有九者。有于自体九而一不是。九若前异体说者。一即是彼异体十。而十不离一。

  问。一中既自有九者。应非缘成义。

  答。若非缘成。岂得有九耶。

  问。一体云何得有九。

  答。若无九即无一。次明同体门中一即十者。还言一者。缘成。故一即十。何以故。若十非一。一不成故。一即十既尔。一即二三亦然。

  问。此中言自体一即十者。与前同体一中十有何别耶。

  答。前明自体中有十。而一非是十。此明一即十而一即是十。以此为异。

  问。此明一体即十。为摄法尽不。

  答。随智差别故。亦尽亦不尽。何者。如一若摄十。即不为尽。若具说。即无尽也。

  问。为摄自门无尽。为摄余门亦无尽耶。

  答。一无尽。余亦无尽。若余不尽。一亦不尽。若一成。一切即成。若一不成。一切即不成。是故此摄法。即无尽复无尽。成一之义也。于三四义。犹若虚空。即是尽。更不摄余。故名无尽。故知亦摄尽不尽也。

  问。既言一即能摄者。为只摄一中十。亦得摄他处十。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