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k8凯发旗舰

  〔伏暑〕秋发为伏暑,初由口鼻吸受,继而内结募原,至伏邪为新凉引动,头痛脘闷,渐至唇燥齿干,烈焰内燔,阴津消灼。内热烦冤,忽然鼻冷气窒。夫暑秽,熏蒸则为粘涎,遏郁则为厥冷,得汗则凉。然有一厥而热,便得汗解者。有再厥三厥四厥而热,但头汗出者。有四末不和,身温而躁扰益甚者。盖邪伏募原之里,热内结,外反不热,仲景所谓热深厥亦深也。若用苦寒直降,竟走肠胃,与膈上结邪无干,宜山栀、石膏、天冬、淡竹叶、枳壳、栝蒌、郁金汁等味。若初但气分阻痹,手太阴肺。宜治上焦,宜杏仁、贝母、薄荷、薏米、滑石、通草、半夏、橘皮、浓朴等味。若由气分延及血分,神呆舌缩,鼻煤唇血,邪已逆走膻中,包络心主。既入营络,神识渐昏,内闭外脱,危期至速。急宜石菖蒲、犀角尖磨汁、连翘、元参、鲜生地、金银花露等。或芳香逐秽宣窍,如藿香、佩兰、郁金、牛黄丸、至宝丹、紫雪等。若热痰粘腻,用竹沥、贝母、橘红、栝蒌、花粉、沙参、甘草、蔗梨汁。俱可选用。最忌脉象涩数,正虚邪陷,手足厥逆,神昏液涸。若溺短自利,潮热不解,中下焦均受,或参用六一散、四苓散。然总以清理上中焦为要。

  治暑,汗液大泄,中气先伤,虽有膈满潮热,最忌攻下,以无形之热,不能随药攻散也。虽有头额重痛,最忌发汗,以表药皆能升举,痰食浊气支撑膈上也。

  许学士治湿温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其脉关前濡,关后数,此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许氏以关前为阳,关后为阴。纪氏以浮为阳,沉为阴。是名湿温。先以白虎人参汤。次用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

  孙兆治湿温病,遍身皆润,两足冷,腹满,不省人事,脉小弱而急。以五苓散合白虎汤,十余剂少苏,更与清燥汤调理而安。凡阴病厥冷,胫臂皆冷,今胫冷臂不冷,故知非下厥上行,是阳微寒厥,而合用祛热药也。

  张石顽曰:中用白虎汤,热伤气之治也,用人参白虎汤,兼伤无形之气也。中暑用生脉散,暑伤无形之气也。用清暑益气汤,暑伤于气,兼挟风热,乘虚伤其经也。伤暑用十味香薷饮,风热湿合而伤形气也。

  偏于表,则变香薷饮为消暑十全;偏于里,则变香薷饮为六和汤。此夏月鼎峙三法。其用消暑丸者,上盛之湿泛滥而为痞满也。用益元散者,下盛之热,阻滞而为溺涩也。用大顺散者,水果伤于脾也。用冷香饮子者,冷食内伤于胃也。用来复丹者,阴气固结于下也。用五苓散者,阳气遏绝于内也。

  卷之一 暑症论治

  暑症脉候

  暑脉虚而微弱,或虚大而散,或隐伏。仲景以弦细芤迟为伤暑。皆虚类也。《活人书》曰:中暑与热病相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以此辨之。

  卷之一 暑症论治

  附方

  〔开痞〕半夏泻心汤见前温。

  〔清热〕桂苓甘露饮肉桂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名五苓散。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名桂苓甘露饮。

  〔中〕白虎汤见前中风。

  〔泻暑〕天水散见前温。

  〔除痰〕二陈汤见前中风。

  〔调中〕藿香正气散见前中风。

  〔凉血〕犀角地黄汤见前温。

  〔滋阴〕三才汤天冬地黄人参名三才汤。再加麦冬、生地黄,蜜丸。名人参固本丸。

  〔滋液〕复脉汤见前中风。

  〔湿热〕苍术石膏汤即苍术白虎汤,见前中风。

  〔生津〕玉女煎见前温。

  〔宣窍〕至宝丹见前中风。

  〔清心〕牛黄丸见前温。

  〔开闭〕紫雪丹黄金十两,或真金叶,煮取汁一斗,去金。入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五两,以四味捣入前汁,煮五升,去渣。入乌犀角镑、羚羊角镑、木香、沉香研各五钱,元参、升麻各一两六钱,甘草八钱,丁香捣一钱,以八味入前汁,煮取一升六合,去渣。入芒硝、焰硝各二两,入前汁中,微火煎,以柳木槌搅不住手,候熬至七合半,倾入盆中,半日欲凝,入朱砂研细水飞五钱,麝香当门子研一钱二分,搅匀,候结成霜紫色,铅罐收贮,每服一分至二分,冷水或薄荷汤下。能治一切实火闭结,狂越躁乱,口舌生疮。

  〔回阳〕参附汤人参附子〔补润〕两仪膏人参熟地熬膏,白蜜收。

  〔除湿〕四苓散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加桂,名五苓散。

  〔冒暑〕香薷饮见前中风。

  〔涤饮〕消暑丸半夏茯苓甘草姜汁糊丸。

  〔伤暑脉虚〕清暑益气汤黄人参白术苍术神曲青皮陈皮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黄柏泽泻升麻葛根姜枣〔袭寒〕消暑十全饮香薷(一钱半)扁豆浓朴苏术赤茯藿香木香檀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食伤〕六合汤香薷浓朴扁豆甘草赤茯藿香砂仁木瓜人参半夏杏仁姜枣〔清燥〕麦冬汤石膏知母茯苓白芍山栀竹茹麦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甘草〔夹暑〕大顺散干姜杏仁官桂甘草〔内伤〕冷香饮子生附子草果橘红甘草(各一钱)姜(五片)水煎冷服。

  〔温里〕浆水散肉桂附子干姜甘草(各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浆水即淡醋,调药末,每服一钱。

  〔暑痿〕黄连解毒汤见前温。

  〔保肺〕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暑厥〕二香散香附香薷(各二钱)苏叶苍术陈皮(各一钱)浓朴扁豆甘草(各五分)

  木瓜(二片)葱姜〔暑风〕人参羌活散二活二胡参苓芎草枳壳桔梗(各六分)天麻地骨薄荷(各三分)

  〔胃实〕大小承气汤见前温。

  〔寒厥〕理中汤见前中风。

  〔回阳〕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甘草葱冷服。

  〔暑瘵〕六味汤见前中风。

  〔气虚〕补中益气汤见前中风。

  〔久泻〕玉龙丸硫黄硝石滑石明矾水丸。

  〔暑泻〕解暑三白散茯苓白术泽泻(各二钱)姜(三片)灯心(二十茎)

  〔泻烦〕香朴饮香薷浓朴扁豆甘草赤茯泽泻陈皮木瓜半夏人参乌梅苏叶姜枣〔理中〕连理汤理中汤加茯苓、黄连。

  〔止泻〕桂苓丸肉桂茯苓蜜丸。

  〔祛暑〕缩脾饮砂仁(钱半)草果乌梅香薷甘草(各一钱)葛根扁豆(各七分)姜(五片)

  〔湿温〕清燥汤人参黄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生地升麻猪苓神曲柴胡苍术黄柏泽泻黄连陈皮

  卷之一 暑症论治

  暑脉案

  吴脉虚伤暑,得汗身凉,头眩神疲,懈言不食,溺少而痛,生脉散合六一散主之。潞参(五钱)、麦冬(三钱)、五味(五分)、赤苓(二钱)、滑石、甘草(各六分)

  荷叶(一张)、灯心(三分)、玉竹(钱半)。二服效。

  族某感暑头晕,微热额汗,左胁痞硬,汤饮格拒不下,脉濡涩,此中焦气阻湿聚。用香薷饮加减,香薷、浓朴、杏仁、枳壳、栝蒌、橘白、半夏(姜制)、薄荷梗。二服痞硬除,热眩减。去朴、枳、蒌、夏,加栀子、丹皮、苓、薏米、灯心,再剂而瘳。

  厉氏暑热伤气,劳倦食少,烦满口干,下部骨蒸,足心如烙,仿清暑益气汤加减。潞参、麦冬、五味、陈皮、神曲、当归、生地、沙参、地骨皮,数服效。

  李暑症,用伤寒六经治法,致壮热烦冤,头目重胀,喉梗气窒,呼吸不利,舌白不饥。夫暑所伤,必脉虚少气,自汗面垢,纵有兼症,大异伤寒浮紧脉象,岂堪例治。迨失治而症加重,本症尚自显然。何者?暑入心,故烦冤;暑挟湿,故重胀;暑犯肺,故气窒不利。叶氏所谓暑由鼻吸,必伤上焦气分,每引经义云:自上受者治其上,法宜辛凉微苦,廓清上焦气分,自愈。黄芩(酒炒八分)、黑山栀、橘白、郁金(磨汁。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