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k8凯发旗舰
头晕乏力,不敢站立1年多。医诊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先予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而症状反见加重。细审其证,除头晕乏力,不敢站立外,并见失眠心烦,口苦口粘,舌苔白,脉弦滑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数者,肝胆实火也;滑数者,痰火也。合之与症,乃肝胆实火,痰火相合之证也。治拟化痰、理肝、泻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滑石10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头晕乏力,失眠心烦诸证均减,且血压亦由70/50mmhg升至120/80mmhg,继服6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本例曾久用补中益气而血压反见下降者何也?答日:低血压病之因于气虚清阳失升者,补中益气汤自为最佳处方,然因痰火所致者,非但用补中益气汤不效,亦且会使其加剧也。
自发性多汗症
1.胶着补益,湿热反盛,耗气伤阴,汗出溱溱
曹××,男,43岁。
下肢沉重乏力7—8年,经常汗出5~6年。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3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敛汗固表之剂,而汗出更甚。细询其证,从腰以下至足特别沉重乏力,甚至感到难于抬腿,汗出溱溱,甚或汗出如豆,而上半身却不汗出,纳呆食减,口干不欲饮,或见烦渴多饮,虽饮2~3暖瓶水亦难解渴,胃脘痞满,舌苔黄白而腻,脉濡缓。因思脉濡缓而下肢沉重者湿热蕴结也。合之与舌、症,乃湿热郁滞,清升浊降失职耳。因拟:防己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生石膏15克,生薏米15克,木瓜10克,滑石10克。
服药4剂,汗出大减,下肢沉重明显减轻。继服10剂,汗出得止,下肢沉重亦随之消失。
某医云:前用敛汗固表而汗出反甚,后用除湿清热而汗出反愈者,何也?答曰:自汗盗汗者固以虚证者为多,因此多用敛汗固表法进行治疗。但本证之自汗却非虚证之自汗,而是蕴热之蒸汗,故当治湿热之蕴蒸,湿热除则汗自止。至于为什么用敛汗固表法而反剧,实因敛汗固表以助邪气之蕴热耳。
2.不遵脉证,但守补益,郁火反炽,汗出更剧
靳××,女,49岁。
阵发性汗出5年。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后予中药敛汗固表之剂治疗3年仍不效。且近年来汗出较前更加频繁,为此经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细询其证,汗出多发生在白天,每次发病,先感腹部有股热气上冲,冲至胸头则感全身烦热,继而全身大汗,约1~2秒钟后,即烦热消失,汗出亦止,且时时头晕头痛,胸满心烦,舌苔白,脉弦而滑。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病也;滑者,痰火也。合之于症,乃痰火郁结在肝胆也。治拟疏肝泻火,化痰解郁。处方: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薄荷4克,栀子10克,生姜3片,龙胆草10克,元参15克,丹皮9克,黄芩9克,瓜蒌15克,丝瓜络9克。
某医云:如此汗出之重证,岂可不用敛汗固表者也?答日:敛汗固表实为治疗汗证之第一大法,故诸医都遵之。然本证虽遍用固表止汗之剂,却由一日汗出一次增至每日汗出十余次,这种事实说明敛汗固表之剂不可予也。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汗由血液本乎阴也,《经》日: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其义可知。然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故凡欲疏汗而不知营卫之盛衰,欲禁汗而不知橐龠之牝牡,亦猫荡舟于陆,驾车于海耳,吾知其不败不已也。”汗既为发于阴而出于阳,那么影响发于阴而出于阳的因素是什么呢?今从其脉证来看为痰火郁结在肝胆,而非卫气之不固,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泻火,而不可予补益敛汗以助火邪。
服药4剂,汗出减少,继服6剂,汗出消失,他证亦减七八。
3.半身汗出,非瘀则郁,反与补益,壅其气血,汗出必剧
康××,男,40岁。
阵发性半身汗出半个多月。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敛汗固表仍不效。细询其汗出之状,发病伊始先感全身一阵烦热,继而瞬间左半身汗出如珠,2~3秒钟后瞬间即热止汗消。1日数次。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涩者,滞也、瘀也、寒也;弦涩并见者,寒饮内郁,肝木失达也。合之于症,乃寒饮内郁,肝木失达,水逆上冲也。治拟温阳化饮,疏肝降逆。处方:柴胡10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熟军3克。
服药2剂,烦热上冲、汗出的次数明显减少,继服8剂,诸证尽失,愈。
某医云:本例患者为何先用敛汗固表之剂不但汗出不减,而反全身憋胀僵抽?答曰:本证之汗首在于郁,而不在于虚,郁者当疏当散,今反用敛用固,致使气血,水饮更加壅滞而难解,故而汗不减而全身憋胀僵抽。
孙××,男,成。
左侧半脸汗出1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用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用益气固表敛汗之中药亦不效。细审其证,除半脸汗出如珠外,并见全身拘急不适,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寒饮不化。拟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法,7剂,获愈。
4.正虚邪实,寒热并见,补虚泻实,调之可愈
姚××,女,52岁。
阵发性汗出3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敛汗固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疏肝解郁等亦不效。细审其证,每次汗出之前先感心烦心悸,继而烦热上冲,冲至头项则汗出,其汗或仅出于左,或仅出于右,很少出现全身汗出,此外尚见下肢轻度浮肿,失眠,舌苔薄白,脉虚而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气血俱虚也;弦者,肝脉也,寒也;细者,血虚也。合之于症,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化痰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2剂,汗出减少,继服10剂,汗出消失,失眠、浮肿俱解。
5.胶于正虚,过施补益,郁火炽盛,迫津外出
苏××,女,28岁。
五六年来,经常汗出。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又以固表止汗之剂数百剂仍无效。细询其证见:经常一阵一阵的出汗,有时坐着不动即突然感到心烦心悸,继而全身一阵发热而汗出全身,有时因着急而突然感到一阵心烦,热气从心胸上冲,冲至头后即突然汗出;有时一到新的工作场所,即突然感到心烦热,全身烘热一阵即全身汗出。这种情况在月经期间特别严重。若服中药固表止汗之剂,不是不效,就是感到心烦心悸,全身憋胀,有时因全身憋胀难受,每天必须让人不断的捶打,舌苔黄白,脉弦稍数。综合脉证,思之:汗出全身有气虚不固之自汗,亡阴亡阳之绝汗,阴虚火旺之盗汗,然气虚自汗多因劳动而发,阴虚盗汗多睡眠中出,绝汗则必有绝证,此证皆不具备。此证之汗发于烦乱之后,医之称为躁汗者也。此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火邪欲伸,迫津外出所致。故治宜养血疏肝,化痰泻火。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甘草10克。
服药1剂,汗出即减,继服4剂,诸证大减,共服30剂,愈。
某医云:此证余久用敛汗固表之剂,非但汗出不减,亦且全身憋胀难忍,其故何也?答曰:汗与血者同源也,肝者藏血之脏也,肝经郁火欲伸之而不能则迫津外出而为汗也,今肝经郁火非达之不得伸,故只可以解郁泻火之法治之,若以敛摄之剂抑其条畅之性则郁者更郁,故全身憋胀难忍而汗出不止,此所以以解郁之法而效,以摄敛之法不愈之理也。
6.郁火迫津,反予敛摄,郁者更郁,火者更火
郝××,男,40岁。