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k8凯发旗舰
4.症状常突然出现而又很快消失,不久又出现相同的症状如有的眩晕患者,突然发作站立不稳,或恶心呕吐,但不久症状消失,数日或数月后又重复出现;有的某个部位的疼痛突然发作,但不久又停止,其后又在其他部位或原部位重复发牛。
5.诸气诸血诸脏诸腑诸经诸络的症状共存有的患者从其症状来看几乎所有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均有表现。如有的术后肠粘连,既有少腹疼痛不移,又有胸胁胀满,气短纳呆,头晕头痛;既有心烦,又有心悸等。
6.治疗过程极长,用药又非常复杂有的患者既长期应用过西药,又长期应用过中药;既长期应用过理疗、针灸,又长期应用过气功、按摩。在西药中既长期应用过治疗剂,又长期应用过安慰剂。在中药中,既长期应用过寒凉剂,又长期应用过温热剂;既长期应用过补益剂,又长期应用过泻下剂等,但临床效果却不够理想。
疑难疾病的表现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从病机上看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气机升降的失常,而气机升降失常的关键脏腑是肝胆,所以说从疑难疾病的症状表现看都与肝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黄解毒丸新用
牛黄解毒丸是一个治疗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的市售内服中成药。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等组成。余根据其功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又根据外用即内治之理,广泛用于疖肿、丹毒、(月扁)病、肛裂、痔、湿疮等疾病,常获奇效。例如:刘××,男,21岁。项部多发性疖肿,此起彼伏,少则2~3个,多则5~6个,近一个月。前用抗生素治疗20多天,曾有数天消失。近一周来,又在项部发生4个疖肿,红肿疼痛,其中2个已自行溃破流出白色脓汁,另外2个也已化脓,发热,脉滑数。牛黄解毒丸,冷水溶化,外涂。委中放血。10分钟后,疼痛消失,次日愈。袁××,女,40岁。8天前,突然发现两足食趾、中趾红肿疼痛,寒战高热,次日即两腿均红肿疼痛。医诊丹毒。8日后,体温虽然稍退,但仍红肿疼痛,体温39℃,邀余诊治。思其前医之药均称合拍。乃嘱其冷水溶化牛黄解毒丸外涂患处。干则易之,一日数次。4小时后,肿痛大减,体温降至38.1℃,8小时后,体温降至37.1℃,3天后,肿痛消失,体温正常,愈。原××,男,57岁。左腿肿胀疼痛20多天,医诊血栓性深静脉炎。先以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效果不佳。察其左腿从臀以下至足均肿胀疼痛,舌苔白腻,脉弦紧数。综合脉证,诊为湿热蕴阻。嘱其除再服原药外,外以牛黄解毒丸冷水溶化外涂,干则易之,一日数次。次日,疼痛、浮肿均减,一周后,诸证消失,愈。朱××,男,60岁。5日来,肛门肿痛,便血。医诊混合痔。先以痔根断一天,诸证不减。乃停药,改用牛黄解毒丸,以l/3丸用手捻作挺子,塞肛中,5分钟后,疼痛消失,次日,诸证俱失。储××,男,59岁。便血,大便时呈撕裂样疼痛3天。医诊肛裂。嘱其以牛黄解毒丸为挺子,塞肛中,3分钟后,疼痛消失,次日诸证俱解。
宝宝一贴灵新用
余所研制,经山西省芮城制药厂生产的宝宝一贴灵外贴药,原用于小儿的急、慢性腹泻和厌食症。余根据其药味具有温中散寒,化浊和胃之功和外治即内治之理,试用于虚寒证的痛经、腹痛及晕船晕车症,常获卓效。例如:患者高××,女,成。脘腹突然剧烈疼痛。经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因无其他药物,急贴宝宝一贴灵于脐部,1分钟后,疼痛消失。
朱××,女,35岁。素有晕车船之疾,所以每次外出时均需服用晕车药以减轻晕车之苦,但每次药后均感全身不适,疲乏无力,且1~2天后才能恢复体力,为此不得不拒绝外出坐车。嘱其外贴宝宝一贴灵于脐部,每次坐车均未发现头晕呕吐症。
沈××,女,25岁。痛经十几年,遍用诸药其效不著。嘱其每次月经来潮之前贴宝宝一贴灵,2天换药1次,3个月后,疼痛果止。
麻黄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前所长,已故名老中医李翰卿先生说:“诸家都云麻黄辛苦而温,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是发汗作用最强的药物,若与桂枝相配则发汗的作用更强,虚人用之不慎,可使漏汗不止。,’又说:“《伤寒论》的注释家们论麻黄的作用时,说到它的发汗作用时说得简直比蛇蝎还厉害,所以我长期不肯应用。可是有一年,突遇大量的伤寒证,先用小剂麻黄汤治疗,结果未见l剂发汗,不得已,将麻黄增至18克,结果仍然一例也不见发汗,其后细察药店所售之麻黄皆十数年之陈久者,于是改为从野地现采新鲜之麻黄试之,结果均一剂汗出得愈,始知麻黄新旧药效不同耳。”
大黄
历代医著均云大黄为泻下之剧药,临床用之亦有非如此之效者,细审其因,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产地西宁大黄比四川大黄泻下的作用强。2.加工生用泻下作用比炮制的作用强。3.配伍与理气药、泻下药配伍泻下作用强,与利水药配伍泻下作用弱。4.证候实热津伤证的泻下作用弱,阳虚寒湿的泻下作用强。5.用药次数第一次比第三、四次强。所以为了收到泻下作用的效果,其用量常常在1~160克之间浮动。
毒性·功用·体质
在临床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的量极反应。有的患者用量极大则有很好的疗效,有的患者用量极小则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川乌、草乌、附子,有的患者用至仅用至0.5克却发生了麻木、抽搐、心悸、昏迷。大黄,有的患者用量达200克而不出现腹痛泄泻,而有的患者仅仅应用0.5克却发生严重的腹痛泄泻。熟地,有的患者虽用至250克而无腻膈之害,而有的患者仅仅用至3克却发生了明显的胃脘胀满。白术,有的患者虽用微量即出现便秘,而有的患者虽用大剂而却更加泄泻。红花,有的患者应用0.5克即发生堕胎,而有的患者应用15克后却出现了固胎之效。麻黄,有的患者用量达60克却无汗出,而有的患者虽然仅仅用了0.3克却出现了心悸、汗出不止。如此等等,这是仅仅应用药量的大小。细读前人之中药著作,在论述每个药物时,大都将性味、归经、功效、临证应用放到一起进行论述,而不分列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且大都不列用量、不列条目。写功效时必写证候性质,写毒性时亦列体质与候性质。就是说列功效、列毒性时,无不与体质和证候性质相联系,无不把体质、证候性质作为功效大小、毒性大小的指标。所以研究、审查每个药物的功效、毒性时,必须与体质证候性质相联系。
药物功用的两重性
每个药物都有两重性,不过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太明显就是了。例如:大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收敛止泻;胡桃肉既能涩肠止泻,缩尿止遗,又能润肠通便,滑窍消石。因此,临床上应用某个药物的某一作用寸,常常采用炮制的方法消除或减低其相反成分,以达到某种用药目的。例如:大黄在临床应用时为了减少其泻下通便作用常常加工成熟军,肉豆蔻为了减少其润便作用常常加工成煨肉豆蔻等。
有些药物的两重性是通过它的性味、归经、功用来体现的。例如:硫黄的润肠通便和补火止泻是通过它的性味酸温,归经人命门、大肠,补火助阳体现出来的;人参、白术的通便和止泻作用是通过它的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经人脾肺,功用补益脾肺,白术性味甘苦温,归经人脾胃,功用补脾益气体现出来的;肉苁蓉的通便和止泻作用是通过它的性味甘咸温,归经人肾大肠,功用补肾壮阳体现出来的。因此,临床应用某个药物进行治疗时,尤应重视它的性味、归经、功用,而不应过多地拘于其能治某某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