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k8凯发旗舰

如一切众生作用境界。皆是自心执业所成。人天地狱畜生饿鬼善恶等报果。一依心造。如此十地菩萨。以无作法身大智之力。随所心念。莫不十方一时自在。皆悉知见。以普光明智为体。为智体无依。称性遍周法界。与虚空量等。周满十方世界。以无性智。大用随念。以不忘失智。随念皆成。以具总别同异。成坏俱作。以广狭大小自在智。化通无碍。以与一切众生同体智。能变一切众生境界。纯为净土之刹。以自他无二智。一身而作多身。多身而作一身。以法身无大小。离量之智。能以毛孔广容佛刹。以等虚空无边无方之智。而一念现生。满十方而无去来。以如响智。而能响应。对现。等众生应。形以是具足圆满福德智。而恒居妙刹。常与一切众生同居。若非圣所加持力。而众生不见。如华严经云。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宝。置色衣中。其摩尼宝。虽同衣色。不舍自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知慧。以为心宝。观一切智。普皆明现。然不舍于菩萨诸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大誓愿。利益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承事一切诸佛。严净一切世界。安慰众生。深入法海。为净众生界现大自在。给施众生。普照世间。入于无边幻化法门。不退不转。无疲无厌。佛子。譬如虚空。持众世界。若成若住。无厌无倦。无羸无朽。无散无坏。无变无异。无有差别。不舍自性。何以故。虚空自性。法应尔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无量大愿。度一切众生。心无厌倦。乃至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开示一切如来无差别性。此是无碍方便之门。此能出生菩萨众会。此法唯是三昧境界。此能勇进入萨婆若。此能开显诸三昧门。此能无碍普入诸刹。此能调伏一切众生。此能住于无众生际。此能开示一切佛法。此于境界皆无所得。虽一切时演说开示。而恒远离妄想分别。虽知诸法皆无所作。而能示现一切作业。虽知诸佛无有二相。而能显示一切诸佛。虽知无色。而演说诸色。虽知无受。而演说诸受。虽知无想。而演说诸想。虽知无行。而演说诸行。虽知无识。而演说诸识。恒以法轮。开示一切。虽知法无生。而常转法轮。虽知法无差别。而说诸差别门。虽知诸法无有生灭。而说一切生灭之相。虽知诸法无粗无细。而说诸法粗细之相。虽知诸法无上中下。而能宣说最上之法。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能演说清净言词。虽知诸法无内无外。而说一切内外诸法。虽知诸法不可了知。而说种种智慧观察。虽知诸法无有真实。而说出离真实之道。虽知诸法毕竟无尽。而能演说尽诸有漏。虽知诸法无违无诤。然亦不无自他差别。虽知诸法毕竟无师。而常尊敬一切师长。虽知诸法不由他悟。而常尊敬诸善知识。虽知法无转。而转法轮。虽知法无起。而示诸因缘。虽知诸法无有前际。而广说过去。虽知诸法无有后际。而广说未来。虽知诸法无有中际。而广说现在。虽知诸法无有作者。而说诸作业。虽知诸法无有因缘。而说诸集因。虽知诸法无有等比。而说平等不平等道。虽知诸法无有言说。而决定说三世之法。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虽知法无身。而广说法身。虽知三世诸佛无边。而能演说唯有一佛。虽知法无色。而现种种色。虽知法无见。而广说诸见。虽知法无相。而说种种相。虽知诸法无有境界。而广宣说智慧境界。虽知诸法无有差别。而说行果种种差别。虽知诸法无有出离。而说清净诸出离行。虽知诸法本来常住。而说一切诸流转法。虽知诸法无有照明。而恒广说照明之法。释曰。譬如虚空。持众世界。若成若住。无厌无倦者。以普贤智。了一切法。皆如虚空性故。虚空之性。即凡圣身。只为众生不了。迷为生死。变作根尘。菩萨故能对现色身。随应说法。故云普贤身相如虚空。又偈云。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又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是知若法若行。皆我之心性。犹如虚空。岂有厌倦乎。若不了一切法同虚空性。执有前境相状。可观。随相发心。缘尘起行。不达同体之旨。悉堕有为。尽成爱见之悲。终成厌倦。若依宗镜。如说修行。所有一毫之功。毕趣菩提之果。是以无缘之缘。显无化之化。谓众生真心称理。不可得故。若无缘。即无所化。若真心随缘。不坏。缘起。则亦有所化。如是则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非起行之真。不从行显。良以体融行而因圆。行该真而果满。理行兼备。因果同时。圆解圆修。方成宗镜。又此普贤之行。全是佛智。佛智即是真心。如华严经颂云。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悉了世间诸妄想。不起种种异分别。则全佛智是众生心。世间妄想。皆从众生心变。能变之心。既是佛智。所变之境。岂成实耶。则了世间妄想皆空。终不起于异见分别。谓凡谓圣。谓有谓无等。又了世间妄想。即如量智。不起异分别。即如理智。如量观俗。如理了真。又即体之相包含。是如量智。即相之体一味。是如理智。若理量双消。方冥佛智。是以若欲真俗双照。因果俱圆。不出如理如量之二智。如佛性论云。此理量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著。二者无碍。言无著者。见众生界自性清净。名为无著。是如理智相。无碍者。能通达观无量无边境界故。是名无碍。是如量智相。又此二智。有二义。如理智为因。如量智为果。言如理为因者。能作生死及涅槃因。如量为果者。由此理故。知于如来真俗等法。具足成就。又如理智者。是清净因。如量智者。是圆满因。清净因者。由如理智。三惑灭尽。圆满因者。由如量智。三德圆满。故知成佛皆由二智。如理智者。即一心之体为因。如量智者。即一心之用为果。所以体用相即。因果同时。初后卷舒。悉于一心圆满。乃至法界显于尘内。宝刹现于毛端。皆是如理智中。如量境界。若但证如理之旨。普贤大用不得现前。若唯行如量之宗。文殊正智不能究竟。具此二门。方明宗镜。所以善财一生。能办多劫之行。古释云。善财既因毗目仙人善友力。瞬息之间。或有佛所。见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修行不倦。何得一生不经多劫。仙人之力。长短自在。故如世王质。遇仙之棋。令斧柯烂。三岁尚谓食顷。既能以长为短。亦能以短为长。如周穆随于幻人。虽经多年。实唯瞬息。故不应以长短之时。广狭之处。定其旨也。故知随心转变。不定。长短。心长则长。心短即短。延促是心。非于时分。一切万法。皆是心成。离心计度。皆失宗旨。

宗镜录卷第四十一

  夫此宗如何投凑。即得相应。

  答。向之即背。近之即离。取而复失。急而复迟。千圣拱手而无计校。一门深入而忘觉知。此是心中自证法门。非待问答而得。如法华经偈云。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所以先德云。诸祖共传诸佛清净自觉圣智真如妙心。不同世间文字所得。若有悟斯真实法性。此人则能了知三世诸佛。及一切众生同一法界。本来平等。常恒不变。先曹山和尚偈云。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机道却迟。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故知千圣皆目此一念心起时了不可得。是真不思议。离此决定别无殊胜。如是了者。岂非疾乎。何待消融。方能见道。若不直见其事。欲以意解情求。如将兔角之弓。驾龟毛之箭。以无手之者。拟射碎须弥之山。似倾压沙之油。点无烟之火。贮漏卮之内。欲照破铁围之闇。徒役狂心。无有是处。

  故思益经云。问。以何法修道。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